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年,是南寧社會經濟迅猛發展的30年,也是南寧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的30年。當前,南寧職業教育無論是在辦學條件、辦學規模,還是在辦學質量上,都處在南寧教育史上最好的時期。回顧總結南寧30年來職業教育所取得的成績,認清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未來發展面臨的良好機遇,不僅是對改革開放30年的最好紀念,對南寧職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也具有重大意義。
一、改革開放30年南寧職業教育的主要成就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南寧僅有3所中等職業學校。新中國成立后,開始了大規模經濟建設,南寧中等職業教育也得到了穩步發展,至1956年,全市有各類職業學校35所。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許多職業學校被迫停辦,全市中等職業學校僅剩14所。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隨著改革開放各項政策的實施,各行各業迫切需要各層次的專業人才,職業教育逐步得到恢復和加強。經過近30年的蓬勃發展,目前,全市有市屬中等職業學校55所,設置60個專業,在校生6.8萬人:市屬高等職業院校2所,全日制在校生1.77萬人。此外,南寧市還有非學歷民辦文化培訓學校和職業技能培訓學校近200所,在校注冊學員約22萬人。南寧職業教育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一)適應需求,辦學規模不斷擴大。隨著“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政方針的確立,社會迫切需要大量的不同層次的專門人才,擴大辦學規模成為職業院校的首要任務。1987年,南寧市中等職業學校招收學生約2000人,到2008年,招生2.88萬人,比1987年增長了14倍;市屬兩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招生人數也逐年增加,2004年,招生3743人,2008年為6860人,比2004年增長了83.28%。
(二)加強建設,基礎能力大大增強。通過多年的建設,目前,南寧市有6所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和2所自治區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有1所學校被列為自治區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建設學校,有1個專業被列為國家技能型人才培訓示范專業,10個專業被列為自治區級示范專業。南寧職業技術學院被教育部確定為首批國家示范性職業技術學院建設學院,有1個國家精品專業、3個自治區精品專業、12個自治區優質專業和4門國家精品課程。
(三)面向市場,辦學模式呈多元化。從封閉的計劃辦學向面向市場開放辦學轉變是改革開放以來南寧職業教育的一大變革。職業學校以就業為導向,廣泛開展校企合作辦學、城鄉職業學校合作辦學、東西部地區職業學校合作辦學,組織學生開展半工半讀等。有些學校還注重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專門人才,與國外院校建立了合作辦學關系。通過以上模式辦學,學校適應市場的能力有了質的飛躍。
(四)深化教改,教育質量穩步提高。教育質量是辦學的生命線。針對職業院校辦學的固有特點,職業院校實行了以學分制為基礎的彈性學習制度,探索了模塊教學、項目教學和分層次教學方法,推進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并重制度,實行“雙證書”或“多證書”制,引導學生重視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作為評估職業教育質量的核心指標之一,南寧市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率多年來保持在96%以上。
(五)多元投入,民辦職業教育有了大的發展。職業教育的發展,需要社會的廣泛參與。目前,我市41所民辦中等職業學校開設專業近40個,在校學生占全市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的40%。民辦高等職業學院——廣西東方外國語職業技術學院在校生占全市直屬高等職業教育在校生的39%。此外,南寧市近200所非學歷文化培訓學校和技能培訓學校,絕大部分是民間資本投入舉辦。
(六)長短結合,多種形式的職業培訓有序開展。職業培訓與職業學歷教育是并列的兩大系列。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南寧各種形式的職業教育有了很大發展。各職業院校在開展學歷教育的同時,積極與非學歷培訓學校面向社會開展各種短期職業培訓以及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等活動。據統計,2007年全市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103萬人次,“陽光工程”培訓農民9045人,開展行業、企業職工培訓40萬人次。
二、南寧職業教育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改革開放30年,南寧市的職業教育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同時也進入了克難攻堅階段。一方面,經濟社會發展對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職業教育本身的發展,特別是規模的迅速擴張,也引出了許多新問題,職業教育面臨很多新的困難。
(一)中等職業教育基礎能力需進一步加強。南寧公辦中等職業學校多數是從原來基礎設施、教學設備、實訓條件、師資儲備等都很薄弱的普通學校改辦而來。近幾年特別是2005年以來,隨著招生規模迅速擴大,中等職業教育生均校舍面積、生均儀器設備值、生均圖書數量、百人擁有計算機數量、師生比等指標均呈下降趨勢,專業教師尤其是“雙師型”專業教師非常短缺。農村職業學校和民辦職業學校基礎能力更加薄弱。
(二)職業院校現有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需進一步深化。公辦職業院校現有的人事分配制度不利于調動辦學積極性。職業學校的專業教師需要從社會相關行業和企業中聘任一部分作兼職教師,而政府只支付學校在編在崗人員的工資,這些兼職教師的工資則由學校負擔。另外,大部分職業學校教職員工的待遇要比普通學校的差,致使好的文化課老師流向優質普通教育學校,技術好的專業課教師流向了效益好的企業。
(三)對農村職業教育的扶持力度需進一步加大。由于主客觀方面的原因,城鄉職業教育發展失衡。長期以來農村職業學校教育投入的欠賬太多,造成農村職業學校辦學條件簡陋,導致招生和辦學存在很大困難。再者,農村職業學校在辦學理念、教育教學管理等方面與城市職業學校也有較大差距。
(四)對職業教育的管理需進一步理順。南寧市職業教育條塊分割格局一直沒有得到改變,職業教育分別由教育、勞動保障、衛生等多個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行使管理職能。由于條塊分割,有限的教育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職業教育資源調整與整合存在一定難度。
(五)職業教育服務支撐體系需進一步完善。南寧中等職業教育教科研力量薄弱,并缺乏市一級職業教育的信息服務與就業指導機構來收集和整合信息資源,為職業學校的辦學和畢業生的就業提供支持。雖然在2007年市職業教育中心與市小學教師進修學校進行整合成立了新的市職業教育中心,但相關的服務功能還沒有充分顯現出來。
