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標志著我國進入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時期。30年來,我區的職業教育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堅持改革開放政策,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桂”戰略,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改革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注入了活力。30年來,自治區黨委、政府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局出發,確立了職業教育在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教育工作中的戰略地位,通過創新職業教育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構建了一個普通教育與成人教育并進、文化教育與職業培訓結合、中職高職協調發展的符合廣西區情實際的職業教育體系。職業教育規模不斷擴大,結構更加合理,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不斷增強,推動了全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回首改革,我們經歷了艱難起步、奮發創業階段,隨著職業教育結構的調整,管理體制、教學體制和投入體制等方面的改革不斷深化,在發展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第一,確立了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國務院領導下,分級管理、地方為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的管理體制。第二,實現了辦學思想的根本轉變,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推動了職業院校更好地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辦學。第三,創新了招生、就業和考試管理體制。職業學校根據市場和社會需要,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培養了大批動手能力強、適應經濟建設需要的中、高級技術人才。第四,創新辦學體制,實行多元化辦學體制改革,鼓勵發展民辦教育。第五,創新投入體制改革,職業教育經費投入不斷增加,職業院校的基礎能力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特別是實施職教攻堅以來,我區進一步加大了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力度,各類職業院校基礎能力建設得到了加強。第六,建立健全了職業教育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有力推進了教育發展和教育公平。從2006年開始,統一實行中等職業教育助學金制度,對所有在中等職業學校就讀的農村學生和城市家庭困難學生每生每年給予1500元的助學金。第七,職業教育法制建設不斷加強,逐步走上了依法治教、規范辦學的道路。自治區各級人大、政府根據實際,依法制定各種配套的職業教育政策性文件,指導和規范各項職業教育工作,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法規體系和政策框架,為我區依法治教提供了依據。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區的職業教育事業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不斷前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但我們也要看到,職業教育特別是中等職業教育仍然是我區教育事業中的薄弱環節,面臨著諸多困難和問題:在一些地方還存在著輕視、忽視職業教育的現象;職業教育發展不平衡,城鄉職業教育差距很大,特別是貧困縣缺乏籌資能力,農村教育資源配置落后于城市,教育公平、均衡發展的問題還有待解決;職業教育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以及人才培養的規模、結構、質量還不能很好地適應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與發達地區相比,政府對職業教育的整體投入偏少;職業教育基礎設施和辦學條件較差,尤其是農村尚需加強基礎能力建設;職業教育師資數量嚴重不足,“雙師型”教師缺乏;技能型勞動人才的數量和結構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特別是高技能人才短缺。
改革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今后一個時期,我們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謀劃,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加快職業教育發展。要進一步擴大職業教育規模,調整教育結構,加快職業教育特別是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要把提高質量作為職業教育的工作重點,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啟動新一輪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與質量提高計劃;要進一步理順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加強政府統籌,調動行業企業支持和參與發展職業教育的積極性;要進一步完善職業學校招生、學籍、教學、資助、就業等管理制度;加強對職業教育的督導評估,通過評估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效益的提高;要加強對民辦職業學校的管理,規范其辦學行為;要加大經費投入力度,推進中等職業學校標準化建設工作,多渠道籌措職業教育經費,改善辦學條件;要進一步加強對職教攻堅的領導,強化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通過深化改革,整合資源、優化布局結構,認真完成好“十一五”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項目,進一步改善職業院校的辦學條件,特別是要落實職教攻堅項目,自治區重點建設好一批國家和自治區級職業技術示范學校,各市、縣重點建設好縣級職業技術教育培訓中心和實訓基地,圍繞經濟建設的實際需要發展職業教育。
職業教育改革開放的30年,也是民族人口素質整體提高、經濟社會日新月異、國家和民族書寫輝煌的30年。要進一步提高職業教育為廣西經濟現代化建設服務的能力,我們就要從實際出發,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總覽全局,以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認真總結發展經驗,與時俱進,開拓進取,奮發有為、扎實工作,繼續推進改革創新,確保職業教育沿著正確的軌道健康協調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