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分析了江蘇、廣東、山東、浙江四省在資源稟賦方面的比較優勢和在產業、貿易方面的競爭優勢,并就四省如何基于資源稟賦的比較優勢來建立和擴大產業、貿易的競爭優勢,提出主要對策建議。
關鍵詞:四省;比較優勢;競爭優勢;區位商
一、四省要素稟賦與比較優勢分析
對江蘇、廣東、山東、浙江四省經濟資源稟賦與比較優勢進行分析。見表1和表2。其中,要素稟賦系數=(V1/V1)/(GDP1/GDP2),V1代表某一要素的地區量,V2代表此要素的全國量,GDP1代表某省的國內生產總值,GDP2代表全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并分別用從業人員數、資本形成總額、可耕地面積計算勞動力、資本和土地投入。
從表1可看出,廣東省的資本稟賦系數不到0.6,與其他三省有較大差距,人均資本也最低,說明廣東的資本資源最為稀缺。如果結合廣東省的GDP最高和人口不及山東等情況,則可以看出,廣東的資本利用效率最高,資本在經濟增長中作用發揮的最大。廣東是僅次浙江的土地資源較稀缺的省份,無論從絕對量、人均量還是稟賦系數看都是較低的。另外,廣東的勞動力稟賦系數最小,勞動力要素最為稀缺。因此,可以認為,廣東的經濟運行體系更為良好,資源配置較好,經濟更有活力和競爭力。
山東省的資本、土地和勞動力資源的稟賦系數在四省中都最大的,尤其是土地要素更為豐裕。就業人口也最多。如果結合表2,山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率在四省中最高,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因而如果能在引進外資和技術等外部資源方面做得更好,那么,山東將是四省中最有經濟擴張潛力的省份。
浙江是一個土地資源十分稀缺的省份,人均土地面積最低和土地稟賦系數最小。因而,相對來說,浙江又是一個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每公頃土地上人口數最多。其人均資本最高,資本稟賦也較為豐裕。從表1來看,江蘇的各項要素票賦數據都處于中間位置,而從表2中則能看出江蘇的一些特點。
表2是幾個反映經濟可持續、內生性增長能力和國際化水平的指標。江蘇雖然在企業利潤率方面最低,但利潤增速卻最快。其RD投入占GDP比重也最高,2006年RD投入達330億元為四省之最,這也是作為教育大省和人才強省所具有最為突出的特征,同時近5年引進外資總量雖不及廣東但2006年的增速最大。因此。可以預見未來幾年江蘇經濟增長的速度可能最快。實際上,2006年江蘇經濟增長的速度也是最快的。由此也可以推測,在四省比較中,江蘇在保持經濟高速增長方面最有后勁。
從表2還可以看出,四省不但經濟規模大而且增速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成為我國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2006年在全國引資出現回落時,四省引資則保持了兩位數增長,尤其是江蘇,增速更是高達32.30%,反映出四省具有突出的經濟區位優勢和良好的國際化發展前景。
但從表2也能看出經濟發展中的一些不足。廣東省在引資總量上保持領先,但在RD投入方面表現不佳,RD投入占GDP比重最低也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企業利潤率和利潤增速都偏低,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抑制廣東的技術進步和經濟活力的維持。浙江省規模以上企業的利潤率也偏低,利潤增速最低,RD投入占GDP比重不及全國平均水平。
因此,從總體上說,廣東、浙江企業應當在機制靈活、要素配置效率較高的基礎上,增加RD投入和加強技術進步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山東則更應當把豐裕的資源稟賦與技術進步緊密地結合起來,以增強經濟增長后勁:江蘇若要在四省乃至全國繼續保持領跑者角色,應當通過優化經濟運行機制,更進一步強化人才要素的作用,確實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二、四省產業競爭優勢的結構性比較分析
本文主要采用區位商法對四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