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系統的論述了供應鏈跨產業聯結的過程及其特征,認為,該種聯結是新的經濟環境下供應鏈結構不斷演變的結果,具有跨越產業性、動態性和多鏈聯結性。
關鍵詞:產品供應鏈;服務供應鏈;供應鏈跨產業聯結;產業融合
一、供應鏈與服務供應鏈
1.供應鏈。供應鏈是描述商品需-產-供過程中各實體和活動及其相互關系動態變化的網絡。供應鏈的概念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就被提出。當時在發達國家中,生產企業內部的管理趨于完善,企業要想獲得更高的利潤,更大的機會來自于與供應商和銷售商的相互協調和配合;另一方面,為了增強競爭優勢,企業紛紛將生產經營活動集中在自己的核心業務上,而將其他活動交給其他企業處理,在這種環境下,密切供應商、制造商和銷售商之間的關系,共同合作將有可能極大地增強合作者的競爭優勢。到現在,供應鏈理論已經有了很大發展。研究的內容已由原材料采購、生產及庫存,擴展到物流和銷售等環節。不僅如此,供應鏈的研究還有突破制造業界限向服務業延伸的趨勢,2000年以來出現的服務供應鏈概念正是供應鏈研究的一個新方向。
2.服務供應鏈。服務供應鏈的研究近幾年才開始,目前還未形成統一的定義。按照服務的介入程度不同,人們對服務供應鏈的認識分為三類:第一類觀點認為服務供應鏈是傳統供應鏈的下游部分。這種認識是基于服務在產品的分銷、配送、維修和回收等環節所表現出的巨大作用。代表人物有Dirk、Steve和胡正華等。第二類觀點認為服務供應鏈是在服務行業中應用供應鏈思想管理有形產品。如醫院采用供應鏈管理中的藥品庫存管理和信息集成的思想,提高服務績效。代表人物有Jack等。第三類觀點認為服務供應鏈是在服務行業中應用供應鏈思想管理無形服務,如物流服務供應鏈。持此觀點的有Ellram、劉偉華和田宇等人。這三種定義雖然側重點各有不同,但是都將供應鏈思想從產品領域延伸至服務領域,這帶給我們一些有益的啟示:管理思想的溢出效應會帶來管理技術的變革,產品供應鏈和服務供應鏈是一脈相承的,兩者之間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
3.供應鏈與服務供應鏈的異同。Shostack把組織提供到市場上的物品分為4類:純粹的實體產品、附帶服務的實體產品、伴有產品的服務和純粹的服務,并且在一條橫軸上從左至右順序排列,稱之為產品/服務連續譜系圖,如圖1所示。

為了與服務供應鏈相區別,本文把傳統的供應鏈稱為產品供應鏈。產品供應鏈的作用對象是有形的產品,并且按照供求關系,逐級由供應商傳遞給制造商,最終到達用戶手中。帶有這種傳遞特征的產品一般都是實體產品。當產品進入消費領域后,其流通性隨之消失。在消費市場日益成熟的今天,人們越來越追求個性化、時尚化的消費方式,對服務多樣性、便利性的需求被強烈激發出來。將整個服務提供過程整合起來實施基于客戶價值管理的服務供應鏈,正是適應了客戶的這種需求,在服務不斷深化的條件下,服務供應鏈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因此,產品供應鏈和服務供應鏈實際上反映的是生產領域和消費領域中,企業為滿足客戶需求所采取的方法與手段。服務供應鏈不僅僅是對產品供應鏈的補充,而是與產品供應鏈有相同的理論序位和價值內涵。參考相關文獻,將兩者的區別和聯系總結如表1所示。

二、供應鏈的跨產業聯結
1.產品/服務功能的再思考。產品和服務是能夠滿足人們某些需要的經濟物品。產品是由物質載體和使用功能共同組成的,兩者同時并存,不可分割。從人的目的來看。人們購買產品只是為了獲得產品所具有的使用功能,而不只是為了擁有產品本身。比如,人們購買衣服,實際上是為了獲得衣服的保暖和美化身體的功能。當衣服的這些功能消失了。比如衣服因過時而不能再給人以美感,那么即便是衣服本身質量沒有發生變化,也會被人們丟棄。服務則去除了物質載體(或者物質載體只是起輔助作用),直接向顧客提供使用價值。關于服務和產品的差別,許多文獻中都有提及,比如服務是無形的,產品是有形的:服務不可儲存,而產品是可以儲存的;服務是生產過程和消費過程的統一,而產品的生產過程和消費過程是可以分離的等等。我們認可服務和產品之間存在的巨大差別,但是從哲學思辨的角度去看,服務和產品并沒有本質的不同。它們存在的價值都是服務于人的意志,滿足于人的需求。
