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密切監測資本流動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周末國際貨幣基金舉行的會議上指出,全球經濟面臨諸多不確定性,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要密切監測貿易和資本流動的變化。“2008年全球經濟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其中最大的問題是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市場動蕩。另外,石油和主要原材料價格長期高位運行導致通脹壓力上升,部分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并向其他領域擴散,世界經濟前景不容樂觀。”周小川說。
周小川認為,對于許多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而言,則面臨經濟過熱、通脹壓力加劇的風險,同時又面臨全球經濟增長減緩的外部壓力。周小川提出,要密切監測貿易和資本流動的變化,加快內部改革,提高防范外部沖擊的能力,適時采取靈活的應對措施,確保宏觀經濟的健康增長。
郎成平:物價上漲二元經濟是禍首
“中國的經濟是二元經濟,同時存在過冷過熱,而這一點在廣東更甚。廣東企業90%的壓力來自于二元經濟。”郎咸平解釋說,地方政府推動公共建設有關的部門是過熱的,而民營企業大部分是過冷的。政府宏觀調控力度越大,逼迫銀行向過冷的部門抽回資金,打入過熱的部門,由此造成過冷部門更冷,過熱部門更熱。這同時也導致處在過冷部門的一部分企業家,由于投資營商環境急劇惡化,把資金抽出來投入熱部門,去炒樓炒股了,比如海爾。
郎咸平分析:“原來過冷部門的農民企業家養豬、種菜。現在,他們把錢拿去炒樓炒股了,導致豬肉等價格大幅上漲。盡管政府給養豬戶提供很多優惠,但這是沒用的。”郎咸平表示,二元經濟是造成樓價等物價上漲的禍首,而“不是內地許多學者所說的流動性過剩。”
任志強:對有可支付能力的人來說房價還不夠高
“買得起好房子或者大房子的人全部是現金,根本不用貸款。這是中國的特殊現象。我們的富人可能只有20%的比例,但是我們的房子供應量只有3%,所以3%去滿足20%能買得起房子或者有可支付能力的人來說,房價還不夠高。”任志強直言不諱。“什么時候房價合理?我認為,就是人們從追求大房子到開始追求小房子的時候。”任志強說,“比如香港、新加坡,新加坡的商品房二十多萬一平方米,香港最好的大概三十多萬塊一平方米。這個時候他追求小房子,所以香港的小房子特別多,因為太貴了,買不起,所以一定要住小的。而我們現在是政府壓著你必須蓋小房子,如果不壓著都想蓋大房子,而且大房子是最先賣出去的。這證明我們土地的資源價格和市場價格之間還有差距。”華遠集團總裁任志強,在博螯亞洲論壇2008年年會“對話房地產”會議時說。
林毅夫:中國經濟怪圈根在收入分配
林毅夫分析說,多年來,我國仍然沒有解決“三過”問題,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貨幣信貸投放過多,國際收支不平衡,外貿順差過大。這些是導致我國經濟過熱的原因。“三過”很明顯是以投資增長過快開始,形成的一個“經濟怪圈”:投資增長過快導致產能過剩,導致外貿出口過大,導致外匯儲備過多,導致貨幣增發過快,信貸增發過快,投資增長過快。
“這個怪圈形成的根源是收入分配不均。因為一般居民的收入無非兩個用途,一是投資,二是消費。”林毅夫說,低收入者消費傾向高,但能支持消費的資金有限:而高收入者消費傾向低,投資意向高。這樣的結果是,投資與消費的比例失調。
羅杰斯:人民幣是唯一可取代美元成為世界交易的貨幣
國際著名投資家吉姆·羅杰斯來到香港和記者們交流了他目前對A股以及H股的看法。他說他看好A股的水處理、旅游、農業以及發電四個板塊的股票。“我認為人民幣是唯一可取代美元成為世界交易貨幣的”,“我最近開始買中國股票,若中國股市有大回落,我將在中國買進更多股票。低位買進,高位賣出,這才是投資”,“我不會在中國投資房地產”,“投資中國水處理、農業及旅游股票”。
羅杰斯說:“我每天都在思考,明天美元匯率是不是會下降,誰又將取代美元成為世界交易貨幣?我就想到了歐元,但歐元也不能立即進場取代,這將慢慢進行。我認為人民幣是唯一可取代美元成為世界交易貨幣的,人民幣貿易盈余很大。2008年人民幣不能自由買賣,至2018年會發生什么呢?人民幣將是最有機會的貨幣,但要是很緊急地取代美元成為世界交易貨幣的,就只能是歐元了。”
哈繼銘:消費增長降會穩步提升,投資也將保持高位
哈繼銘表示,從過去近20年的數據統計可以發現,政府換屆年內,固定資產投資都會高企,大災之后的數月,投資必然呈現反彈,而受奧運會召開的影響,批發零售、住宿餐飲、電力、交通運輸等大消費行業也會呈現一波明顯的增長。“在這些一次性因素的推動下,消費增長將會穩步提升,投資也將保持高位,從而對GDP增長形成有力支撐。”
在出口方面,哈繼銘認為,美國經濟衰退、美元貶值不但會直接抑制我國出口增長、抑制出口企業的利潤,還會從間接上影響其他國家,進而降低這些國家從我國的進口。此外,我國出口下降也會直接導致國民收入下降,降低消費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