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融產業集聚作為金融企業的一種經濟行為,勢必會對于金融機構的運行產生影響。文章以銀行業為例對金融產業集聚效應進行了檢驗。結果顯示,金融產業集聚對商業銀行全要素生產率指數Malmquist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對技術效率進步指數(EP)和技術進步指數(TP)均存在正相關關系,但前者并不顯著,而后者非常顯著。這種差異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為金融產業集聚對商業銀行全要素生產率的促進作用主要是通過對技術進步的推動來實現的。
關鍵詞:金融產業集聚;集聚效應;商業銀行
一、金融產業集聚效應的作用機制
集聚效應(Agglomeratioll Effects)是指由于經濟活動的空間集中而產生的對企業以及整個行業效率的促進作用。許多理論和經驗研究證明產業集聚影響生產效率。對應的,金融產業集聚的集聚效應則是指由于金融機構的空間集中所產生的對金融企業本身以及整個金融業效率提升的促進作用。作為理性的經濟主體,眾多金融機構選擇集中于某一地區(可以稱為金融產業集聚區)開展業務經營,必然是基于其一定的經營原則并且服務于利潤最大化目標的。集聚行為會改變金融企業的組織機構、經營成本、客戶關系等,從而對其經營行為產生影響,在不同程度上促進其運營效率的提高,并最終帶動整個行業效率的提高。
金融企業的產業集聚勢必會影響到其本身的經營績效及效率,這種影響主要通過以下四種機制實現的:
1 市場機制。金融產業集聚的市場機制對金融企業最大的影響是可以降低交易費用。通過產業的地理集中,金融企業大量集中在同一區域內,面對相同的客戶群,分別滿足著這些客戶不同的金融需求。在提供差別化金融服務的過程中,不同金融企業之間可以形成豐富的關于客戶的信息,這些信息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揭示客戶的特征,若能共享,對于金融機構在后續服務中的風險管理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于道德風險的管理,可以減少搜尋的成本并能保證信息的質量。地理位置上的毗鄰可以促進金融機構之間的互動和信任機制的構建,有利于信息共享機制的形成。
2 競爭機制。金融產業集聚過程中,金融機構之間面對有限的客戶和市場容量,為了獲得更大的發展并在競爭中獲勝。金融機構必須能適應企業多樣化的金融需求,不斷推出適用的金融產品,這就要求必須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
金融產業集聚有助于促進金融機構的創新行為,其中最重要的是競爭機制。金融機構在金融產業集聚區進行客戶爭奪的強度顯然會高于一般地區,并且其效果具有直接的對比性。這會迫使金融機構的經理人員必須主動創新,主動適應客戶的要求。主動創新的結果自然是金融機構經營能力的提高,這屬于競爭機制的直接效應。其次,競爭也會為金融機構的創新行為加速。金融機構可以從其它機構的競爭行為中獲取一定的信息和靈感,成為其創新的起點。當然,金融產業集聚也會從另一個方面促進金融機構的創新,即因為拉近了與客戶的距離,可以更加及時地了解客戶的特殊需求,在此基礎上,金融機構可以更加有針對性的進行創新。
3 合作機制。競爭不是金融機構關系的全部。地理上的集中也為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提供了可能,這種合作也會促進金融機構的發展。當眾多金融機構集聚于有限的空間時,合作也將成為必然,可能是同類型機構之間的合作,也可以是不同類型金融機構之間的。
4 人才機制。能否吸納強大的人才隊伍是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發展成敗的決定性因素。金融企業比其他行業的企業更甚。因為金融機構的主要“產品”是各種金融服務,這些金融服務及其所依托的各種金融產品均具有高度的專業性,無論是其開發、推廣,還是風險管理都要求業務人員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金融產業集聚可以促進金融機構的人才隊伍建設。
5 風險機制。金融產業集聚可以提高金融機構的整體抗風險能力。不同的金融機構在同一集群內同臺競技,借助于高度的金融專業化分工來分享不同層面的盈利機會以及承擔不同環節的金融風險,同時借助于市場化的金融整合機制來強化各自的金融功能以及風險控制能力。同時,不同的金融機構在同一集群內形成了緊密的協助關系,金融風險的傳遞性使得各自之間更加注重彼此的協調和互助,而且由于集群中資金流量雄厚、金融工具繁多,化解非系統性金融風險和個別金融機構危機的回旋余地比較大。
二、變量選擇、模型設定與數據來源
1 被解釋變量。金融產業集聚的集聚效應主要體現為金融機構運營效率的提高。為了對這種效應進行檢驗,首先需要選擇合適的指標來測度集聚對商業銀行效率提升的作用。
基于這一研究目的,我們選擇以Malmquist全要素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