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建波 字健伯(凈嚴居士):號“盈山齋主人、映山齋主人。現任山東省農業展覽館研究館員。現為中國書協會員、山東省書協理事、山東省美協會員、山東畫院高級畫師、山東省文化旅游聯誼會副秘書長、云軒畫院院長。
先賢曾語:風格即人。在畫壇,畫品一如人品。山水畫家于健伯,即是一位鶴骨仙風的仁厚長者,其人其畫,都散發著清韻與正氣。在書畫圈內,于健伯的口碑頗佳,固然緣于他的山水清音靈透,而他的齊魯學人耿直、率真的性情,也是重要原因。



少時健伯,求學于泉城濟南,性喜讀書,也曾編織過多彩多資的夢想。青年健伯,來到魯西北濱州,平靜的生活,作為消減寂寞托負夢想,他開始舞文弄墨,繼而全身心醉心于繪事,不覺就是十年光景。在拜師訪友、工作之中,健伯有緣拜著名老畫家乍啟典為師。乍老當年的諄諄之語,至今還在健伯耳畔回響:“學畫要從高起點入手,就像讀書,要選擇高水準的作品閱讀;盡量閉開低劣的東西,要培養高眼光和手法。”眼前的路似乎豁然開朗——以后的許多年里,無論學習臨摹借鑒,還是自我的創作過程,健伯始終格守著從藝的高標準。后來,健伯憑借數次參加全國和全省展覽籌備工作的出色表現和扎實的藝術功底,得到我省展覽藝術界的關注,調回省城,從事專業展覽設計工作,并多次獲得全國展覽設計嘉獎。在此,他又拜書畫名家魏啟后、劉寶純為師,并結識了多位書畫名宿,談畫論道,切磋技藝;健伯的眼界和身手得到大幅提升,漸漸叩開藝術的門扉,真正地置身于一片光明的藝術天宇之中。技藝;健伯的眼界和身手得到大幅提升,漸漸叩開藝術的門扉,真正地置身于一片光明的藝術天宇之中。

健伯平和謙遜,生活里乃謙謙君子,盡管性喜安靜,身邊也斷不了高朋滿座——無論是德高望重的老畫家,還是初出茅廬的年輕藝術家,都喜歡和這位和藹、親切的藝術家交往。他的身邊,滿是歡聲笑語,他的世界里,俱是快樂的面孔。健伯甘于寂寞,閑暇之時,一壺清茗,一盞孤燈,便可以伴他于萬簌俱靜中飽讀詩書,博覽古今典籍,發古之思,寄今之情。數十年來,飽學多才的健伯先生于儒釋道博大精

深的積淀中,覓得諸多真髓,得知于心而散發至言談舉止,因而先生愈見清矍高古之氣,儼然大隱隱于市。近年來,健伯尤于佛學上更進一層,并頗有心得。搞藝術,靜而靈,定而慧,作畫人須得平常心,只有心無燥、俗、媚、怪之念,方可進入藝術至境。誠如斯言,健伯透過現象,窺到了藝術的真諦。


在文化藝術走向多元化的今天,健伯能夠遠離暄囂,沉浸于自己的理想山水畫探索中,因而他的作品能夠保持著較高的藝術、文化品位。“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水之間有真意。在精神領域不斷修煉提升自己的健伯,同樣摯愛著大自然的山山水水——“我希冀用我的繪畫,倡導人們熱愛著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回歸大自然。”因而,他的山水畫喜歡表現未被破壞的大自然中之巍峨巨石、錯綜丘壑、蓬勃的樹木以及令人向往的林泉致圖景。畫如其人,從他的山水畫中可以讓人清晰的讀到來自大自然的勃勃蒼郁生機、山居幽處的恬淡情致,而且能真切體味到繪者超然物外的胸襟。俯仰天地間,靈動山水里。健伯先生高矣,妙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