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基于1985年~2006年中國31省、市自治區數據,建立動態面板數據模型考察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等變量影響地區進出口貿易的動態效應和地區差異。結果表明,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對不同地區影響差異顯著,出口方面,西部地區受匯率影響最為顯著,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1%,東部地區出口下降0.51%,而西部地區下降1.36%;進口方面,中部地區受匯率影響最為顯著,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1%,西部地區進口下降0.56%,而中部地區進口下降1.65%。
關鍵詞: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進出口貿易地區分布;動態面板數據模型
一、文獻綜述
作為進出口貿易調節的重要工具之一,匯率對進出口貿易影響的研究由來已久。匯率與貿易的關系研究主要體現在二個方面。一是彈性分析法,當馬歇爾一勒納條件成立,即出口和進口需求彈性之和大于1時,一國貨幣貶值時。以外幣計價的出口商品價格下降,導致出口增加。進口減少,反之亦然。二是J曲線效應,即匯率變動影響貿易流量調整具有一定的時滯性。不少學者就匯率變化對貿易的影響進行了定量分析,由于研究方法、采用的數據頻率及樣本選取的不同,國內外關于匯率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沒有形成一致看法,主要表現為兩派觀點。一派為匯率變化對貿易影響顯著,如伊藤隆敏(1996)對亞太經合組織內部的研究時發現實際匯率是決定進出口的關鍵因素之一:Mauriee Obsffeld(2002)基于美國和加拿大1993年~2001年3月的月度數據,對SITE分類商品進行實證時發現匯率影響貿易顯著:盧向前、戴國強(2005)運用協整向量自回歸(Cointegrating VAR)的分析方法,基于1994年~2003年中國月度數據就人民幣實際匯率變動與我國進出口之間的長期關系進行了實證檢驗,發現人民幣實際匯率變化對我國進出口存在著顯著的影響,同時人民幣實際匯率變化對進出口的影響存在J曲線效應。另一觀點認為匯率變化對貿易影響不顯著。如Rose and Yellen(1989)基于美國25年雙向貿易季度數據進行檢驗時發現匯率不是影響進出口貿易的顯著因素;Chua和Sharma(1998)以韓國、菲律賓、泰國、新加坡為樣本就進出口對國內物價、國外物價和實際有效匯率的動態效應進行實證檢驗時發現本幣貶值(除菲律賓)對進出口改善不顯著;沈國兵(2004)基于中日1998年~2003年雙邊貿易月度數據進行分析時發現中日貿易與人民幣匯率之間沒有長期穩定的關系。上述文獻取得了有價值的貢獻,但研究均基于進出口總量時序數據或選取進出口主要國別間的貿易面板數據,實證分析時均沒有考慮匯率變動可能對同一國家不同地區產生不同的影響,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運用動態面板數據模型,研究實際有效匯率對各地區進出口貿易的動態效應和地區差異。
二、動態面板數據模型
根據“貿易”理論,進口或出口需求方程是本國或貿易伙伴國收入水平和匯率等變量的函數,同時在地區出口方程中,重點關注的是各地區進出口貿易的差異,由于各地區出口能力受到地區經濟水平的約束,故出口方程中加入了地區收入這一變量。匯率變動影響貿易流量調整具有一定的時滯性,人民幣匯率、經濟規模等因素影響進口、出口具有時滯效應。我國是全球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外商直接投資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得到了許多學者的深入探討,因此,出口和進口需求方程可表示為:

EX為出口額,REER為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FDI為外商直接投資金額。IM為進口額。GDP為地區人均GDP。所有變量均取對數。我們使用各地區進、出口貿易額為因變量,a1、a2、a3、a4、a5和a6分別為出口對前期出口、當期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和滯后一期、二期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及外商直接投資金額、進口和經濟增長的彈性。鑒于1994年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盡管2005年實行了匯改新政,距今年度數據樣本太短,故論文首先以1985年-2006年全國31省市自治區為總樣本。之后以1994為時間段分1985年~1994年,1995年~2006年兩個子樣本,同時為揭示進出口區域分布差異,分東(11省)、中(8省)、西(12省)三個子樣本進行。
出口或進口滯后一期值反映了其他變量對出口或進口的滯后作用。模型解釋變量中出現了被解釋變量的滯后項。從而導致解釋變量與隨機擾動項相關。產生了內生性問題,如采用標準的固定效應或隨機效應進行估計,會導致參數估計的非一致性,廣義距(GMM)可以解決這一問題(王少平、封福育。2006)。本文使用GMM對模型進行估計。
三、實證結果
1.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與各地區進出口貿易描述。各地區進出口貿易差異顯著,根據《中國統計年鑒》數據,東部地區(2006)出口額為53 644400萬美元,是西部地區的38.4倍,2006年東部的出口占全國的比重高達92%,而中、西部分別占4%、3.6%。進口方面,東部地區(2006)進口額46605 369萬美元。是西部地區的29.71倍,2006年東部的進口占全國的比重高達92%,而中、西部分別占5%、4%。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在1994年之前呈貶值勢頭,且貶值幅度較大,1994年起,由于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后。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呈升值趨勢。
2.數據來源。本文所采用的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數據為IFS所公布的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數據。GDP為消除了通貨膨脹影響的地區人均實際GDP,選取1985年~2006年中國31省、市、自治區數據為樣本。數據來源于各期《中國統計年鑒》、《新中國55年統計資料匯編》整理、計算得出。
3.基于全國數據的靜態面板分析。鑒于所選樣本截面數大于時期數,為避免截面異方差。靜態模型分析時使用截面加權廣義最小二乘法(GLS)進行估計??倶颖镜撵o態分析結果見表1和表2的模型1~模型3。結論顯示,無論出口還是進口,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系數顯著負相關,表明在我國匯率變動顯著影響各地區進出口,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貶值1%。出口上升0.96%,進口上升0.8%。同時對比1994前后的兩個子樣本,發現1995年~2006年樣本中進口和出口對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彈性大于1985年~1994年子樣本彈性,即1995年~2006年區間進出口受匯率影響更顯著。與預期相符,地區GDP和地區外商直接投資對貿易的影響顯著正相關。出口方程中,由于FDI變量不顯著,故估計方程中略掉這一變量。

