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錢(Hot Money),又稱游資(Refugee Capital)或叫投機性短期資本,是只為追求最高報酬以最低風險而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迅速流動的短期投機性資金。國際間短期資金的投機性移動主要是逃避政治風險,追求匯率變動,重要商品價格變動或國際有價證券價格變動的利益,而熱錢即為追求匯率變動利益的投機性行為,是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動蕩乃至金融危機的重要根源。無論是發生在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機,還是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熱錢都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一、熱錢攪動我國經濟
2008年6月25日,我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政治與經濟研究所專家張明發表的一份報告稱,在一定的經濟學模型假設下,流入我國的熱錢規模已達驚人的1.75萬億美元。這一數字大約相當于截至2008年3月底的我國外匯儲備存量的104%。具體來講,熱錢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有以下4個方面:
一是股市方面。我國A股當前面臨著兩難選擇。如果直接上漲,熱錢套現逃離,A股將步入更慘烈的跌勢。如果繼續下跌,國內投資者損失慘重。因此,在低位震蕩,不給熱錢機會,以時間換空間就成為次優選擇,主要目的一是換取通脹壓力減弱的時間。二是加大熱錢的時間成本,迫使熱錢在受不了煎熬的情況下原地撤離。
二是樓市方面。2008年以來,熱錢流入我國呈加速趨勢。第一季度屬于不可解釋的流入資金超過6000億元人民幣,4月份一個月就高達3500億元。6月份數據顯示熱錢涌入依然嚴峻。正常情況下,銀行居民存款每月的增加額在1500億-1800億左右。但居民存款余額從2007年10月的16.3萬億元急劇上升,到2008年5月已突破19萬億。
三是成品油市場方面。從2002年到現在,油價從20美元到現在的接近120美元,漲了近6倍;而國內成品油價格漲了不到3倍。以石油作為基準,國際上7美元能夠買一個單位成品油,在我國只需不到3美元就能買到(原油到成品油的煉制成本為0!這塊虧損由中石化的股東和政府共同買單)。
四是人民幣匯率方面。熱錢流動與人民幣匯率走向是影響我國國際收支平衡和金融穩定的重大問題。目前關于熱錢尚沒有權威的測算方法,但用外匯儲備與貿易順差和FDI之間的差額及相應調整來測算,能夠大體上反映熱錢的狀況。人民幣匯率走向與熱錢流動是互相影響的。
二、熱錢流入渠道分析
(一)貿易渠道
通過貨物及服務貿易渠道,熱錢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流入國內。首先是虛假貿易流入。通過編造虛假合同來虛報出口貿易;通過低報進口、高報出口方式引入熱錢。其次是早流入、晚流出。通過延遲付款及預收貨款方式截留資金,打時間差。三是虛增利潤。指有海外業務的企業將虛增的海外利潤匯入國內。四是假出口。國內出現了規模較大的出口買單市場,即通過注冊虛假外貿企業,以獲得出口收匯和進口付匯核銷單,并將其出售給沒有進出口權的企業和個人。這種外匯核銷單的申領失控與倒賣造成了大量的熱錢流入。
(二)職工報酬與經常轉移渠道
職工報酬是指我國個人在國外工作(一年以下)獲得并匯回的收入,以及支付給在華外籍員工(一年以下)的工資福利。職工報酬與包括僑匯、無償捐贈和賠償等項目在內的經常轉移也成為熱錢進入國內的重要渠道。近期以來,附帶條件的捐贈也成為熱錢流入的渠道,如海外機構和個人在進行捐助的同時,要求當地政府幫助其進行匯兌。
(三)直接投資渠道
我國一直以來對FDI采取吸引與鼓勵政策,FDI既可以以現匯形式存放于銀行,也可以通過銀行兌換成人民幣。國外熱錢可以假借FDI之名流入國內,如國外集團公司可以通過投資國內子公司的形式引入熱錢,兌換為人民幣之后再投資于國內市場。
(四)間接投資渠道。首先是QFII。雖然QFII是外資進入我國A股市場的合法渠道,但是熱錢也可以通過該渠道流入國內。其次是投注差。現行制度下,我國并不要求外商投資企業的注冊資本等于投資總額,規定不足部分可以用外債補足。這種“投注差”形成的外債逐漸成為熱錢流入的通道。三是外商投資企業的外債。目前外商投資企業的外債主要有三個來源:國外銀行貸款、華外資銀行貸款和國外出口商、國外企業和私人貸款。第三種是其最主要的外債來源,而且對外商投資企業的外債沒有擔保限制,加上對國際商業貸款的指標控制不嚴,熱錢可以通過外債形式流入國內。
