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金領夫婦巧梳財
W女士38歲,某公司項目經理,月收入7000元,先生40歲,某公司部門經理,月收入10000元,此外年終獎合計1萬元左右。家有12歲男孩。目前與先生的父母同住。W女士家房產價值40萬元,其中貸款余額25萬元,每月家庭生活開支4500元,貸款月供2000元。家有備用現金和活期存款3萬元,定期存款12萬元。
W女士和先生均有社保和補充醫療保險,W女士還買過保額10萬元的重疾險,但兩位老人沒有醫療保障。送孩子出國留學是W女士夫婦中長期的目標,像這樣的家庭,怎樣理財比較適宜?理財業內人士分析如下:
財務狀況分析:W女士和先生擁有良好的教育背景,相對穩定的職業,保障也比較全面。家庭年收入21.4萬元,處于較高水平;年度結余比例達59.4%,說明其消費比較理性,生活比較節儉,每年有12萬元左右的結余。流動性比率為4.6,流動性資產能支付約4.6個月的日常支出。
W女士家的財務狀況比較健康,不足之處是資產結構比較單一,家庭金融資產大部分以銀行存款形式存在,收益率較低。理財目標分析:W女士夫婦的理財目標可以概括為三項:一是為老人準備健康基金;二是為孩子積累教育基金;三是為自己做好養老金準備。
像W女士這樣的家庭狀況,正處于子女成長期,教育費用逐漸增加,較高的高等教育費用是夫婦二人理財考慮的重點。這一階段的理財重點是合理控制支出,妥善安排償還債務計劃,積極投資,做好現金流管理,保持資產的流動性。

理財建議
中庸進取型注意投資組合
經理財風險承受能力測試,W女士的風險承受能力比較大,投資風格為中庸進取型,比較追求投資收益,但她對理財知識、投資技巧卻了解有限。首先建議W女士不要提前還貸,25萬元房屋貸款余額是她家惟一的負債,但他們每月的月供2000元并不會造成較大的經濟壓力和心理壓力。
在投資方面,W女士家每年收支結余較多,提高凈資產水平的能力較強,像這樣中庸進取型的家庭在追求投資收益的同時,要注意進行一些投資組合。應急基金:現金+活期存款+貨幣市場基金
專家建議W女士家保持現有的3萬元應急金,但可以和銀行約定超出1萬元的部分購買貨幣市場基金,這樣在保持資金流動性的前提下。能獲得比活期儲蓄利率高的收益率。
健康基金:保險+貨幣市場基金+短債基金
W女士應該為丈夫補充商業健康險,還可以開始購買一些終身壽險附加定期壽險,使每個人的保障額度除了要高于房屋貸款余額外,還要足以支付一定期限內的家庭生活開支。費用方面,全家的年度保費支出宜控制在年收入的10%,即20000元左右。
由于老人年紀較大,已經不能通過商業保險來準備健康基金,W女士夫婦需要通過定期積累來為老人準備專項健康基金。建議保留5萬元定期存款,并每年投入1萬元繼續積累。由于使用期限的不確定,每年投入部分可以用三分之一購買貨幣市場基金,三分之二購買短債基金,這樣年收益率大約在2.3%左右。和活期儲蓄相比,這樣的組合在保證資金流動性的前提下,提高了資金的收益率。定期存款到期后也按照這樣的比例分配。
投資基金:股票型基金+債券(債券型基金)
W女士夫婦現有金融資產15萬元,扣除3萬元應急現金、5萬元健康基金后,有7萬元可以用作投資。而年度結余再扣除健康的新投入外,還有約10萬元可以用于中長期投資。
考慮到投資經驗不足,建議購買開放式基金。結合其風險承受能力,用可投資資金的70%購買股票型基金,30%購買債券或債券型基金,購買方式,除了每月用一部分資金定期定額購買外,還可以在市場低點時擇機購買。這樣的投資組合長期收益率預計可達到8%左右。通過一兩年的投資實踐會積累一些經驗,再考慮其他投資渠道。
B:高收入夫妻提前退休計劃
