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年教師是學校師資隊伍的生力軍。提高專業課青年教師教學素質,對確保學校整體教學質量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對中等職業教育專業課青年教師培養的主客觀環境及措施進行了分析論述。
[關鍵詞]中等職業教育
青年教師教學素質 探索
近年來,隨著國家助學政策的落實,報讀職業學校的學生越來越多,為滿足學生的求學需求,許多職業學校紛紛擴大辦學規模,一時間教師短缺成了職校的通病。為解決專業課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多數學校采取招收普通高校、普通高等師范院校或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畢業生(以下簡稱“青年教師”)充實教學崗位的辦法以解教師短缺之困。這是在現階段高等職業師范院校培養的教師供不應求的特定條件下,因地制宜的做法。然而,青年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存在的種種不足,影響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為了幫助新教師盡快勝任本職工作,探索提高其教學素質的方法和途徑,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端正認識,立足本土,大膽培養使用
“十五”期間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長足進展,師資培養培訓體系建設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從總體來看,職教師資隊伍薄弱仍然是制約學校教育發展的一個突出環節。現有的高等職業師范院校培養的畢業生供不應求,消極等待、依靠高等職業師范院校培養教師是不現實的。從學校情況來看,為適應市場辦學的需要,專業設置、專業調整也要求不斷充實新學科專業教師。基于以上認識,重視和解決專業教師的來源渠道和培養問題,便顯得尤為迫切。除了直接從高等院校招收畢業生或面向社會聘請專業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兼職任教,還可以依靠學校自身的力量,在教學中培養專業教師。因此學校要根據自身特點,從師資結構、數量等方面制訂教師隊伍建設的目標,形成人才培養目標的長效機制。
二、營造氛圍,目標引導
中等職業學校青年教師絕大多數在教學第一線發揮著生力軍作用。他們精力充沛、工作有沖勁;思想敏銳,勤于學習,易接受新事物、新知識;有豐富的前沿專業知識,易與學生打成一片。他們加入職業教育行列,為學校注入了新鮮血液、新的活力,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他們當中,有的出于對職業教育事業的熱愛和追求,一心一意投身教育事業;也有的只是出于就業的考慮,對從事教師職業心理準備不足,甚至有極少數新教師缺乏敬業精神和責任感。有的青年教師缺少師范院校生所具備的系統的教學課程理論和實踐培訓,整體上專業技能水平和實踐教學能力偏弱,在課堂教學中表現為:教學基本功較差,駕馭課堂能力不足;帶領學生實習吋,由于缺乏經驗,個別教師缺乏沉著應對解決問題的能力,心有余而力不足;極少數新教師只管教,不管學,忽視了育人這個重要環節;擔任班主任時,工作方式簡單,缺乏耐心。作為用人單位,不能求全責備,而應用發展的眼光,辯證地看待問題,針對他們的弱點,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他們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造就一支專業的青年教師隊伍。
(一)要營造良好的師德師風氛圍
所謂師德師風,就是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及其表現出來的思想和工作作風,包括對政治的關心和了解,對職業的熱愛和投入,對同事的團結和合作,對學生的尊重和愛護,對學術的嚴謹和進取,以及劉自己的要求和自律等各個方面的綜合狀況。要形成良好的師德師風,首先要加強師德教育,從加強政治思想工作人手,提高師德認識。因為一個教師只有具有正確的政治態度和立場,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才會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才能擔負起教書育人的重任。其次,以制度來約束和保證師德的落實。前一段時間媒體報道過的“范跑跑”“學生在課堂上打架致另一個學生死亡”等有悖于師德的事件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沒有制度加以約束,就不能得到真正的落實。學校應根據國家要求和本校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行為準則,嚴格師德規范要求,運用群體準則匡正個人行為,積極引導青年教師不斷加強師德修養,促使其盡快成長。
(二)目標引導,變外在規范為內在需求
心理學研究表明:社會的群眾成員都有歸屬心理,都有自我發展的渴望、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教師的心理需要就是被尊重、被信任。馬克思說過,人的心理動力源于人的需要的滿足。因此對新教師渴望實現自我價值的心理要積極加以引導,并使之轉化為實際的行動。首先,引導新教師自覺加強師德修養,不斷提高師德水平;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把人生價值定位在忠于職業教育事業上;從內心深處激發熱愛職業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的道德情感,自覺克服教學中出現的種種矛盾和困難。其次,幫助青年教師確立個人的發展規劃,明察自己的得失長短,加強學習,提高教書育人的本領。再次,學校要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創造條件,提供舞臺,充分發揮每一位教師的聰明才智,讓每一位教師都有發展的機會,增強對學校的歸屬感、認同感,做學校真正的主人。
三、加強教育學理論教育和實踐培訓
職業教育教師要具有“一體化”的教學能力,既能講授專業理論課,又能指導專業技能訓練。這個特點,決定了其培訓模式有別于普通的培訓,即側重培訓0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因而在培訓的內容和形式方面要有所創新,在內容上要注重教師基本素質的培養,形式上要靈活多樣。
(一)加強教育學理論培訓
鑒于青年教師中的多數人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課程的教育,為了幫助他們迅速補上這些課,學校可以通過崗前培訓、外出進修、以老帶新、教研組活動等形式組織新教師系統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學習現代化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鼓勵青年教師進行專業發展和在職進修。通過短期的強化學習,幫助青年教師掌握教學理論,并用于指導教學實踐,提高教學質量。
(二)強化專業技能訓練,培養理論實訓一體化教師
1 根據學生專業課設置規劃,提前培養專業課青年教師
學校根據自身專業設置規劃,在新專業開設前有計劃地選送青年教師到高等職業師范院校進行培訓,也可以選送到相關企業進行培訓。
2 強化專業技能訓練,培養理論實訓一體化教師
青年教師的實踐操作技能較為薄弱,需有針對性地進行強化。
(1)校本技能培訓,提升教師執教能力。利用寒暑假、雙休日辦班,請專家或骨干教師上課,對平時教學中存在的疑惑進行解答;請骨干教師言傳身教;有針對性地進行專業技能、專題知識培訓。通過現場觀摩、上崗操作等方式,熟悉相關專業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能。
(2)校企聯合,到企業輪訓。鼓勵支持教師到企業參加專業實踐或頂崗實踐,接觸新設備,感受新工藝,開闊眼界,獲取新的知識、技術,更新技能,積累實踐經驗,提升其專業技能水平和實踐能力,有利于青年教師理論聯系實際,用實踐指導教學。
(3)以賽促訓。在校內定期舉辦青年教師技能競賽活動,形成青年教師認真學習專業技能的良好風氣;組織青年教師參加省市的各種技能大賽,促進教師技能素質全面提升。
四、加強綜合能力鍛煉
安排青年教師擔任班主任,讓其參與學生管理全過程,在工作中獨擋一面,邊干邊學,鍛煉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管理部門在培養中要加強對青年教師的指導和管理,這有利于他們的迅速成長。
五、健全考核監督機制
以上幾種措施,還需要有制度約束才能確保其落到實處。學校要建立完善科學的教學評價機制,對教師備、講、批、輔等常規教學環節進行全面的考核,將教師接受培訓和到企業實踐的有關情況記入教師業務檔案;建立師生關系和教學信息反饋雙向評估制度,充分發揮學生評教作用,接受學生監督;堅持領導聽課評課制度,追蹤青年教師教學現狀:通過考核監督,及時糾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整改。
責編 郝 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