(六)對職業教育的認識需進一步提高。對于職業教育的認識,無論是在教育內部還是教育外部,都與“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還存在差距,社會上還存在著重普教輕職教的觀念,片面認為只有讀普通高中考大學才是唯一的出路;職業院校也底氣不足,認為自己是在辦二流的教育。
以上問題是制約南寧職業教育發展的瓶頸,必須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加以解決,以求職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三、南寧職業教育發展機遇與前景
南寧職業教育改革開放30年取得的巨大成績的背后,雖然存在種種困難和問題,但經過努力都可以逐步解決,特別是當前南寧職業教育有著難得的發展機遇。把握機遇,南寧職業教育的前景將一片光明。
(一)國家政策大環境為南寧職業教育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國家當前的政策,為職業教育發展開創了一個黃金時期。首先,國家對職業教育的定位,有利于推動職業教育又好又快發展。《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出,要“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這既是國家對發展職業教育的新要求,也是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政策依據。其次,招生政策有利于推動職業教育大發展。高等教育方面,國家控制普通高等教育的招生規模,擴大高等職業教育的規模;中等教育要求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的招生規模在2010年前達到1:1。再次,國家加大投入發展職業教育。一方面,加強職業教育的基礎能力建設,在“十一五”期間拿出100億元用于實施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縣級職教中心、示范性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和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另一方面,建立、完善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從2007年秋季入學開始,政府每年至少要拿出164億元資助中等職業學校學生,使所有來自農村的職業學校的學生和城市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都能夠在一二年級的時候享受到每學年1500元的基本生活補貼。國家的政策和措施,向社會發出了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明確信號,為各地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二)南寧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好局面為南寧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不竭的原動力。在各類教育事業中,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聯系最直接、最緊密,因為經濟社會發展為職業教育創造了最直接的需求,而職業教育所培養的人才同時也是經濟社會發展最直接的支撐。改革開放30年來,南寧經濟社會飛速發展,2007年,南寧市生產總值突破1000億元大關,財政收入達150億元。而且,南寧目前面臨千載難逢的重大歷史機遇:中國一東盟博覽會的成功舉辦,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博覽會的拉動作用日益顯現;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加快推進,經濟國際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南寧在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中所處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中越共同構建“兩廊一圈”經濟走廊的加快推進,“南寧-諒山-河內-海防-廣寧”正成為重要的經濟走廊;進一步加強了與泛珠三角區域、粵港澳臺的合作,使南寧成為沿海發達地區產業往西部轉移的重要地區;北部灣開放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北部灣經濟區加快發展,以南寧為核心的沿海城市群建設勢在必行。可以預見,南寧即將迎來一個更加繁榮的時代。南寧新一輪的經濟社會發展迫切需要大量的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專門人才,迫切需要通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培養技能型專門人才。
(三)南寧市政府對職業教育的高度重視為南寧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保障。多年來,南寧市政府高度重視發展職業教育。特別是今年,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要求和《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實施職業教育攻堅的決定》,南寧市把職業教育攻堅列入黨委、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提出要用三年時間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并出臺了切實措施推動職業教育發展。其一,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計劃三年時間財政將投入近6億元發展職業教育,投入力度遠超“兩基”攻堅的力度。其二,實施中等職業教育學生學費資助政策,在使農村學生和城市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一二年級享受到每學年1500元的基本生活補貼的基礎上,從今年起,對就讀南寧市所屬中等職業學校(包括公辦、民辦學校)全日制學歷教育的南寧市戶籍在校學生實行學費資助。其三,加大對縣級職業學校的扶持力度。市級財政在2008~2010年期間,每年每縣安排500萬元扶持縣職業教育中心發展,并實行城市職業學校和農村職業學校聯合辦學模式,組建由城市職業學校為龍頭的專業教育集團,將農村職業學校納入其中,扶持縣職業教育的發展。
縱觀職業教育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經濟社會發展對一線實用人才的需求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基礎,政府重視特別是當地政府重視是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這些條件南寧都已具備。毋庸置疑,南寧未來的職業教育辦學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基礎能力將進一步增強,辦學質量將進一步提高。南寧職業教育將隨著南寧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而不斷前進。
責編 郝 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