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數據顯示,2008年1—9月,平頂山市共發生1513起入室盜竊案件,相比2007年上升了將近1個百分點。為此,平頂山市公安局出臺獎勵措施,拿出100萬元獎勵市民抓賊。直接抓獲或扭送1名現行入室盜竊嫌疑人,可獲500—5000元現金獎勵。
想都不用想,警方要懸賞市民抓賊的原因一定是因為“警力不足”。這不,平頂山市有80萬人口,但只有2000名治安民警,1名民警平均負責400名市民的安全,“有點吃力”。1個人管400人究竟是什么樣一個場景,我想象不出來;我只知道,絕大多數人應該都是不需要勞煩警察叔叔管的,以入室盜竊案件而論,9個月1513起,平均每人還劃不到一起。
當然,累不累其實還是另外一回事,關鍵是職責所系,既然領這份工資就應該把這活兒干好。抓賊可不就是警察的職責嗎,怎么讓市民來抓呢?警察執法的合法性來自憲法和法律的授權,而且,這份執法的權力是不可轉授的;普通市民在他人危難之際挺身而出當然是見義勇為,可抓賊領獎相當于“有償執法”,其合法性就要大打問號了。要知道,只有在秩序混亂的社會,一些人才可公然以市民身份去“有償執法”,要么收取保護費,要么搞幫派制衡——人人皆可“有償執法”的社會,絕不是什么好事。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不排除懸賞市民抓賊短期內可能會“成效顯著”,但這種權力“分包”,本身就不具有合法性。在法治社會,即便是警察抓人也需要有執法證件和法定程序,而普通市民為了獲取高額獎金去抓人,無異于用一種犯罪行為去打擊另一種犯罪行為,屬于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說小一點是侵犯人權,說大一點是違背憲法。
有網友質問:“如果大家都來抓賊,還要警察干什么?”這可不是有意刁難,而是直接關涉警察懸賞市民抓賊的行為本質。誰都知道,治安警察的職責就是維護社會治安,為此他們接受了專業的訓練,然后由納稅人付酬聘請。如果事實證明,發動市民來抓賊確實有效,只能證明警察的失職。
有一個詞叫“出口轉內銷”,而警察懸賞市民抓賊就是“承包轉回包”——警察向納稅人承包了維護社會治安的工作,然后卻又通過懸賞的方式將工作內容回包給了納稅人。別看警方懸賞100萬元好像挺大方的,那可都是納稅人的錢。假如市民抓賊確實“成效顯著”,那納稅人該得到的可不是這100萬元,而是先前支付給警方的所有經費。這樣的話,還需要警察干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