2.生產/消費過程的供應鏈聯結。生產和消費過程的供應鏈聯結指的就是產品供應鏈和服務供應鏈的聯結,之所以強調生產和消費過程,是想通過這兩個動態過程,理解聯結后的供應鏈是怎樣將“服務”逐步提供給用戶的。
(1)產品引致的服務供應鏈。產品按供應鏈方式生產出來并且圍繞著該產品,引申出一系列的服務,則圍繞產品的服務無非有兩種,一種是將產品的使用功能進行擴展,從而使用戶享受到產品預設的所有功能:另一種是彌補產品在消費過程中的損耗,維持其使用價值。
第一種情況以計算機的生產和消費為例,計算機是典型的供應鏈產品,從原材料供應開始,到加工制造,直至送達用戶為止,需要經過供應商、制造商、經銷商等數個環節。隨著產品物理形態的逐級完善,產品的功能逐漸形成。當提供給用戶之時,整機已經具備了既定配置的硬件和基本的軟件,而計算機的更多功能并沒有被提供。在消費過程中,用戶并不滿足于產品通用的設計,要按照個人的需求來擴展計算機功能。針對計算機用戶的一項重要的服務就是互聯網服務。互聯網服務的形成依次經過了網絡運營商、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內容/應用提供商,最后實現于終端用戶。
在這里,計算機是核心產品,互聯網服務是由計算機引發的服務,兩條供應鏈以客戶為中心有機聯結。聯結后的供應鏈具有更為全面的功能,它提供給客戶的產品,從單純的產品或單純的服務,轉變為“產品加服務”的一攬子交易。在這條加長的供應鏈中,核心企業的數目至少有兩個,分別位于產品供應鏈和服務供應鏈之中。兩個核心企業之間的關系從過去的互不相干,轉變為現在的密切合作。這樣的合作不但表現在技術標準層面制定共同規范,而且在占領共同市場上也存在結盟。比如,網絡服務商和計算機制造商聯手推廣的“裝寬帶,送電腦”等營銷活動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圖3描述的是電腦供應鏈與網絡服務供應鏈通過用戶而聯結的情形。

第二種情況以汽車的生產和消費為例。汽車制造業是由眾多零部件加工及組裝企業構成的組裝性產業,汽車供應鏈的結構可用供應商——制造商——經銷商——用戶來簡單表示。隨著人們對汽車需求的不斷提升,汽車服務行業逐漸興起并且快速發展。所謂汽車服務是指由獨立服務供應商提供的有關汽車修理、故障救援、洗車護理、代辦手續、代繳費用、汽車租賃等專業化綜合服務系統。英國的歐邁克集團公司正在進行的全球連鎖汽車美容護理就是全方位汽車服務體系中的一個嘗試。國內廣東南楓汽車俱樂部也是汽車服務行業的佼佼者,其業務包括汽車服務的各個方面,并通過開展特許經營權授權,與廣東省內168家汽車維修廠、汽車美容中心和各大加油站結為同盟。汽車服務經過汽車俱樂部——加盟連鎖店——客戶這條服務供應鏈傳遞到達用戶,如圖4所示。
聯結后供應鏈的功能更加全面,以至于用戶唯一要做的事就是開車,其他的事情都會有人代勞。顯然,位于兩條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之間的合作,可以達到雙贏的效果。比如汽車制造商和汽車俱樂部結盟,將其品牌的汽車的維修和養護業務外包給該汽車俱樂部,那么對于制造商來說是降低了設立維修網點的成本,對于汽車俱樂部來說則是一項不菲的收入。
