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使培養的國際貿易人才能盡快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能成為受外貿企業歡迎的實用型人才,我校國際貿易專業的調查小組于2008年3月采用問卷方式,對浙江省23家外貿企業進行了國際貿易人才需求情況的調查,并對此次調查的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在此基礎上對高職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高職;國際貿易專業:人才需求調查
高職國際貿易專業人才需求調查概況
本次調查,我們采用問卷方式。問卷由調查小組到外貿企業實地發放、回收。調查內容的設計、被調查者的構成、調查樣本的選取都比較合理。
調查的內容 調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調查單位的基本情況,包括企業名稱、地址、企業類型、企業性質等;第二部分是調查的主體內容,設計了高職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生所適應的崗位、外貿企業近幾年及未來幾年相關崗位的人才需求量、企業對國際貿易專業高技能人才的專業能力要求等問題,采用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及問答題題型。
被調查的對象 在23份問卷中,被調查者主要為外貿企業負責人(占43.5%)、企業外貿業務部門負責人(43.5%)和外貿業務骨干(13.0%)。被調查的對象普遍素質較高,對企業國際貿易人才的現狀、特點和需求有比較客觀和深刻的認識,注重國際貿易人才的能力、知識、素質,對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有較深刻和獨到的見解,也是企業國際貿易人才引進和考核的主要決策者。
調查的樣本 由于寧波、杭州、紹興是浙江省對外貿易較為發達的三大城市,其進出口額位居全省的前三位,三個城市的進出口總額是全省的65%。所以,我們在選擇被調查的外貿企業時,主要選擇這三個城市的企業。其中杭州10家,寧波8家,紹興5家。又由于浙江省是中小企業、私營企業大省,在目前全省30多萬家企業中,中小企業占了95%,提供的外貿出口已占到全省70%,私營企業出口額占全省出口額的35%。按企業性質,選取的樣本中有國有企業8家、三資企業3家、集體企業3家、民營企業8家和其他企業l家;按企業規模,選取的樣本中有大型企業5家、中型企業8家、小企業10家。選取的樣本中私營企業、中小企業所占的比重分別為35%和78%。這也是由浙江省的特點所決定的??傊{查樣本的企業區域覆蓋面較為合理,企業性質、企業類型多樣化,有一定代表性。
高職國際貿易專業人才需求調查分析
外貿企業崗位需求類型及需求量調查結果顯示,外貿企業崗位需求類型較為集中,對國際貿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較大。(1)外貿企業崗位需求類型較為集中。調查的結果顯示,外貿企業的崗位需求主要集中在業務員、跟單員及單證員這三個崗位,其次是貨貸員、報關員及報檢員,最后是商務文秘及翻譯。進一步數據統計發現,商務文秘及翻譯崗位大都出現在大型企業里,中小型企業一般不設置這兩個崗位,而浙江省的外貿企業主要是以中小型企業為主,由此可見,浙江省外貿企業對外貿類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業務員、跟單員、單證員、貨代員、報關員、報檢員上。如圖所示。(2)對國際貿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較大。調查結果顯示,外貿企業對業務員、跟單員、單證員等國際貿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呈現遞減趨勢,但總體需求仍較大。如業務員未來三年的需求量由過去三年的53人降為45人,業務員崗位預期人才需求減少15.1%,其他崗位的需求量也都有較大幅度的縮水(見表)。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近幾年外貿政策的調整(如出口退稅的降低等)、人民幣的升值及宏觀環境的變化導致外貿環境惡化所致。但總體而言,浙江省對外貿人才的需求量仍較高,需求缺口仍存在。對高職國際貿易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比例也較大。

外貿從業人員的能力、素質要求 調查結果顯示,企業對國際貿易人才的專業能力要求較高,對國際貿易人才的素質要求集中于溝通與團隊協作能力。(1)專業能力要求。企業對國際貿易人才的專業能力要求較高。從調查結果看,外貿企業都比較看重從業人員的國際貿易專業技能。深入分析發現,在各項專業能力中,排名前三位的是進出口成本核算能力、進出口交易磋商能力以及跟單履行合同的能力。其次是函電處理與撰寫能力、單據制作與結匯能力以及信用證的審核能力等??梢?,掌握國際貿易專業知識,做技能型人才是從事外貿工作應該具備的首要條件。(2)素質要求。企業對國際貿易人才的素質要求集中于溝通與團隊協作能力。在被調查的企業中,90%的企業認為溝通及團隊協作能力是外貿人才除國際貿易專業技能外所必需的。溝通能力是專業綜合能力的體現,它包括表達能力在內的多項能力和素質,在貿易的談判磋商及日常工作中。有效的溝通能力是達到目標、提高工作效率的必要條件。同時,國際貿易人才不僅要善于與人溝通,還要有協同作戰能力。因為團隊協作則是工作中的一項基本且十分重要的素質,團隊的力量可以促成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受訪企業對創新能力、后續學習能力等也表示了高度重視。國際貿易畢業生比較欠缺的能力是溝通及社會適應能力。被調查企業普遍認為,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應屆國際貿易畢業生,主要是欠缺溝通及社會適應能力,這些能力的缺乏導致畢業生在初上崗位時,不能充分應用其國際貿易技能,工作效率不高。此外,還有一些企業認為創新能力也是很多畢業生所欠缺的。
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意愿 調查結果顯示,企業參與校企合作并接受高職學生頂崗實習的意愿不強。在被調查的23家企業中,只有4家企業明確表示愿意參與校企合作并接受學生頂崗實習,占比17.4%。表示未考慮過或待定的占比56,5%,其余26.1%則表示不愿意參與或接收實習生。這說明目前企業參與學校人才培養的積極性還不高,校企合作亟待加強。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大多企業沒有合作意向是因為表示不清楚校企合作的相關細節。因此,校方今后應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同時。校企合作意向的達成還需要政府通過稅收、立法等形式加以引導。
對高職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的建議
明確培養目標 作為高職國際貿易專業,在培養目標的定位上要符合高職教育自身的規律和要求,即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掌握國際貿易領域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術,具有進出口業務處理能力,適應外經貿行業或相關行業的崗位要求的,面向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崗位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優化課程體系 以崗位職業能力要求為核心確定課程體系。高職教育的特色決定了高職國際貿易人才比本科層次的畢業生更具有實用型、技能型、一線型的特點。這就要求學校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上應打破傳統的“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三段模式”,必須從崗位需求出發,以工作任務為引領,通過課程教學實現以就業為導向的培養目標。把職業考證貫穿于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之中,使教學內容與職業考證內容、崗位職業能力要求相融合。以理論“必需、夠用”為原則。科學合理地整合課程。
加強校企合作 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是高職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高職國際貿易專業應加強與外貿行業、企業的聯系,成立以行業、企業專家為主體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審定。聘請行業專家、企業技術能手作為兼職教師到學校講學,指導學生實習、畢業設計。以及合作開發課程。加強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保證學生的頂崗實習及畢業實習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