陳女士今年3S歲,她與先生已經完成了一定資產積累。現在,他們的自住房價值460萬元,陳女士認為現有的房子夠大了,住得也很滿意,不打算再購自住房。不過,三年前她和先生在城市郊區購買了一套35萬元的小公寓(目前市值70萬元),主要是為了父母每年冬天度假3~4個月用的。因為孩子還小,陳女士的父母與他們同住,但是打算兩三年后等孩子大一些就分開居住,為此陳女士為父母買了一套價值110萬元的房產,就在前不久購入,由于受到“第二套房”政策的影響,他們選擇了一次性付清房款。除了以上的3套房產外,他們在市中心擁有一套投資性房產價值150萬元,現在每月給他們帶來2800元房租收入。所有4套房產中。只有自住房有房屋貸款146萬元,每月需還銀行16000元。
這樣的還款數額對于月收入43000元的陳女士來說,還是可以負擔的。加上先生的月收入4000元及房租,每月家庭收入就有49800元。而保姆、鐘點工3000元,寶寶的奶粉尿布衣服玩具1500元,交給父母的伙食費3000元,水、電、煤、物業費、通訊費等約2000元,車輛開銷2500元,她和先生的交通費、午餐費約3500元,以及添置衣物、零用花費等,一共19500元左右。由于有個2歲的寶寶和老人,所以,陳女士估計了一下每月醫療費用,大約500元左右。這樣算下來,每月可以結余13800元。
年度性收入方面,陳女士和先生年終獎金有8萬元,股利、股息約5萬元,先生的兼職可以每年收入5萬元,合計18萬元。支出方面。保險費有1.4萬元,體檢費4000~5000元,大件家電添置1~2萬元。陳女士說,一家人每年都會出去旅游至少1次,這給她和先生緊張的工作生活帶來調劑,讓家庭的幸福指數迅速提高。所以,對于這筆費用,再多也花得開心。加上每年孝敬父母、走親訪友花費等等,總的支出約在1 O萬元。所以,年度性結余約8萬元。
陳女士的家庭資產主要集中在4套房產上,共790萬元。另外投資股市28萬元,股票型基金20萬元,車輛價值21萬元,現金4萬元。去除房屋貸款146萬元,凈資產717萬元。
理財目標明確
陳女士最大的心愿是想早點退休。她希望45歲時可以積累到1200萬資產,隨后退休。這就需要選擇更穩健的投資。在通脹壓力下,她可以考慮除股票、基金以外的投資方式,不過“穩”字當先。其次是目前的這套投資性房產,在市場前景不明朗時,是應該出售后一次性歸還銀行貸款,還是將它繼續保留?
資產配越建議
1、陳女士家庭的房產占總資產的比重過高,投資過于集中,一旦出現房價下跌的狀況,整個家庭的資產將會大幅縮水。投資性房產每月租金為2800元,測算下來年投資回報率為2.24%,比三個月的銀行存款利息還低。鑒于最近兩年國內房市還將面臨著宏觀調控的政策壓力,在市場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建議陳女士出售五角場的房產。
2、陳女士家庭目前凈資產717萬元,每年結余24.56萬元,假設未來10年的通貨膨脹率為7%,要通過10年時間將資產積累至1200萬元,初步,計算出資產收益率應達到9.57%。如果通貨膨脹率稍低,則對資產收益率的要求也可以相應調低。達成目標的可能性很大。
陳女士家庭目前除了股票28萬元,股票型基金20萬元,無其他投資產品。考慮到陳女士會計師的職業背景,平時的工作一定是相當的忙碌,所以不適合直接投資瞬息萬變的股市。建議陳女士可將出售兩套房產的資金投資于增強型債券型基金,此類基金將80%的資金用于債券市場的投資,20%的資金用于新股申購和購買二級市場的績優藍籌股。享受債券市場穩健收益的同時也不錯過股市的高成長。
3、陳女士的父母有50萬元的定期存款存放于銀行,在目前高通脹的經濟環境下,實際收益率已為負。為了讓這筆錢能保障老人家未來的養老和醫療的需要,必須選擇本金安全且收益穩定的產品。建議可購買新股申購類的銀行理財產品和債券型基金。
4、陳女士作為家庭的頂梁柱和收入的主要來源,保險保障還需加大。目前陳女士已擁有了定期壽險、意外險、養老險等,險種配置上已比較全面。但考慮到子女的教育、贍養父母、歸還住房貸款等因素,建議將定期壽險的保額提高到250萬元左右。以確保家庭成員能維持原先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