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Brad Setser (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研究員,長期關注東亞和石油輸出國國際政策和資本變化)
對5月份中國貿易數據的報道,大部分都在關注貿易順差的下降。考慮到油價的上漲,中國的貿易順差確實應該下降,奇怪的是,實際上順差沒有下挫。
真正令人驚訝的是,5月的數據顯示出中國出口增長的力度。5月的出口同比增長了28%,與4月22%的增長相比,顯得十分強勢。
海關數據顯示,中國2007年的順差是2600億美元,而這一數字在2008年將上升到2800億。中國的不斷增加外匯儲備將為其創造越來越多的利息收入,而已經十分可觀的經常項目盈余(3710億美元,超過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1%),還會繼續膨脹。總出口會增加到超過1.5萬億,而進口將增加到1.2萬億左右(進出口額的增長也是高漲的商品價格使然)。
如果近期的出口增長加速只是偶然,今年中國的出口增長保持在22%,而進口增長維持在31%,那么中國的貿易順差可能會收縮,但是變化不會很大。最終還是會鎖定在2400億美元左右。
中國的出口增長為什么突然強勢起來了呢?顯然,中國近期的出口增長,以及出口增長的加速,都不是由美國所引起的。
一個明顯的原因是,與其他國家的通貨相比,中國的貨幣依然疲軟。人民幣對歐元的疲軟與2004年末的情況差不多。實際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顯示,現在的人民幣甚至還不及2000年強勢。然而,中國的其他一切指標都已經與2000年不可同日而語了。不但生產力已經大幅提升,而且中國2000年的出口額僅為2500億美元,但2008年預計出口額將增加到1.5萬億美元。人民幣實際上應該變得更強勢才對。
還有別的解釋嗎?
計算基準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布隆伯格》的報道說,去年5月,因為旅游消費數額異乎尋常的大,所以中國的出口和進口額都比較低。2007年的低出口額也推高了同比增長率,5月的加速增長將在6月份消失。中國的數據不是每季都進行調校的,假期的變化確實可能對數據帶來很大的沖擊。
還有一種可能是,中國的出口商為了把資金轉入國內,而夸大了他們的出口額(中國法律規定,出口商有將人民幣兌換為美元的合法權利)。所以5月份的出口增長,也可能是中國試圖收緊資本流入的舉措所產生的結果。
我對這種觀點表示懷疑。中國出口增長大部分都是真實的。但是,如果美國利率低于中國利率的預期被建立起來,人們有強烈的動機將資金轉入中國,那么順差是否真實就值得商榷了。
不過,如果順差是真實的,那就意味著中國出口增長的加速與世界經濟的變化相矛盾。在油價上升的情況下,如果今年中國的貿易順差依然增長,那么其他石油進口國的赤字就會變得更加嚴重。現在,中國的順差應該下降,而不是上升。而且,現在中國國內的經濟形勢也需要一個更加強勢的人民幣。
博客:RGE Monitor2008年6月11日
編譯:段醒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