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命教育是貫穿人生命發展全過程的終身教育,有著豐富的內涵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對于青少年健康成長具有重大意義。將生命教育有機融入學校各學科教學中,可以把知識的課堂變成生命的課堂,更好地引導和幫助青少年“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培養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本文對中職生計算機教育教學融入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及如何實施作了探討。
[關鍵詞]生命教育 中職 計算機教學
一、融入生命教育教學方式——關心學生成長
(一)生命教育對中職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大意義
生命教育,即關于生命的教育,是貫穿生命發展全過程的終身教育,有著非常豐富的內涵和廣闊的發展前景。通過進行生命教育,我們可以正確引導和幫助青少年樹立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他們“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
鄭曉江指出:“生命教育的缺失是現行教育的一大缺失。”現在我們倡導的素質教育強調“育人”的教育理念,重視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健康的人,以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為終極目標。然而,目前中職課程教學方式偏重實用性和技術性,很少考慮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新課程研究離教育總體目標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針對這一情況,學校應當開展生命教育,以提高中職學生的生命質量。
責任是成長的關鍵。而責任首先是對自己的生命負責,即認識、尊重、熱愛生命。中職生正處于各種心理矛盾、沖突的多發期和人格健康成長的關鍵期。單純、敏捷、好勝、敢于探索,為個人健康成長提供了良好條件;但同時他們的心理尚未真正成熟,情緒易于波動,認知易于扭曲,意志脆弱,心理容易產生矛盾。這些都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生命教育,以免他們出現錯誤的認識定向和嚴重的人格障礙。中職生尤其是封閉式管理的住校生,在學校里度過的時間較多,學校教育對學生的影響很大,作為生命教育的主力軍,學校和教師責無旁貸。
(二)在計算機學科中融入生命教育的意義
在計算機學科教學中融入生命教育,不僅能夠引導學生正確地接受和使用計算機,還能成為學生個性發展的突破口。
身處信息時代,正確使用計算機成為現代人必要技能之一。但是現在,部分青少年因受誤導而滑入虛擬網絡游戲世界,沉迷網絡乃至染上網癮。面對這種情況,計算機教師拒絕或禁止青少年使用計算機是錯誤的,而是應該做好預防和疏導的工作。網絡游戲能使人產生一種虛假而短暫的超脫感和控制感,造成獲得力量的假象,當青少年迷失了人生方向或不能獲得真實的滿足感,竭力想要消除內心的空虛時,可能會沉迷于網絡游戲,企圖以網絡游戲的方式尋找生命的意義。這是一種歧途。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網癮的預防和疏導工作時,可以借助生命教育。
在中職計算機學科教學中融入生命教育。著重點在于在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相關內容,引導學生有目標、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學習和課余生活,培養他們的技能,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維護身心健康,使他們懂得珍惜時間、尊重生命。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學會正確接受和使用計算機、網絡,預防青少年沉迷網絡乃至染上網癮。
綜上所述,在中職計算機學科教學中融入生命教育是必要的。在學習和參考前人經驗的同時,筆者對此進行了一些嘗試。
二、中職計算機學科教學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實施
(一)注重生命教育教學目標的制訂
在教學目標上,要考慮到是否有利于學生發展;在教學設計上,要考慮到是否符合學生發展規律;在布置作業時,不能僅僅考慮知識的掌握。課堂不僅是知識的課堂更是生命的課堂,我們往往過多的關注了知識的掌握。只關心是否完成教學目標,而忽視了生命教育。
1 生命教育教學目標,要配合學科的相關教學單元進行,以不影響原單元的學習為原則。可以根據不同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生命教育內容和主題。內容設置上遵循螺旋式推進的原則,根據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和接受程度,從最基礎的內容著手,逐步加深教育內容。選擇主題要遵循知行統一的原則。對學生既要進行科學知識的傳授,也要貼近生活,使其在生活實踐中融知、情、意、行為一體,進而獲得嶄新生命體驗,擁有健康生命。
如在講授硬件設備內容時,給予學生安全用電和事故處理方法的提示,提醒學生注意安全使用計算機與其他常用電器設備。
在講授中文輸入法內容時,把與生命教育相關的短小精悍的勵志文章和心理健康文章作為錄入范文供學生自選。勵志文章引導學生重視生命的價值,既肯定人生正面經歷,也肯定人生遭遇挫折的意義。心理健康文章指導學生妥善處理生命與生活的緊張,避免焦慮情緒的無法排解、激化、不良轉移。原本枯燥的打字練習因為學生很喜歡自選的文章而有趣不少,邊閱讀邊練習,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講授電子表格軟件內容時,我們以“這個月我花了多少錢”為主題編制個人賬本。個人賬本對學生的觸動很大,很多學生通過記錄個人賬目第一次知道自己一個月竟然花了那么多錢,主動尋求改變的愿望強烈。此時教師要及時進行指導,使學生養成堅持記賬的好習慣,引導學生開始學習規劃和控制支出,同時有目標、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物質資源和課余生活,增強節約意識、減少浪費。通過教師的教育近半數學生能堅持記賬,養成了控制支出的良好習慣。