(五)各種非法渠道。首先是個人超額攜帶人民幣入境。我國規定,出入境攜帶人民幣不得超過2萬元,超出限額者將被禁止出入境。但是只有攜帶10萬元以上者才會被罰款,因此,如果攜帶2-10萬元人民幣出入境,其被查到的風險只是限制該次出入境而已。其次是地下錢莊。港澳地區的財務金融公司是具有代表性的地下錢莊,他們非常熟悉國際貿易管理和法律法規,通過各種運作將境外熱錢轉化為表面合法的投資資金,實現熱錢的流入。
(六)合法漏洞。首先是外匯抵押貸款。國外熱錢先將資金存放于中資銀行的海外分行或在華外資銀行的離岸賬戶,再以外幣存款作抵押在國內進行人民幣貸款,從而實現熱錢流入。其次是個人換匯額度。內地銀行每人每年5萬美元的換匯額度以及香港銀行允許每天兌換2萬港元為人民幣和每天向內地銀行匯款8萬元人民幣的制度安排,是熱錢流入的最主要的兩個合法漏洞。
三、熱錢的特征分析
熱錢具有以下“四高”特征:
(一)高收益性與風險性。追求高收益是熱錢在全球金融市場運動的最終目的。當然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因而熱錢賺取的是高風險利潤,它們可能在此市場賺而在彼市場虧、或在此時賺錢而在彼時虧,這也使其具備承擔高風險的意識和能力。
(二)高信息化與敏感性。熱錢是信息化時代的寵兒,對一國或世界經濟金融現狀和趨勢,對各個金融市場匯差、利差和各種價格差,對有關國家經濟政策等高度敏感,并能迅速做出反映。
(三)高流動性與短期性。基于高信息化與高敏感性,有錢可賺它們便迅速進入,風險加大則瞬間逃離。表現出極大的短期性、甚至超短期性,在一天或一周內迅速進出。
(四)投資的高虛擬性與投機性。說熱錢是一種投資資金,主要指它們投資于全球的有價證券市場和貨幣市場,以便從證券和貨幣的每天、每小時、每分鐘的價格波動中取得利潤,即“以錢生錢”,對金融市場有一定的潤滑作用。如果金融市場沒有熱錢這類風險偏好者,風險厭惡者就不可能轉移風險。但熱錢的投資既不創造就業,也不提供服務,具有極大的虛擬性、投機性和破壞性。
四、防范熱錢的制度建議
我國在短期內應該加強對直接投資和貿易項交易的監管;緊縮國內個人換匯額度和香港銀行向內地匯款的限額;著力打擊地下錢莊,對一些違法的機構應該抓出一批典型高調給予處罰,以達到“殺一儆百”的效果。
具體而言,防范熱錢流入,我國可從六方面入手。
(一)加強對直接投資入境后實際用途的監管
對于熱錢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流入,最有效的監管途徑是加強對外商投資的資金使用和流向的監管。我國在資金使用階段應加強兩方面的監管:一是加強對企業銀行賬戶的監控。銀行對包括貸款在內的資金用途明顯與原來申報項目不符的企業,和對賬上存有大量現金、基金和股票的外企要重點監控;二是工商部門應對外商投資項目資金用途進行長期跟蹤,對在一定期限內尚未投資于原先申報項目的企業重點調查,必要時應給予吊銷執照、罰款等處罰。
(二)建立市場價格信息庫,提高識別用貿易渠道轉移熱錢的能力
對于進出口貿易渠道以“低報進口、高報出口”方式轉移熱錢的行為,監管部門應該通過建立市場價格信息庫來識別該類行為。對進出口單價明顯高于或低于國際市場價格的交易,應予以特別嚴格的審查。
(三)降低國內每人結匯額度
建議將降低每人每年結匯額度。對贍養父母可以超額結匯的辦法,應設置一個上限。取消個別銀行在結匯方面的特殊政策。
(四)降低香港銀行向國內人民幣匯款的限額
建議與香港金管局合作,降低將香港銀行每天允許每個賬戶向內地銀行電匯的限額,同時對每個賬戶年度匯款總額實施限制。
(五)提高銀行識別可疑地下錢莊交易的能力
打擊地下錢莊最有效的手段是從商業銀行入手。通常地下錢莊資金交易都是通過少數賬戶與大量不同銀行賬戶交易,交易筆數多,時間集中,一般來說交易量大大超過其賬戶余額。對于出現以上可疑特點資金轉移,應該要求銀行使用數量模型方法加以識別,對可疑的客戶進行重點調查,并及時匯報給有關監管機構。
(六)制定應對熱錢大規模流出的預案
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到6之前,應準備應對熱錢大規模流出的預案;一次性大幅度升值不可取。德意志銀行的調查表明,大部分投機者認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到5.5至6之間時將見頂。屆時,熱錢可能因為預期在短期內無利可圖而開始大量流出。這種情況尤其在國內經濟出現其他問題時會進一步加劇:比如國內通貨膨脹繼續惡化、企業利潤下降、股市和房市大幅下跌等。在人民幣匯率升至6以前,有關部門應該開始準備預案,防范由于熱錢流出而加劇實體經濟、匯率和國內資產價格的大幅度波動。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