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源地,英國創意產業的發展對該國GDP的貢獻超過其他傳統行業,成為英國政府促進國家經濟快速發展及降低失業率的有效策略。作為政府引導創意產業發展的典型國家,英國創意產業的成功發展對目前我國各地創意產業的啟示良多。
關鍵詞:英國;創意;產業;文化
一、創意產業的界定
英國是創意產業的發源地,也是全球最早開始重視創意產業發展的國家。1997年以布萊爾為首相的工黨政府為改變英國老工業帝國的陳舊落后形象,提出“新英國”的構想,并迅速成立了由多個政府部門和產業界代表組成的創意產業工作組(the Creative Industries Task:Force)。工作組于1998年11月提出了第一份《創意產業專題報告》(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這份報告把創意產業定義為:源于個人創造性、技能與才干,通過開發和運用知識產權,具有創造財富和增加就業潛力的產業。
英國政府根據自己對創意產業的定義,把就業人數多或參與人數多,產值大或成長潛力大,原創性高或創新高三個原則作為標準,選定十三項門類作為創意產業的范疇,即廣告、建筑、藝術和文物交易、工藝品、設計、時尚設計、電影、互動休閑軟件、音樂、表演藝術、出版、軟件以及電視與廣播,這是目前在英國被廣為接受并被事實證明較為合理的創意產業的界定。各門類具體的核心活動見表1。

從以上創意產業涉及的門類我們可以看出,英國政府在發展創意產業時,更多的是談創意產業對于因果的文化認同、英國人生活質量的總體提升以及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的和諧等方面的意義及價值,是充分結合本國產業發展背景的基礎上進行的,以滿足本國實際需求為原則的,且均為英國的成熟產業。
二、英國創意產業的發展及對經濟的貢獻
據英國文化傳媒體育部公布的《英國創意產業經濟評估》報告顯示,2004年,英國創意產業的國民增加值(GVA)達到569億英鎊,同比增長2%,占國民總增加值7.3%的比重。
英國創意產業近年來已成為僅次于金融服務業的第二大產業,1997年~2000年間創意產業的年增長率達到9.0%,遠大于這一時期2.8%的整個經濟增幅。
2000年,英國創意產業的GDP增加值超過500億英鎊,占全國GDP的7.3%,創意產業的年增長率(9%)是其他產業的3倍。
2002年英國創意產業實現出口115億英磅,約占英國外貿出口總額的4.2%。1997年~2002年創意產業的平均出口年增率為11%,超過外貿3%的年增長率。以及服務出口7%的增長率。
2003年英國創意產業提供了190萬個就業機會,1997年~2003年的平均年增率為3%。與此同時,整個英國經濟的就業人數只有1%的增長,創意產業已成為英國政府降低失業率的有效策略。
2005年通過登記注冊的創意產業有12.1萬家,約占英國在冊公司總數的7.4%。英國創意產業的年增長率均在6%以上,平均年增長率為8%。同期,英國整體經濟的平均年增長率僅為2.8%。十年間,英國整體經濟增長了70%,而創意產業增長了93%。
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從1997年~2005年間,英國已培育了十二萬多家創意企業,與創意產業相關的從業人員數量占英國就業人口的一半。發展創意產業已成為英國推動經濟增長與降低失業率的有效策略。此外,以英國倫敦為代表的幾大城市逐漸發展成為全球“創意城市”的典型。創意產業有力地推動了英國經濟的發展。
三、啟示
英國創意產業的發展主要得益于政府的積極推動。英國政府的推進措施主要集中在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的基礎研究、產業部門的具體劃分、從業人員技能培訓及企業財政扶持等方面,英國創意產業的成功發展對目前我國各地創意產業的啟示良多。
1 產業部門的系統劃分。英國創意產業的基礎環境成熟、運作機制得宜、產業結構上中下游完整。所選定的產業均是英國發展較成熟的產業,各個產業部門能夠相互支撐,互為供給,構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創意產業清晰的部門劃分,是推動創意產業時所面對的重要問題。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中國幾千年來的文化沉淀是滋生“創意”的不竭源泉,需要結合中國的文化特色,進行產業劃分時,首先要體現自主創新,把文化創新和科技創新相結合,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重新詮釋中國傳統文化,并賦予其新的內涵,成為“自主創新”的一種新型表現形式和實現手段。其次需要重點考慮對原創性和創新性要求較高的行業類型,特別是一些能夠滲透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藝術領域(文化創作、藝術表演等),以及能夠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再現傳統文化藝術的行業(影視、動漫、游戲等),成為中國創意產業范圍界定的重要部分。
2 政府的積極推動。政府是推動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政府有責任營造一個適宜產業發展和企業公平競爭的外部環境。中國政府應成立創意產業專門小組。負責跟蹤國際創意產業發展的最新趨勢,規劃中國創意產業的發展方向,制定吸引創意產業投資的稅收優惠條款,實施幫助創意產品和創意企業走向世界的國家整體營銷和品牌戰略,并且大力引進國際資本和創意企業共同發展中國文化創意產業。
3 創意產業的基礎研究。中國對創意產業應借鑒英國對創意擦和農業的基礎研究支持工作。英國除了上面談到的兩份報告《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s》,1998年,出版的《Exports:Our Hidden Potential》研究了創意產業的出口政策與做法;1999年,發布的《The Regional Dimen-sion》研究了創意產業的地區發展;2000年,《The Next 10 Years》從教育培訓、扶持個人創意及提倡創意生活3方面,研究如何幫助公民發展及享受創意;2004年,《Creative In-dustries Economics Estimates》公布了創意產業產出、出口、就業等統計數據,介紹了產業的發展現狀。創意產業的基礎研究應該成為中國政府制定創意產業政策提供完整的信息支持,從而保證政府產業政策的有效性、連貫性、一致性。
4 創意產業專業人才的大力培養。統計資料顯示,在紐約創意產業人才占勞動力人口總數的12%,倫敦是14%。東京是15%。我國近年雖然涌現了一批高素質的知識型和技術型創意設計人才,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比較大,如創意產業較為發達的上海,其創意產業從業人員占總就業人口的比例還不到千分之一。我國今后應調整人才教育結構,加強對創意產業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復合型人才、營銷人才的培養:積極舉辦各種大型創意設計展覽,打造設計師們互相交流、碰撞的平臺,激發創意人才創造原創文化產品的激情和動力。
5 創意企業的資金援助。創意產業的性質和特點不同于傳統企業,創意產業從業者多為中小型企業,甚至是以個人工作室方式存在,資金是中小型創意企業創辦與發展的關鍵。英國在面臨國內創業環境中金融及投資問題時,英國政府協同金融界和有潛力的民間投資者為他們提供資助,逐步推動強大的創意工業資金支持系統。目前英國對創意企業或個人資金扶持主要采用兩種措施:一是提供信息支撐,為企業提供各地創意資金支持的相關機構;二是通過英國科學、技術及藝術基金會為具有創新點子的個人提供發展資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