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現在就像是在大海中游泳,不知道岸在何方,也不知道上岸后是綠洲還是沙漠,但是我們清楚,現在一旦停下不游,就只能淹死”
2008年似已成為中國民營企業的冬天,緊縮的貨幣政策使得企業融資困難,石油價格上漲帶來全球原材料價格上漲,新《勞動合同法》下勞動力成本的顯著上升,以及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出口利潤下降等,在這樣諸多利空條件的影響下,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產業集群區的大量民營企業步入微利、無利甚至虧損、破產的艱難處境,一場“民企保衛戰”已經悄然打響。
鑒于民企艱難的生存困境,國家和地方政府不斷推出“救市”舉措,浙江省政府辦公廳不久前發出《關于開展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力圖解決企業融資困難,對于紡織品出口退稅上調已經完成,商務部近期也對人民幣升值幅度給出了建設性的意見,所有的一切都在為中小企業度過這一特殊時期而努力。
盡管學界曾對于是否應該對中小企業進行救助問題爭論不已,但隨著美國政府接手兩大次貸企業,推出大規模救市方案,政府救市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共識,而當前關注的問題在于應該從哪些角度、對哪些企業進行什么樣的幫助。就此問題,筆者走訪了浙江慈溪市的化纖和裝備制造型企業,對當前民企的困境作進一步深入了解。
慈溪市民企的“冰火兩重天”
慈溪市的民營經濟在全國經濟百強縣一直趨于前列,化纖、家電、軸承、汽車零部件等產業在國內和國際都有較高的市場份額,面對地區產業升級轉型期、國際經濟波動期、宏觀調控緊縮期“三疊加”的關鍵時期,直接表現為大量的服裝、家電行業處于盈虧的臨界點,化纖更是全行業虧損,可謂“災情”嚴重。
在虧損最為嚴重的化纖行業,多數企業家流露出悲觀情緒。面對服裝消費市場的萎縮,服裝行業對于化纖產品的需求大量降低,加之石油價格的不斷攀升使得整個化纖行業利潤水平趨近于零。與此同時,多年的粗放式經營使得大量企業還在采用相對落后的化纖生產工藝,管理水平相對落后。新《勞動合同法》實施后,企業必須規范經營,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這樣將以往經營過程中逃避的企業成本顯性化,大大降低了企業的利潤水平,甚至虧損。
面對虧損,資本結構較為合理(特別指負債水平較低)的企業選擇停產降耗的方式,等待時機,尋求發展。但是資產負債水平較高的化纖企業,不得不在虧損狀態下繼續生產,一旦停產將導致整個資金鏈的斷裂,其結局只能是破產。
“我們現在就像是在大海中游泳,不知道岸在何方,也不知道上岸后是綠洲還是沙漠,但是我們清楚,現在一旦停下不游,就只能淹死”。寧波新順化纖有限公司的老總這樣感慨道。
為了降低虧損水平,這些企業采用減產、限產的方式,降低產量,但是這樣又使得生產效率下降,成本上升,企業產品的競爭力下降,進一步惡化經營現狀,而尋求政府減稅、補貼就成為這些企業的最為迫切的需求。
在服裝、家電、化纖行業面臨困境的同時,我們發現,慈溪市有部分企業的生產不僅沒有受到影響,而且還在不斷擴大規模,企業的利潤水平也不斷攀升,大有欣欣向榮之勢,集中體現在電子、軸承和部分裝備制造業。
這種反差不僅體現在行業間,也同樣體現在行業內部,即便在虧損最為嚴重的化纖行業,不同的企業家也有著截然不同的認識。
在化纖行業有這樣一些樂觀的企業家,他們面對訪談非常坦然。寧波森特化纖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指出,當前化纖行業的危機并非是特殊時期的產物,而是行業周期性現象的體現,不僅僅在今年,以往的時候也同樣會出現,只是今年宏觀環境不好,大家特別關注罷了。
作為這個行業十多年的從業者,這位企業家對此顯然已見怪不怪。化纖行業在我們國家乃至國際上都是一個產能明顯過剩的產業,隨著原材料市場和現貨市場的價格波動,行業周期性波動非常顯著,而過去兩年行業非常景氣,讓大家幾乎忘記了過去的困難。
面對當前的困境,這位企業家戲稱只要做好“開關廠”就好。所謂“開關廠”,就是當原材料價格下降,產品生產有利可圖的時候,就滿負荷生產,將生產效率發揮到100%以上,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而當原材料價格上漲,企業生產無利可圖時,就全部停產,將電源開關關上,等待時機。只要把握這一點,企業就不會存在非常大的生存困境。
