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素有世界經濟“火車頭”之稱。此間分析人士指出,在目前的狀況下,布什政府和美聯儲需要不斷采取切實對策,給“火車頭”提供動力,避免美國經濟出現更大問題。
例如,布什政府迅速推出總額為168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通過增加退稅刺激消費和投資:美聯儲除不斷向金融市場注資以增加流動性外,還大幅降低利率以挽時局。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突然因流動性不足瀕臨破產,伯南克和美聯儲官員深夜拍板,決定緊急向該公司提供300億美元貸款,并同意摩根大通公司低價并購貝爾斯登。
這些對策為美國經濟避免“深度衰退”提供了可能。布什政府和美聯儲目前的樂觀估計是,隨著這些措施效果逐漸顯現,美國經濟可望在今年下半年恢復活力。但也有經濟學家認為,美國住房、金融市場的危機將繼續擴大并相互影響,最終將使整個美國經濟基本面受到沖擊,從而演變為經濟的“深度衰退”。
美國長達十年的經濟增長周期是否已經走到盡頭,未來是繼續繁榮還是陷入衰退?現在下斷語可能還為時尚早。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表示,從目前的狀況看,美國經濟正處于一個十字路口,既具有恢復上行的可能,也有繼續惡化的風險,關鍵是看美國政府一系列刺激經濟增長的措施能否發揮作用。
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不可避免會對世界經濟產生沖擊。受美國經濟增長乏力的影響,世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紛紛調低了對歐洲、日本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預期。新興經濟體受影響程度相對較輕,但問題的嚴重性也不容低估。此外,美國政府的現有經濟對策加速了美元貶值步伐,從而推動國際糧食、能源等價格上漲,使許多國家面臨通脹加劇的嚴峻考驗。
據《香港信報》報道,投資專家羅杰斯認為美國目前的信貸泡沫危機,是有史以來最差,估計最少五至八年才能將問題解決,他還批評聯儲局大幅減息是杞人憂天,除了拖累美元外,還造成高通脹惡果,預期美元將失去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反之長遠來說,將可能被升值潛力甚高的人民幣取代。
羅杰斯認為,近期商品價格稍為回落,只屬暫時性質,由于全球商品正出現求過于供的情況,長遠來說價格會不斷上漲:他表示,計人通脹因素后,金價應升至二千美元一盎司的合理水平。
羅杰斯批評聯儲局的減息行動,造成美元弱勢及推高通脹,他相信美國通脹情況較公布數字還要差,甚至會出現二次大戰后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他又抨擊聯儲局出手拯救貝爾斯登,是妨礙市場自由運作的造法。羅杰斯相信,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勢將消失,短期可能會被歐羅取代,而港元亦應與美元脫鉤,即時自由浮動。長遠來說,當人民幣能夠自由兌換時,人民幣則有望成為國際間的儲備貨幣,羅杰斯不諱言已經開始沽售手頭上持有的美元。
羅杰斯認為,人民幣是現階段最安全的投資,預期人民幣未來十年的匯價將大幅升值。投資大師羅杰斯還在香港表示,美國的次信貸危機已蔓延至汽車和信用卡等其他領域,泡沫情況相當嚴峻,預計完全解決相關危機要耗時五到八年。
羅杰斯對美國經濟及股市前景非常悲觀,并稱美國的通脹問題可能比公布的數據更為嚴重,未來美聯儲可能被迫掉頭加息以遏制通脹。他再次重申美聯儲出手拯救貝爾斯登的做法并不恰當。
羅杰斯還認為,港元不應該與任何貨幣掛鉤,長遠來說應該被可自由兌換的人民幣取代。羅杰斯表示,他相信美元弱勢至少會持續至明年,因為其作為國際貨幣及外匯儲備貨幣的角色逐步轉弱。如果世界各國急于在短時間內尋找美元的替代貨幣,歐元將會是各國的首選,但長遠而言,最終能取代美元的只能是人民幣。由于中國經濟體系相當龐大,并且擁有充足的外匯儲備及貿易盈余。他同時指出,由于商品市場供不應求,近期商品價格回落只是暫時的,長遠來看商品牛市會持續。他認為油價會持續上升15年之久。未來油價必定可達到每桶150美元。
當務之急盯住美元?
中國經濟融入世界也進入了對外依存度走勢開始調頭轉向的階段。美國作為中國第一出口大國,隨著世界經濟多元化趨勢的發展,其在中國出口中的比重已連續2年下降。在美國受次信貸危機影響下,中國獨立發展能力增強,同時出口市場多元化發展取得較大進步的情況下,人民幣為何仍要盯住美元,對這一問題的理解,有助于我們理解當前的人民幣升值態勢和對未來的發展預測。中國繼續保持盯住美元的策略,本人認為主要基于以下幾點。
首先,美元不斷貶值是美國有意為之。這種現象說明美國仍具備超強的左右匯率能力,在美國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中,它國無出其右。美國為化解次信貸危機對國內金融體系的沖擊,大力擴張了國內貨幣體系的流動性,希望通美元貶值增強其國內經濟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其他國家雖然普遍面臨通脹壓力,面對擴張的美元流動性,只能被動吸收。IMF報告指出,截至2007年第四季度,美元儲備的絕對值升至歷史新高。
其次,美元仍是國際貿易主要結算貨幣和國際儲備貨幣。在國際貿易結算方面,美元在國際貿易結算中所占比重雖然不斷降低,但仍占主要地位。美國的國際貿易只占到全球的16%左右,但美元的國際結算仍占全球的50%以上,遠超歐元的比重。在國際能源上,美元作為石油標價與結算的制度已延續40余年,非一朝一夕所能改變。從長期看來,歐元有望在國際貿易結算范圍和比重上取得和美元相當的地位,但要取代美元在國際結算中的地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在國際儲備體系中,除了歐元可以挑戰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外,其他國際儲備貨幣比重很小,且通常保持較高的穩定程度,根本無法撼動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由于大幅度降低美元比重的會導致各國外匯儲備更大幅度的縮水,影響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不利于各國經濟健康發展。因此,雖然歐元的比重不斷上升,但各國央行大量拋售美元增持歐元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各國央行儲備個幣種所占比重的調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美元在各國央行儲備中所占的絕對地位不會輕易改變的。
第三,美國國債仍是我國外匯儲備的重要存在形式。截至2008年1月末,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為4926億美元,比2007年12月份增加150億美元。按照我國的外匯儲備和持有美國國債數量,美國國債在中國外儲的比重于2000年、2003年、2005年和2007年底的數據分別是為46%、39%、31%和31.25%。可見,自歐元出現后,中國的儲備結構調整已基本結束,美國國債在中國外儲中的比重已基本穩定。1/3左右的儲備結構情況下,保持與美元掛鉤的匯政策,亦有助于我國外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