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從企業人力資源要素出發,分析南京市區域人才優勢,探討與南京市區域人才優勢匹配的企業人力資源政策的原則,最終提出與南京市區域人才優勢匹配的企業人力資源政策選擇。
關鍵詞:人力資源政策;區域人才優勢;人力資本;匹配;文化
一、南京市區域人才優勢
資源基礎的戰略觀認為,公司獨特的具有潛在價值的異質資源集合可為公司創造出持續的競爭優勢,人才資源恰恰是企業競爭優勢的來源。不同的人力資源在形成組織競爭優勢的過程中具有獨特的屬性,直接影響到企業人力資源政策的選擇。人才環境是由政治環境、經濟社會環境、文化環境等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人才資源的培養、聚集、使用和發展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進行的,必然要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和制約。
1.人才集聚優勢。南京作為江蘇的省會城市,地處長江中下游,區位優勢明顯,具有優秀的文化底蘊和較好的基礎設施。南京擁有良好的經濟基礎和雄厚的經濟實力,城市綜合競爭力在全國城市50強中位居前列,區位資源優勢形成人才集聚優勢。文化、區位及經濟方面的優勢吸引了優質的人力資本。南京市人才的數量、質量和提高的潛力都比較好,符合人力資源良性發展的特征。形成了“吸引——發展——再吸引”優質人力資本的良性循環。波特認為集聚是長期競爭優勢的一個重要來源,區域人才優勢使企業能夠方便的獲得范圍經濟收益,人才集聚優勢促進南京市人才整體水平提升的同時也提高了企業人力資源的配置空間和配置質量。
2.人才輻射優勢。南京具有較強的科研實力,擁有獨特的人力資源優勢,擁有眾多全國甚至世界知名的大學、成為自主創新的主力軍。南京云集著38所全國重點高校,眾多國內一流的研究院所、實力雄厚的軍工企業,他們培養和輸送大量優質的人才。人才資本積聚到一定程度就要輻射,文化的傳播本質上就包含著人才資本的傳播,也是一種輻射。人才輻射優勢可以促進區域人才資本與企業人力資本配置、流動、優化。進而在區域內及企業間形成人才資本優勢互補的合作機制及良性互動的競爭局面。利用區域人才輻射優勢,制定相應政策充分利用這些優質資源,提高企業勞動者素質進而提高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3.人才政策優勢。南京市人事人才政策法規體系逐步趨于健全完善,為人力資本使用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南京具有有利于人力資本使用和發展的人才政策優勢,凡符合南京經濟結構調整與產業發展方向的企事業單位引進所需人才,南京市有關部門確保人員、編制、計劃、戶口指標的落實。《南京市人才流動管理規定》、《南京市人事代理暫行辦法》、《南京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評選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規為專業人才的扶持、人才的指導、人才柔性的流動等政策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這為企業人力資源政策的柔性化制定提供了一個空間,保障人力資本在流動和使用過程中的保值增值。
二、建立與南京市區域人才優勢匹配的企業人力資源政策的原則
企業人力資源政策的制定要實現人力資源價值的最大發揮,既要能夠充分利用區域人才優勢。又要適應人力資本的基本屬性,從培養人、使用人、發展人出發。營造出有利于取得人力資本、使用和發展人力資本的政策。企業人力資源政策的制定能夠充分兼顧外部環境優勢和內部資源優勢,遵循動態適應原則、激勵性原則、整合性原則、整體優化原則等原則。是企業內部人力資源政策和企業外部人力資源環境相匹配的系統。
1.動態適應原則。動態適應原則是指企業人力資源政策要與南京市區域人才優勢動態適應,即按照人力資源結構的新要求。遵循人力資源的流動性屬性,根據南京市區域人才優勢制定并調整企業人力資源政策,以實現組織人力資源的科學配置。人力資源配置的結構建立后,在一定時期內應保持相對穩定。但是。隨著內部因素和外部條件的變化,人力資源的結構也應該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特別是企業人力資源政策要能夠適應并充分利用南京市區域人才優勢。通過與區域人才優勢的匹配來實現企業人力資源素質的提高,從而保證人力資源政策的有效性。
2.激勵性原則。激勵性原則是指通過創造滿足人的多種需要的條件,誘發其動機,使之產生實現組織目標的特定行為的過程。人力資源作為一種特殊的資源,其作用的發揮與人力資源的主觀能動性密切相關,要充分發揮企業人力資源政策的作用。必須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人員的積極性。企業內部分配制度直接決定了人才機制的內在動力,企業外部的區域人才優勢間接影響了人才機制的價值選擇,企業人力資源政策的制定要充分體現出區域的人才激勵優勢,實現人力資源價值的最大發揮。