當然,這樣灑脫的“開關廠”是有先決條件的,敢于這么做的企業,一般都是當兩年前化纖利潤水平高的時候,并沒有急于擴大生產規模的企業,而是出資控股或參股一些通脹和人民幣升值波動較小的產業,如地產、鋼鐵、制藥,進行多元化生產,這樣就極大程度地規避了風險。
企業家的戰略思維:民企分化的背后原因
如此看來,化纖行業企業能否順利“過冬”,主要在于企業家是否具有遠見卓識,較早地進行轉產和多元化發展,這是新時代“浙商”精神最為閃光的地方。這種特殊的企業家戰略思維,在當前民企普遍困難的時期就有著特別的意義。訪談中我們發現,慈溪市的企業家都體現出了這種新時期的創新精神,自尋出路化解困難。
除了多元化發展道路外,進一步深化產業分工,化競爭為合作也是慈溪市企業家的一種戰略思維體現。慈溪市是典型的塊狀經濟地區,“一鎮一品、一村一品”現象也非常突出,在整體形勢較好的情況下,彼此良性競爭,最終都能獲得穩定的收益。但是隨著市場需求降低,大家都在尋找生存的空間,彼此的競爭逐步惡化。此時,一些企業家就會率先退出該產品市場,將自身“下調”到大企業零配件供應商的地位,化競爭為合作,在大企業搶占市場份額的情況下,保證自身的收益。
作為國內最大的紡機生產基地,慈溪市具有很多小紡機生產廠,隨著其中某個大品牌的崛起,其他的企業都被擠到了生存的夾縫中,此時一些小企業將自己的產品進行調整,專門為整機廠家提供針板等配件,在提高自身專業化水平降低成本的同時,背靠大樹,獲得自己穩定的收益。
如果說通過產業鏈的逐步細化,能夠創造更多的利潤空間,讓諸多中小企業圍繞核心大企業周圍,形成一個全新的產業結構體系,是慈溪市產業集群的升級方向,那么還有很多企業家直接將自身捆綁到全球價值鏈創造的核心企業,來規避現實的經營風險。
前文所述及的某些電子、軸承企業,筆者問及他們當前企業經營有什么困難時,這些企業的負責人大多異常輕松,慈溪市福爾達實業有限公司的高管們認為現有宏觀形勢對自己的影響幾乎很少,理由在于他們自身是GE、西門子等國際巨頭的配套廠家,由于企業自身擁有完全自主的知識產權,在產品研發和生產過程中能夠與國際同步,甚至依托慈溪市特有的模具研發設計能力,使自身的產品具有很強的不可替代性,一旦原材料上漲和人民幣升值到達一定幅度時,GE等國際企業就會進行價格調整,而這一切都明確地規定在長期供貨合同中。例如GE為全世界提供的風力發電機中,關鍵的變速裝置就由福爾達提供,該企業在當前的國內外形勢下,仍舊保持著兩位數以上的增長速度。
觀點整合:政府和企業必須雙管齊下
但逆勢增長畢竟是少數,面對此輪經濟調整,民企的困境顯而易見。筆者的意見是,一方面要發揮民企自身的創造力,同時政府出臺政策救市,特別是要找到二者之間的結合點。
除了通過財稅政策和信貸政策對企業進行“輸血”救助外,地方政府還應該針對現有政策的操作細節進行仔細研究,讓每一項優惠措施落到實處。例如,在處理新《勞動合同法》問題時,要充分考慮企業的實際情況,將制度設計得更為人性化。作為勞動密集型企業占較大比重的慈溪市,勞動力流動較為頻繁,根據慈溪市勞動社會保障部門規定,企業要為每個員工每月繳納200多元的社保費用,但是經常出現的情況是企業剛剛交了錢,員工就辭職走了,甚至一個月都做不滿,員工拿不到這筆錢,而企業也要不回,當新員工進廠時,企業又要再繳納相關費用,造成費用的重復支出,企業成本上升。
此時,政府要對這些企業面對的具體問題提出一個較為合理化、人性化的解決方案,這不僅僅對于企業成本收益具有一定的影響,更對企業開辦實業提供了信心支撐。
另外,在調查中筆者發現,政府對于民營經濟的扶持和獎勵的力度是很大的,但是由于統計口徑的原因,往往是規模以上企業能夠獲得較多的扶持和獎勵,而中小企業卻難以享受相關的政策,成為稅費壓力最大的群體,特別是對于研發、新產品設計、專利申報等方面的獎勵,讓本就存在生存壓力的中小企業望塵莫及,出現了政府扶持政策的馬太效應。
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應該體現出最為靈活的適應能力,關鍵在于尋找到突破當前困境的破冰點,而企業家的戰略性思維在此時就體現得較為突出,在經營過程中,在產業選擇、價值鏈定位以及全球化發展中都需要具有放眼未來的視野和胸懷,要讓心中的“熱火”融破當前的“寒冰”,讓浙江經濟真正體現冰火兩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