(2)服務引致的產品供應鏈。由服務引發的產品供應鏈的例子多見于餐飲業、零售業和流通業。這些行業向客戶提供的既不是純粹的服務,也不是純粹的產品,而是一種附帶產品的服務。這樣的經營方式本身就決定了服務商和制造商的利益是密切相關的,任何一方的行為不僅影響自身,同時也影響到對方的利益。以餐飲業為例。麥當勞是世界最大的快餐服務集團,憑借特許經營模式得以在全球范圍內迅速擴張,總部負責向特許店提供全面的店面運營指導和后勤支持等服務。麥當勞涉及數十個行業,其供應商更是不計其數。麥當勞不僅要求自己銷售的快餐食品的品質是最完美的,同時也以一種毋庸置疑的態度要求它的供應商遵守這一標準。這種長期合作、唇齒相依的關系,使得彼此利益迅速擴大,如圖5。

綜上所述,生產,消費過程的供應鏈聯結不僅是業務的傳遞過程,而且是一個供應鏈重組的過程。聯結后的供應鏈具有新的功能,企業間的關系也更加密切。
3.產業融合背景下的供應鏈跨產業聯結。產業融合指的是:由于技術進步和放松管制,發生在產業邊界和交叉處的技術融合,改變了原有產業產品的特征和市場需求,使得不同產業間企業的競爭合作關系發生改變,進而導致產業界限的模糊化甚至重劃產業界限。產業融合在宏觀上表現為產業模塊的整合,包括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廣泛融合與滲透,微觀上表現為技術、產品、業務和市場的融合。促使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首先。消費方式發生了變化。消費方式導致了服務和產品的融合,消費者從過去單純的購買產品或服務,逐漸轉變為對產品和服務一體化解決方案的需求。
其次,生產方式發生了變化。生產方式的變化促使服務業和制造業業務、組織和管理發生融合。
最后,交易方式發生了變化。交易方式從傳統的一次性交易行為。轉變為生產者為消費者提供便利長期服務的行為。
這三個變化趨勢也驅使傳統的供應鏈結構發生了改變。供應鏈不再停留于制造領域或者服務領域,共同的目標市場的出現使得產品供應鏈與服務供應鏈具備融合的條件。在產業融合處,圍繞著某些核心產品會引發若干條服務供應鏈,圍繞核心服務會引發出數條產品供應鏈。原本屬于不同產業的組織群體,因共同的利益而得以整合。示意圖如圖6示。
供應鏈的跨產業聯結特征如下:
一是跨產業的供應鏈聯結。傳統的供應鏈未能突破制造業與服務業的產業邊界,從而致使供應鏈在客戶端過早的收斂。然而當供應鏈在產業邊界處發生融合則這種離散狀態將被改變。通過制造核心企業與服務核心企業間的結盟。使得整體的輸出發生了改變,即由過去的單純輸出產品或者服務,變為了輸出針對客戶需求的產品與服務一體化的解決方案。
二是圍繞核心產品或服務的多條供應鏈的聯結。產品供應鏈與服務供應鏈的聯結必然要通過某類核心產品或服務從中起粘合作用。針對核心產品的不同功能。可以引發出數條服務供應鏈。針對核心服務所需要的不同物料。可以引發出數條產品供應鏈。供應鏈的聯結形式可以是一對一、一對多或者多對多。不管是哪一種形態。他們針對的客戶都是同一個群體。
三是動態的聯結。由于產品發生變化、服務方式創新或者其他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供應鏈的融合與聯結具有動態性特征。這種動態性不僅包括產品供應鏈和服務供應鏈各自內部的分解重構,還包括結點的斷裂與重組。同時。由于供應鏈企業自身的原因,如原有企業被淘汰,新企業的加盟等,使得這種動態性表現得更加明顯。
三、結束語
供應鏈的跨產業聯結現象是產業融合背景下的企業運營管理的技術融合。對其進行識別、培養和利用能夠提升企業競爭力,降低運營成本,增加企業利潤。同時,也為企業管理者提供了有益的啟示,比如隨著利潤從產品向服務的轉移,制造型企業須將自身的優勢資源逐步向服務供應鏈端分配,以謀求最大利益。另外需要明確的是,并非所有的產業都存在供應鏈融合現象,有些產品功能單一,有些服務范圍很窄,這樣的產品或服務往往很難形成有效的供應鏈。因此,現階段這一管理思想的應用還有一定的局限性。相信隨著產業融合以及產業結構調整的進一步深化,供應鏈的跨產業聯結現象會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