3.整合性原則。整合性原則是將企業內外資源有效整合,即把分散的資源和各種不同的方法納入到一個統一體中,體現出諸要素的合成能力,通過對所需的資源予以組合,以及對資源的有效配置、有序調度,使之形成整合力。企業內部的人力資源政策與外部區域人才優勢要統籌兼顧,通過比較優勢的分析,整合它們之間的有機聯系,充分利用南京市區域人才資源可實現互補性優化整合。人力資源的團隊性屬性也要求資源的整合利用以取得更好的組織實施效率和整體效果。
4.整體優化原則。整體優化原則是對企業人力資源系統內的資源統一安排,在人力資源政策的制定中要追求整體效能,通過發揮個體之間的互補作用、合力作用,使整體的工作效率、效果、能力、能量遠遠超過單個個體之和。整體的優化是通過企業內部人力資源政策與企業外部人力資源優勢的優化、配合來實現整個組織最大的整體效益。在區域人才優勢保障的前提下,人力資源的團隊性與人力資源的專用性屬性要求企業構建層次清晰、能級匹配的人才體系,要從年齡、個性、知識技能、專業水平、個人素質等方面達到互補,采用協調與優化的方法,發揮組織及團隊的整體優勢。
三、與南京市區域人才優勢匹配的企業人力資源政策選擇
企業人力資源政策的有效性取決于其與企業外部人力資源環境及與企業內部資源的匹配程度。企業人力資源政策是在發揮區域人才優勢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到人力資源的屬性特征,合理利用外部資源促進內部資源有效配置的制度設計。南京市具有人才集聚優勢、人才輻射優勢、人才政策優勢等優勢,建立與之相適應的人才引進、人才培訓、人才激勵及人力資源整合等政策有助于利用外部優勢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
1.發揮人才政策優勢的人才引進政策。企業人力資源實施的關鍵是要具有一批素質能力高、充滿活力和工作熱情的各種人才及相應的配備機制。企業人力資本的流動性要求企業人才進行合理的流動,引進優秀的人才是企業人力資源政策的一個方面。南京市具有人才集聚優勢和人才政策優勢,是區域人才高地。具有豐富的人力資源。但是企業間的人力資源競爭也異常激烈。因此,企業應利用人才集聚優勢,積極探索建立“主動出擊”的人才引進機制,發展與人才引進、人才開發相關的服務機制并行的政策措施。利用人才政策優勢積極引進人才并建立柔性用人才機制,從社會人才儲備中吸收各界、各層次的優秀人才,并設立相應的人才整合作用機制,在區域人才高地中構建行業人才制高地。
2.利用人才集聚優勢的人才培訓政策。現有人力資源的發展也是企業人力資源政策極為重要的一個方面,為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率,企業的人力資源政策要加大對本企業員工的培訓力度,對員工實施培訓并為其提供發展的機會。南京市是江蘇省乃至長三角的經濟文化中心,具有天然的科教文化優勢,企業人力資源政策的制定要考慮到人才輻射優勢,開展與高校、科研、中介機構橫向聯合的培訓機制。企業人力資源具有專用性的屬性,南京市由于人才聚集優勢和人才輻射優勢集中了大量優質的人力資源,易于選擇到優質的通用性人力資源,因此應該建立以組織文化和專用性為主的培訓政策,通過利用區域人才集聚優勢形成專用性培訓導向的人才培訓政策。
3.用人才輻射優勢的人才激勵政策。企業激勵機制是指企業管理者對其下屬所采取的激勵措施與激勵效果之間的內在聯系,是企業利益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有效的激勵機制是企業運行機制的內在動力,也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政策的保障環節。企業人力資源具有主動性和團隊性的特征,南京市區域人才輻射優勢形成建設人才高地、吸引人才的優勢,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政策就充分考慮人力資源的興趣愛好、工作態度、激勵方式、價值取向、個人成功標準等因素,建立以文化激勵為主的綜合激勵政策。具體來說,就是在發揮區域企業文化優勢潛在激勵作用的同時,南京市企業更要注重自身企業文化層面的建設,建設與其構成要素相對應的激勵功能:企業共識、共同價值觀為主的內在激勵凝聚功能;成就感、責任感、自豪感為主的企業形象激勵功能;企業道德為主的自我控制、自我激勵約束功能;和諧環境為主的團隊激勵約束功能。
4.制定資源優勢的人力資源整合政策。人力資源整合能力與組織發展戰略密切相關,企業根據組織的戰略及現有資源的情況,對企業和區域要素進行有效整合,引進或開發、整合各種類型的人力資源,使之與原有的資源有機結合,從而合理利用人才,獲得競爭優勢。人力資源具有價值性,人力資源整合政策通過對各項人力資源政策和區域人才優勢的整合在個人與企業、企業利益之間找到平衡點,最大程度上地利用區域優勢以實現企業人力資源要素配置的優化。憑借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區位等條件,企業人力資源各個政策在制定的過程中有一定的資源優勢為依托,協同經濟社會要素建立資源、生產力等要素為一體的資源依托型的人力資源整合政策,實現優勢資源與人力資源政策協同,從而促進企業人力資源政策與南京市區域人才優勢的良性互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