4.基于全國數據動態面板分析。動態面板估計結果見表1和表2的模型4~模型6。動態面板估計結果顯示出口和進口一階滯后項的估計系數顯著為正,進口和出口的系數分別為0.38和0.21。出口和進口一階滯后項的估計系數顯著為正意味著人民幣匯率、經濟規模等因素影響進口、出口具有時滯效應,同時也顯示進口、出口具有集聚效應,即新增進出口傾向于發生在前期進出口多的地區。前期出口、進口增加1%,當期出口和進口分別增加0.78%和0.56%。在總樣本中,當期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對出口的影響顯著為負,即貶值會擴大出口;當期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對進口的影響也顯著為負,即貶值會增加進口。這一結論與一般理論相反,導致這一結論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由于我國進口商品具有剛性。前期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對進口和出口的影響顯著負相關。如前期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貶值1%,進口和出口分別增加0.76%和0.36%。匯率對我國各地區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具有時滯性。在1995年~2006年的子樣本中,當期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對出口的影響顯著為正,即匯率升值增加了出口,這一結論與實踐一致。自1994年匯改后,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處于升值走勢,而我國的出口快速上升,可能是由于出口企業自定價格時沒有將匯率升值部分傳遞到國外市場。動態面板的估計結果與靜態估計的結果一致,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匯率和經濟變量對進出口的影響具有時滯性和集聚性。

5.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影響進出口國內地區分布的區域差異。為體現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對地區的進出口影響的差異,基于上述模型分東部、中部和西部進行實證,計量結果見表3。在三個區域的回歸結果中,變量的符號均符合預期,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對三區域的進出口顯著負相關,出口方面,東、中、西的系數分別為0.51、0.94和1.36,東部地區出口受匯率的影響最小。西部地區受匯率的影響最大,原因是東部地區出口以資本密集型商品為主,而西部地區以勞動力密集型商品為主。曾錚(2007)計算出我國人民幣匯率對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額彈性為0.08大于人民幣匯率對資本密集型產品出口額彈性0.06,故東部地區出口受匯率的影響相對較小。進口方面。東、中、西的系數分別為0.72、1.65和0.56。東、中、西三區域匯率對進口的影響顯著為負。意味三區域進口具有剛性。中部地區受匯率影響最為顯著。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1%,西部地區進口下降0.56%,而中部地區進口下降1.65%。其他變量如地區GDP對進出口的影響存在地區差異,東部GDP對于東部進出口作用最強。
四、結論
本文基于中國31省、市自治區1985年~2006年的數據,分全國樣本,東部中部和西部等樣本實證分析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經濟水平等變量影響進出口的地區差異和動態效應。結論表明:
1.我國各地區進口、出口具有集聚效應,即新增進出口傾向于發生在前期進出口多的地區。前期出口、進口增加1%,當期出口和進口分別增加0.78%和0.56%。
2.當期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對出口的影響顯著為負,即貶值會擴大出口:當期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對進口的影響也顯著為負,即貶值會增加進口,這一結論與一般理論相反,導致這一結論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由于我國進口商品具有剛性。前期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對進口和出口的影響顯著負相關,如前期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貶值1%,進口和出口分別增加0.76%和0.36%。匯率對我國各地區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具有時滯性。
3.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對三區域的進出口影響顯著負相關,出口方面,東、中、西的系數分別為0.51、0.94和1.36,東部地區出口受匯率的影響最小,西部地區受匯率的影響最大,原因是東部地區出口以資本密集型商品為主,而西部地區以勞動力密集型商品為主。進口方面,中部地區受匯率影響最為顯著,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1%,西部地區進口下降0.56%,而中部地區進口下降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