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民銀行績效審計評價體系構建
(一)人民銀行績效審計評價體系構建原則
1.堅持微觀效益和宏觀效益相結合的原則。人民銀行作為國家宏觀調控部門在微觀效益方面,主要考察行政運轉成本、內部控制、資源配置與使用的有效性;在宏觀效益方面,主要考核人民銀行系統重大決策程序是否合理,宏觀調控措施是否到位,決策執行結果如何,產生的社會效益如何。
2.堅持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原則。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方法都不可避免帶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開展績效審計需充分注意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實現審計評價的科學性。
3.堅持合規性審計和績效審計相結合的原則。績效審計追求的是資源利用的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必須以其財務收支數據與業務活動數據的真實、合規為基礎,可以說,績效審計是傳統審計內容的延伸和拓展。
(二)人民銀行績效審計評價要素內容
1.涉及資金方面績效審計內容
此項審計是當前績效審計的重點內容,主要是圍繞單位或項目的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的績效審計評價。重點是圍繞被審計項目的資金是否合規和節約來考核評價被審計事項。具體是對各項費用和專項資金進行審計。
2.涉及管理控制方面績效審計內容
這類績效審計內容主要涉及部門單位管理方面的效益狀況。如管理系統是否健全,財務信息質量、內部控制系統和責任機制是否健全,有無健全有效的內部管理制度,管理是否科學,有無管理漏洞等等。
3.涉及管理服務質量方面績效審計內容
這類績效審計的內容主要涉及管理部門提供的服務狀況。隨著以人為本的理念深入,這部分的審計內容也將更加豐富。這類績效審計內容的評價重點主要不是經濟效益問題,而更關注的是服務效果問題。對人民銀行來講重點是支付清算、貨幣發行、經理國庫等提供金融服務的情況。
4.涉及管理責任方面績效審計內容
對公共管理責任的審計是績效審計的關鍵內容。績效審計的中心目標就是發現管理效益問題,確定責任,提出管理建議,強化公共管理部門的效益責任,從而促進管理部門管理水平的提高。
5.涉及人力資源方面績效審計內容
人力資源審計是績效審計的組成部分。對人力資源進行績效審計,其核心內容仍然應按照績效審計的特點,從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方面檢查人力資源的使用管理情況。合理有效地配置好、使用好人力資源將會與其他資源共同產生更大的效益。
6.涉及電子信息系統方面績效審計內容
當前,“用信息技術驅動一個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政府”的理念正在為人們所接受。電子信息系統幾乎覆蓋了人民銀行業務運轉的各個方面。如果網絡和信息系統技術運用不合理、運行與管理措施不到位等,會導致業務運行或內部管理受到不利影響。因此,信息系統的開發和運行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應當成為績效審計的重要內容。
(三)人民銀行績效審計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構成及其考評
在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建立起一個“四層次、五大類、四評項”績效審計綜合評價的指標體系。“四層次”是指人民銀行績效審計評價可分為分行、省會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級中心支行)、地市中心支行和縣市支行四個層次進行。“四層次”間均建立相對獨立的評定指標體系,但又要符合開放原則的要求,相互間有一定
的兼容性。“五大類”就是依據《中國人民銀行法》賦予人民銀行的職能,圍繞執行貨幣政策、維護金融穩定、提供金融服務三個職能,人民銀行績效又可分為“貨幣政策類”、“金融穩定類”、“金融服務類”、“綜合管理類”和“外匯管理類”等五個類別。每個類別包含著相應的專業工作。每類指標的評定項及其衡量維度有所區別,有所側重,有所不同。“四評項”是指每類指標最后分為資源配置項、職能履行項、內部控制項和工作效果項等四個評定項。
三級指標的量化標準統一后,可以根據客觀評價項目的考核情況進行考評打分,考評可采用定量考評與定性考評相結合。并根據績效審計項目類型,結合工作重點,具體設定各級指標權重,通過逐項分層加權計算,最后匯總得出總指標分值。
其計算公式可表示為:
Ⅱ=∑mi=1(∑nj=1(∑ok=1PijkWijk)*Wij)*Wi
其中,Ⅱ為人民銀行績效審計評價總指標得分,m第一級指標的個數,n為某一級指標下屬二級指標個數,n可變;o為某二級指標下屬三級指標個數,o也可變;Pijk為某三級指標標標準化后的分值,Wijk為其權重;Wij為某二級指標權重;Wi為某一級指標權重。
