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介紹薩帕的生涯發展理論入手,討論我國高職生就業指導的若干問題。并進一步反思該理論在我國現階段高職生職業輔導中的啟示作用。
關鍵詞:薩帕;職業發展理論:高職生:職業指導
薩帕(Super)是美國具有代表性的職業生涯發展管理專家,著名職業心理學家,被譽為生涯發展大師,是職業發展研究領域中最具權威性的人物。他的理論高度系統化,吸收了已有生涯理論的合理之處,為職業生涯規劃、生涯咨詢輔導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工具。本文從介紹薩帕的生涯發展理論人手,討論我國高職生就業指導面臨的若干問題并進行了反思。
薩帕的職業發展理論
薩帕是在許多研究者成果的基礎上,集差異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職業社會學、人格發展理論之大成,系統地提出了生涯發展理論。
薩帕關于生涯發展階段的理論薩帕經過二十多年的大量實驗研究,提出了人一生的完整的職業發展階段模式。這是他對職業發展研究的最主要的貢獻,也是其理論最有影響的部分。具體分為:成長階段(Growth stage,0-14歲)、探索階段(Exploration stage,15-24歲)、建立階段(Establish stage,25-44歲)、維持階段(Maintenance stage,45-64歲)、衰退階段(Decline stage,65歲以上)。在上述薩帕的生涯發展階段中,每一階段都有一些特定的發展任務需要完成,每一階段需達到一定的發展水準或成就水準,而且前一階段發展任務的達成與否關系到后一階段的發展。在以后的研究歲月中,薩帕對發展任務的看法又向前跨了一步。他認為在人一生的生涯發展中,各個階段同樣要面對成長、探索、建立、維持和衰退的問題,因而形成“成長一探索一建立一維持一衰退”的循環。
生涯的彩虹圖 1976-1979年間,薩帕在英國進行了為期四年的跨國文化研究。之后他提出了一個更為廣闊的新概念——生活廣度、生活空間的生涯發展觀。(Lfie-span,Life-space career development)這個生涯發展觀,除了原有的發展階段理論之外,較為特殊的是薩帕加入了角色理論,并將生涯發展階段與角色彼此間交互影響的狀況,描繪出一個多重角色生涯發展的綜合圖形。這個生活廣度、生活空間的生涯發展圖形,薩帕將它命名為“一生生涯的彩虹圖”flife careerrainbow)。根據薩帕的看法,一個人一生中扮演的許許多多角色,就像彩虹同時具有許多色帶。這些角色包括兒女學生、公民、工作者、休閑者、配偶、管家者、父母及退休者。這些角色主要出現在家庭、社區、學校及工作場所四個人生舞臺上。薩帕將顯著角色(role salience)的概念引入了生涯彩虹圖,顯著角色指各個角色的重要性或顯著性。他認為角色除了與年齡及社會期望有關外,與個人所涉人的時間及情緒程度都有關聯,因此每一階段都有顯著角色。
輔導策略 根據薩帕的基本觀念,生涯輔導工作首先需要了解個體的發展狀況,通過生涯評估的方式,就個人的潛能與問題。進行綜合而積極地分析。此分析模式有以下幾個步驟:前期的了解、深度的探究、全部資料的整體評估、咨詢和討論行動計劃。通過以上的評估,薩帕認為,咨詢員可以針對個體的生涯成熟度差異采取相應的指導性和非指導性的輔導措施。比如,在輔導的過程中,輔導人員可利用“生涯自傳”、“抉擇日記”、“畫生涯彩虹圖”等方法,使個體回顧自己發展歷程中一些特殊的經驗,生活中重要人物的影響,個人的態度與感受,以及各個階段所扮演的角色和個人目標間的差異,并對每一次的決定加以分析,以增進個體對自己發展歷程的認識,引導個體積極參與到解決問題及自己設計未來發展計劃的行動中。
對我國高職生職業指導的反思
對我國職業指導思想的完整性的反思一般來講,職業指導分為就業指導、職業指導和生涯教育三個層次。三者之間是遞進和擴充的關系,即生涯教育包含著職業指導的內容,職業指導中又包含著就業指導的內容。據調查,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的職業指導工作主要圍繞入學后的專業技能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畢業實習或就業之前的就業指導教育及學生畢業后建立畢業生信息庫等開展,其重點是以解決學生就業為目的,開展畢業實習或就業之前的就業指導。它包括:(1)政策教育。分析當年就業形勢,講解當年就業政策。(2)思想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擇業觀念,準確定位,積極就業。(3)擇業技巧教育。包括如何篩選就業信息、如何準備自薦材料、如何參加面試等。通過較短時間的培訓和模擬招聘、面試,讓畢業生以最優秀的自己、最佳的精神面貌出現在用人單位面前,提高應聘成功率。(4)組織供需見面會,積極推薦,動員早簽就業協議。職業指導方式主要是通過專門就業指導教師在學期中或者實習、畢業前開設就業指導課。由上述可見。我國高職職業指導強調個人與職業的配合,側重于輔導學生進行職業選擇和職業適應。這種職業指導一般由輔導人員自行負責,注重輔導問題的解決功能,但缺乏對學生整體自我生涯發展的考慮。而現代社會和教育更加注重對人的關懷、對人性的重視和對生命質量的追求,關注每個受教育個體能否享有充分、自由、愉快的生存空間,并很好地體現出自我價值和生命意義。薩帕的職業發展理論就充滿了“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根據薩帕的理論,在對高職生的職業生涯指導中,首先需要了解他們的發展狀況,通過生涯評估的方式,對個人的潛能與問題,特別是對成長經歷、工作觀念、生涯成熟度以及自我概念等方面的內容,包括有關能力傾向與職業興趣等,進行綜合而積極地分析。