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資源要素優勢的浙江,要破解當前和未來的經濟發展瓶頸,只能推進傳統經濟體系向現代經濟體系轉型,改變發展方式,最終使“二三一”格局轉變為“三二一”格局。
9月16日上午舉行的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上,呂祖善省長在作《關于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期評估報告的說明》時指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進展不快,服務業比重提升緩慢。
報告指出,2006年和2007年,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比上一年分別僅提高0.1和0.6個百分點,與規劃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的目標存在一定差距。
顯然,轉型升級,迫在眉睫。轉型升級,不僅在于抵擋眼前的風浪,更在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一家企業、一個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構筑現代產業體系,正是一個重要的突破口。
不再留戀“二三一”格局
目前,我省各地幾乎都形成了以第二產業為首的“二三一”格局。轉型升級之際,也是構筑現代產業體系之始,不僅三大產業座次生變,各個產業本身也將舊貌換新顏。
缺乏資源要素優勢的浙江,要破解當前和未來的經濟發展瓶頸,只能推進傳統經濟體系向現代經濟體系轉型,改變發展方式,最終使“二三一”格局轉變為“三二一”格局。
溫州市委書記邵占維稱,資源環境空間已十分局促的溫州,是全省轉型升級最為緊迫的地方。他認為,溫州的塊狀經濟特色十分鮮明,但它并不是一個強有力的有機體。在過去的傳統產業體系下,“村村冒煙、家家點火”式的產業集聚是一種進步,但現在已經不能適應新的發展趨勢。溫州區域發展實現轉型升級,要經得起單位土地產出率、單位產出的資源消耗率、單位產出的環境影響度以及勞動生產率等方面的檢驗。新的產業格局需要創新思維。比如,在主城區及經濟重鎮實行“退二進三”,既符合產業布局,也會使城市布局更為清晰合理。
在舟山市委書記梁黎明的思考中,這是一條實現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從現代產業體系的角度,舟山要重新審視自己的資源優勢。大海讓舟山擁有獨特的深水岸線、港口資源,如何用新的發展理念看待這一資源?梁黎明認為,目前形勢看好的船舶工業不能再進行簡單的量的擴張,而港口物流、以港航服務為特色的總部經濟和樓宇經濟,將海洋文化與旅游相結合的海洋旅游等服務業,將是舟山新一輪發展的重點。
給粗放生產方式“踩剎車”
當前,我省經濟正進入改革開放以來第五個經濟發展周期的下行區間,這恰恰也是轉型升級的極為有利時期。綜觀國際國內宏觀形勢,我省不能再允許粗放的生產方式“開足馬力”,而是要“踩剎車”,調整路線,迫使粗放型的企業、產業淘汰出局,促使符合現代產業體系發展方向的企業、產業實現更好發展。
省發改委主任厲志海認為,現代產業體系的形成,將是不斷培育、不斷發展的過程,需要通過產業內、產業間升級逐步形成。第一產業的調整重點主要是通過農村體制改革、大量應用現代技術和先進裝備,使農業實現規?;⑵放苹⑿б婊?;第二產業的調整重點主要是改造小規模、低附加值的傳統產業,適度發展重化工業,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等;第三產業的調整重點是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以大量專業化的服務促進二、三產業的剝離,從而使企業從注重加工環節的“橄欖型”,轉向注重研發、設計和營銷、品牌的“啞鈴型”。
對現代產業體系所做的各種描述,并不會在等待中實現。對于這樣一次觸及要害的模式轉型,常常會“知易行難”。怎樣找到符合區域發展特點的產業發展道路,我省各地正在謀劃中。
臺州市委書記張鴻銘在總結臺州30年改革開放的經驗后說,新一輪發展中的區域競爭力,只能通過轉變發展方式后實現。作為我省民營經濟配套改革試點市,臺州力求通過激活存量求發展。當前,臺州在促進傳統產業體系轉向現代產業體系上已具有一些優勢條件,比如,改革開放以來積累的產業基礎,在汽車、摩托車、醫藥化工、縫制設備等領域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又比如,數量龐大的企業家隊伍以及他們的人文精神,使臺州企業家成為創新發展的主力軍。臺州的體制機制優勢、潛在的資源優勢,也是發展現代產業的優勢條件。
近段時間去過金華的人會發現,圍繞幾大專業市場而建的物流園區、展會、電子商務、職業教育等行業十分紅火,排行“老二”的第三產業大有追趕之勢。金華市委副書記、市長陳昆忠提出,要改變對傳統工業化模式的依賴,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在發展中調整、在調整中提升,努力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讓服務業成為新龍頭
發達國家的經驗顯示,在現代工業和農業的發展過程中,服務業的價值鏈越來越長。浙江經濟實現轉型升級,服務業將成為發展的“新引擎”、自主創新的“助推器”、節能減排的“生力軍”、區域競爭的“原動力”。在現代產業體系構筑中,服務業所占比重不斷提升是大勢所趨。
作為未來的新龍頭,服務業是資源消耗低、占有土地少、環境污染少、吸納就業能力強、增長潛力大的產業。只有大力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才能逐步改變過分依賴工業支撐發展的格局。服務業的發展不僅將拓展新的空間,而且還通過對工業、農業等其他產業部門的融合、滲透,促使傳統產業實現轉型升級。
省發改委副主任黃勇認為,發展服務業一定要抓住重點,突出創新性較強的行業,突出對工業發展有較強支撐作用的行業,突出具有傳統優勢的行業,突出與民生密切相關的行業。我省根據實際確定了現代物流業、金融服務業、科技服務業、信息服務業、文化服務業、商務服務業、現代商貿業、旅游業、房地產業、社區服務業作為十大重點發展的服務行業。
提起杭州,人們談論的是這里活躍的電子商務、軟件產業、動漫產業,談論的是越來越吸引外地人的休閑旅游業,以及舊工廠搖身變為文化產業搖籃的故事。從中已經可以看出杭州產業轉型的趨勢。
當前杭州正加快發展八大門類的現代服務業,包括大旅游產業、文化創意產業、金融業、商貿與物流業、信息與軟件業、中介服務業、房地產業、社區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的戰略地位正在確立,這意味著杭州將集中發展信息服務業、動漫游戲業、設計服務業、現代傳媒業、藝術品業、教育培訓業、文化休閑旅游業、文化會展業等 “創意引擎”。
對于我省各級政府來說,如何抓服務業還有一個熟悉、適應的過程。借鑒國內外經驗,黃勇提出了一些思路。他說,對于產業集聚發達的區域,可以考慮發展現代物流、金融、會展、科技服務等服務業;在一些規模較大的區域中心城市,可以規劃建設類似于杭州的黃龍商圈這樣的微型CBD;還可以因地制宜引導設立總部經濟、創意經濟、外包服務等服務業集聚基地。即便是經濟不夠發達的區域,也可以發展一些基本服務功能,如商業網點、醫療服務,并根據自身優勢發展跨區域的行業如生態旅游等。他同時認為,加快發展服務業必須堅持市場導向。一方面,要引導制造企業擺脫傳統觀念制約,轉向“購買服務”;另一方面,也要積極扶持服務供給方,鼓勵他們以較低的價格提供較高質量的服務。
隨著浙江人均GDP的不斷增長,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轉變,服務業需求正在進入加速擴張期。當前資源環境約束對浙江經濟造成的壓力,一定程度上也形成了服務業發展的倒逼機制。緊緊抓住這一機遇,服務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必將成為促進下一輪經濟轉型的重要推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