二、人民銀行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應用分析:以國庫業務為例
本文從基層央行國庫業務角度,對該業務績效審計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進行初步探討,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國庫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的設定及考評
按照人民銀行績效審計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構成,根據國庫業務特點,制訂“國庫業務績效審計指標及評分辦法”如下。共設置資源配置、履行職務、履行監督及其他職能、內部控制、工作目標實現情況、績效反映情況等6個大項,每項標準分均為100分。
(二)國庫績效審計評估評級方法
1.評分辦法
國庫績效審計評估評級采取評分制,按照“指標考核、分項打分、綜合評級、級次預警”的基本原則,對國庫績效審計進行系統、全面的評估。評分指標體系按“國庫業務績效審計指標及評分辦法”中各項得分加權計算,總分100分。6項指標的權重比如下所示:
(1)資源配置評價指標(權重20%)。
(2)履行服務職能評價指標(權重
15%)。
(3)履行監督及其他職能評價指標(權重15%)。
(4)內部控制評價指標(權重20%)。
(5)工作目標實現情況評價指標(權重l5%)。
(6)績效反映情況評價指標。(權重l5%)
以上六項實際得分的加權得分總數為綜合評價實際分值,并以此分值確定審計級次。
另外,尚需單獨設立案件發生情況指標。案件發生情況指標是指績效審計期內國庫部門是否發生有預謀、有意識地涉及國庫資金的違法事件。分為外部案件指標和內部案件指標,外部案件指標指外部單位人員(財政、征收機關、商業銀行、納稅人等)盜取或挪用國庫資金,國庫負有監督責任的案件;內部案件指標指國庫內部人員作案或與外部人員聯手作案。案件指標不設標準分值,但實行一票否決制,即無案件不扣分也不加分,但只要發生一起案件,無論是否發生國庫資金實際損失,發生外部案件則綜合評價級次就定為4級;發生內部案件,綜合評價級次就定為5級。
2.評級辦法
根據綜合評分和案件發生情況指標,最終對國庫業務績效審計情況進行評級。綜合評價狀況評級:l級—良好,綜合評分在90分以上;2級—一般,綜合評分在80分至89分之間;3級—關注,綜合評分在70分至79分之間;4級—欠佳,評分在60分至69分之間;5級—差,綜合評分在60分以下。3級為預警級次。按此評級方法也可對過程評價內容進行評級或就其某一項進行分項評價。
三、強化人民銀行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應用的思考
人民銀行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僅僅為人民銀行績效審計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可供操作的工具。要發揮評價體系的作用,提高人民銀行績效審計水平,仍需在多方面努力。
(一)努力尋求政策制度支持,規范績效審計發展模式
應盡快研究建立人民銀行績效審計管理辦法,明確人民銀行績效審計的領導體制、責任體制、管理體制及實施辦法,明確人民銀行績效審計的任務、權限、方法、程序等。
(二)加強人民銀行行政績效建設,優化績效審計生態環境
績效建設是績效審計的目的,建立績效審計評價體系只是促進績效建設的一個手段。從另一個方面講,績效審計又是以績效建設為基礎,績效審計評價的好壞依賴于績效建設狀況的優劣,績效審計是績效建設實現的保證和促進。因此,首要的是加強績效建設,優化績效審計生態環境。
(三)確立績效審計工作重點,提高人民銀行績效審計質量
績效審計工作要抓住重點,圍繞人民銀行中心工作,突出“一個重點”,抓好“三個環節”。突出“一個重點”就是突出“職責履行”方面的績效審計。抓好“三個環節”,就是抓住績效審計的處理,整改和反饋三個環節。績效審計結束后,審計部門要隨時監督被審計單位的整改情況,并適時對其進行跟蹤檢查,防止前清后犯。
參考文獻:
[1]朱佳華.淺析我國績效審計發展的現狀、成因及對策[J].現代商貿工業,2007(7).
[2]周翔.人民銀行績效審計初探[J].財會月刊(綜合版),2007(3).
[3]陳震宇.關于人民銀行開展績效審計的幾點思考[J].濟南金融,2007(11).
[4]黃良謀,王綏霆.人民銀行效能監察評價體系[J].海南金融,2007(12).
[5]人行上海總部內審部課題組.人民銀行績效審計初探[Z].人總行:金融研究報告選登,2007(13).
[6]人行海口中心支行內審處課題組.海口中支開展營業部績效審計試點工作取得成效[Z].海口中支:送閱信息,2007(93).
[7]趙清,吳德軍.關于國庫資金風險評估評級探討[M].人行營業管理部2006年調研報告選編.中國統計出版社,2007(8).
[8]林綏.人民銀行開展績效審計初探.福建金融,2006(5).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海口中心支行)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