2 采用多元教學設計,培養學生尊重生命的價值觀。教學設計應該是多元的,如組織觀察、收集數據、討論、辯論、角色扮演、兩難情境、體驗活動、參觀活動等,也可以透過各種視聽媒體,如舉辦幻燈片、影片、音樂、藝術作品的欣賞會和討論會等。讓每一節課都與學生的人生閱歷相契合,才能使每一節課都融入學生的人生歷程中,并對他們后續的人生產生影響。
如在講授文字處理軟件內容時,以榮獲“生命教育愛心大使”稱號的洪戰輝的報告文學節選作為文本模板。圍繞“受助、自助、助人、助己——當代大學生自主自強、創造精彩人生”的主題,制作一本宣傳畫報。洪戰輝的名言“不是我感動了中國人,而應該是這些人被自己感動了。因為這些人心中原本就有愛心,心存責任。我認為苦難不是好事兒,別人真正欣賞的不是你的苦難,而是你的奮斗”及他的事跡深深感染了學生們,他們十分認真地投入到練習中,許多學生專門去圖書館和網絡查閱了洪戰輝的相關資料。課后很長時間內,生命教育和洪戰輝仍不時出現在大家的討論話題中。
融入生命教育,可使課堂成為學生人生發展的課堂。
(二)發展生命教育的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應該注意三原則:
第一,要堅持互動的原則。一方面通過教師精心設計課堂教學語言,以情趣盎然的表述、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處的點撥,開啟學生心智,陶冶學生的情操。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注重自救、自律和自我教育,增強解決問題和應對困難的能力,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獲得精神上的滿足。
第二,要堅持開放性的教學原則。切忌使學生認為某一種思維模式或態度百分之百的正確,企圖讓所有的人皆接受某一特定的思維模式或態度。
第三,教師是生命教育的執行者和參與者。教師是生命教育的執行者。夸美紐斯說:“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教師堅持正面、積極、鼓勵的評價,才能幫學生進行正確的人生導航。為了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成長也是不能松懈的。
同時,教師也是生命教育的參與者。生命教育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的教學經歷,在這個過程中,每個生命都是平等的、獨立的,教師應該隨時注意學習、充實自己、發展自己,愛護每一個生命,實現教學相長。
如在講授計算機教材中的電子表格軟件內容時,可以“遇見未來的自己”為主題,讓學生制作自己的生涯規劃報告書。學生通過對自己的生涯作適當的規劃,增強了對自我的認識。引導學生毛遂自薦上臺展示,其他學生討論評價,教師總結點評。教師在討論評價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正面的評價和善意的提示,總結點評時尊重個性、注重鼓勵和進行多角度的發展性指導。
融入生命教育,可使課堂成為交流和諧、合作共贏的課堂。
(三)增加相應的生命教育教學資源
在教學中對教材進行再加工時,可把生命教育內容融入原有教材,增加相應的生命教育教學資源。以利于進行生命教育教學活動。
我們要充分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一方面是身體的健康,包括學生在使用計算機時的各種衛生情況和姿勢等;另一方面是心理的健康,包括如何正確認識和使用計算機,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信息等。
但是,目前大多數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材中,均未提到有關計算機使用健康常識,如何健康地使用計算機成為教材編寫中的盲點。或許,大部分教材編寫者認為如何健康使用計算機對于掌握計算機專業知識來說是無關緊要的。但是健康使用計算機對于計算機操作者的個人健康是很重要的,不健康的計算機操作習慣會增加疲勞,造成病痛和傷害。尤其是初學者,養成正確使用計算機的操作習慣和行為方式,將獲益一生。
因此筆者在講授計算機教材中的鍵盤指法內容時,增加了以“健康使用計算機”為主題的講座。內容包括計算機操作者的用腦衛生、用眼衛生、用手衛生、坐姿、放松鍛煉等健康使用計算機的操作習慣,培養初學者使用計算機的健康行為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了口訣、動畫、病例等多種形式呈現教學內容,采用學生討論、角色扮演、體驗等教學方法,學生接受效果好、反響強烈。筆者在后續課程中注意了重復強調和提醒糾正,很多學生在以后使用計算機時都有意無意的注意了健康使用習慣,減輕了疲勞,避免了傷害。
筆者在講授計算機教材中的網絡內容時,增加了一節以“健康使用網絡”為主題的講座。內容包括在網絡信息海洋中如何尋找、接受和處理信息,如何減少不良信息的傷害,網癮的形成原因和預防方法,如何減免對網絡虛擬世界的依賴等,培養初學者健康的網絡使用方式。在后續課程的持續強調和提示下,很多學生在面對網絡時都有意無意地注意了理智和健康的使用,對網絡的注意焦點集中在信息工具而不再是游戲工具,減少了對網絡游戲的關注,降低了沉迷網絡的可能性。
融入生命教育,可使課堂成為健康的課堂。把生命教育有機融入計算機教學中,把知識的課堂變成生命的課堂,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正確使用計算機的同時,引導和幫助他們“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更好地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服務。
責編 韋 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