做出預測,并共同討論、修正評估結果,制定并實施輔導措施。其次需要對高職生進行分類,對“選擇不確定者”,應協助他們統整自我的各個方面,并做出適當的抉擇:對“生涯成熟度”不夠者,協助了解個人、社會及其他與教育及職業選擇有關的因素,參照生涯發展任務,逐步熟悉職業和生涯的自我概念:對“生涯成熟的學生”,協助他們匯集、評估自我的資料,做出一些初步的結論,以便為將來的發展作參考。薩帕的發展理論基本上是一種心理學理論,其關注焦點是選擇和配合個人。但它也是一種社會理論,注意到了社會因索對職業選擇和職業發展的影響。例如,薩帕在后期將影響決定擇業的因素分為二大類:一類為“個體決定因素”,包括興趣、能力、價值觀等個體化因素:另一類是“環境決定因素”,如社會結構和經濟條件。由此可見,他要求人的職業生涯輔導不僅要注重人類認知、學習、職業、社會、休閑給予生活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還要滿足社會及國家的實際需要。總之,這種兼顧個體發展和環境發展、注重培養個人生涯知識、技能及觀念的理念符合終身教育的內涵,更符合我國高職教育的現狀。因此,也更應該成為我國高職教育的一個重要理論參考貫穿于高職生職業指導的工作中。
對職業指導發展性和動態性的認識一直以來,我國高職生職業指導一直是一個靜態的工作,就是在畢業前圍繞學生就業展開,直至學生畢業就業后結束。而薩帕提出從動態角度研究人的職業行為及職業發展階段。他認為職業選擇并不是個人面臨擇業時所出現的單一事件,它是一個過程。職業選擇和職業發展在個人生活中是一個長期的、連續的過程,同樣人的職業選擇心理在童年時期就已經產生了,隨著個人的年齡、教育經驗及社會環境等因素的變化,人們的職業心理也會發生變化。因而,可以把一個人的職業發展分為連續的幾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的特征和相應的職業發展任務,都要面對成長、試探、決定、保持和衰退的問題,形成“成長一探索一建立一維持一衰退”的循環。對于個人而言,如果前一階段的職業發展任務不能順利完成,就會影響后一階段的職業成熟度,導致最后職業選擇時發生障礙。根據發展理論的觀點,由于人的職業發展貫穿于人的一生,因而職業生涯指導也是一個系統而長期的過程,職業指導人員應根據高職生的不同生涯發展階段,在與教師、家長及社區相關人員共同配合下實行不同方式和內容的指導。這一點是我國高職生職業指導工作中需要格外注意和借鑒的一點。但是,鑒于我國目前經濟發展水平尚未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在國內人們的思想意識水平不高以及社區機構和建制不完善的情況下,高職生的職業指導工作主要由學校開展,這就給高職生連續的生涯發展輔導和教育帶來了滯后效應。相信隨著我國經濟不斷高速穩步發展,這一狀況一定會得到改善。
對職業指導中正確引導主體生涯發展觀的啟示 在高職生職業指導工作中不難發現,高職學生在求職時往往會出現就業期望值較高、缺乏信心和勇氣、急于求成、誠信意識不強、實用主義思想支配就業選擇等自我概念模糊和有關生涯成熟度的心理問題。在薩帕的職業發展理論中自我概念(self-concept)和關于生涯成熟度(career maturity)的概念是該理論的核心重點。自我概念指的是個人看待自己和自身境況的觀點,為確立一個人將終身依循的關鍵力量。生涯成熟度是發生在生命中某個階段內。由成功完成生涯發展任務而獲得的,它為生涯咨詢及生涯教育目標及策略提供了信息。為了論證自我概念、生涯成熟度在職業發展中的關系,薩帕于1951年設計了一個研究,研究九年級男孩的職業發展。那些被視為在九年級中職業成熟的學生,在成長為青年人時,明顯地較為成功。他的結論建議說,生涯成熟和青春期中的自我覺察程度、職業的知識,與發展出的規劃能力之間,存在相互影響。此外,薩帕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又提出拱門模型,以描述一個人在一生當中所經歷到的不同角色的多變性。此模型的應用,說明生理上、心理上以及社會經濟上的決定因素如何影響生涯的發展,拱門的基石是由個人的心理特質和社會性因素組成,連接兩大基石的拱形由生涯發展階段與自我概念連接而成,主導個人的生涯選擇與發展。此模型彌補了薩帕前期理論較忽略經濟、社會因素對生涯發展方面的影響的缺陷。就薩帕的理論來說。整個演變的階段任務占了很重要的地位,而演變階段任務中的人生角色也會因為個人在人生中的不同階段而產生不同的變化,對兒童、青少年以及成人都應有不同的發展要求,而生涯成熟度就是衡量他們是否達到他們所在階段所要達到的發展任務的重要指標。目前,西方國家從幼兒園到十二年級的職業指導計劃,基本上是以薩帕的職業發展階段模式為基礎的。薩帕理論強調職業主體的自我概念和生涯成熟度對自身生涯發展的決定性影響,非常值得高職生職業指導者借鑒。首先,職業指導教師應通過各種活動協助高職生進行自我探索,使他們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職業價值觀和能力等個性特征,為他們提供工作世界的信息,使他們形成正確的自我概念。其次,要根據薩帕生涯成熟度的指標,對高職生進行包括生涯決策、生涯準備及生涯決策的認知和技能的教育和輔導,引導高職生根據自身的生涯發展任務進行就業探索、選擇適當的職業和發展職業技能。當然,薩帕是以美國中產階級白人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的,因此,其職業發展階段的年齡劃分及具體特征和發展內容的表述不一定適合其他國家、其他階層和文化的人們,這是我們在加以借鑒時需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