中國幾乎成了全球經濟墜落的安全墊
今年上半年,中國貢獻了全球GDP增長的1/3,中國無疑已成為世界經濟的主要引擎。其他新興經濟體,特別是巴西和俄羅斯,近期都遭遇了巨量的資本流出,相比他們,中國的情況要好得多。但多項指標表明中國正在被這場危機拖累:出口增長顯著放緩,工業產值增長率跌至6年最低水平,汽車銷售額較去年同期下降6%,房地產市場正走向崩潰。
大城市的房屋銷售額幾乎縮水了一半。在過去的一年里,深圳豪華公寓新盤價格降幅高達40%。盡管截至8月全國范圍的房屋價格依然較去年同期上漲5.3%,但已顯現頹勢。銷售下降和新屋存貨上升意味著,2009年更多城市的房價將會下跌。
“房屋平均價格將下跌50%”——報紙頭條是這樣寫的。這似乎過于悲觀,畢竟在全國范圍內不存在房價泡沫。2000年以來,美國的房屋均價與平均工資的比值不斷攀升,而在中國,這個比值在逐漸下降,所以中國房屋平均價格長時間下跌的機率不大。
況且,中國的銀行對房價下跌也有著更強的承受能力。在美國,你很容易就能獲得100%的房貸,甚至更多。但在中國,按照不同房屋面積,你必須首付20%-30%的購房款,在購買第二套房時,你需要首付40%。當房價下跌時,這一規定能為銀行起到很好的緩沖作用。銀行為房地產開發商提夠貸款,一旦開發商破產,銀行將蒙受損失。但在中國的銀行里,這類貸款似乎不算太多,“房屋開發貸款僅占銀行貸款總額的7%”,瑞士聯合銀行經濟學家王濤說。
中國的銀行貸款總額僅占存款總額的65%,而在美國和西歐,該比率要高得多。中國這種更依賴存款而不是資本市場的金融體系,將幫助中國的銀行業在全球信貸危機中獨善其身。
得益于食品價格走穩以及貨幣供應增速放緩,備受關注的通脹率已從2月的8.7%下降至8月的4.9%,高盛預測,2009年通脹率會進一步降至1.5%。因此,中國擁有放松銀根的空間。在一個月之內,央行已將存貸款基準利率連續下調了兩次,預計政府很快將放松信貸控制,尤其是對房地產市場。
2008年第二季度,中國GDP增長率回落至10.1%,許多經濟學家預計該數字將在2009年進一步下降至8%-9%。但這種下降未嘗不是件好事,因為中國經濟已經超速增長了很多年,受全球經濟衰退影響,2009年中國經濟的增長點將由出口轉向消費,這將幫助中國建立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模式。
預計明年中國政府將采用擴張性財政政策,以保證GDP增長率高于8%,具體將包括減稅和擴大基礎設施支出等措施。經濟學家還呼吁政府增加社會福利支出,以促使消費者將更多儲蓄花掉。中國政府擁有世界大國中最健康的財政狀況,這為其采取擴張性財政政策提供了保障。渣打銀行經濟學家斯蒂芬·格林表示,中國政府的預算盈余占到GDP的2%,公共部門負債僅占GDP的16%。預期中國經濟的引擎不會熄火的最好理由就是,政府已經準備使用“財政潤滑油”。
短評:中國過去的經驗表明,出口增長的顯著下降會對通脹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或者產生通貨緊縮。近年來中國已經遭遇兩次通貨緊縮:一次是在亞洲金融危機當中,一次是在納斯達克股市泡沫破滅之后。通貨緊縮要么和出口增長同時發生,要么緊隨其后。目前,中國在采取所有三類應對政策(貨幣、財政、結構性)方面均有充分的空間。——《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