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學交替、半工半讀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實踐方式。是職業教育的最佳選擇。在基地、組織、制度上完善與落實工學交替、半工半讀制度,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大膽改革與實踐。在教材、課程上積極開發與嘗試,將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有利于加強學生實踐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培養。
關鍵詞:職業教育;半工半讀;工學交替
2005年,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提出了“以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能力為目標”的職業教育方針,確立了職業教育的定位是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職業學校培養的學生能否順利就業,做到“下得去、用得上、上手快”,受社會歡迎,是評價職業學校辦學質量的主要標準。校企合作、工學交替、半工半讀、頂崗實習。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實踐方式,是職業教育的最佳選擇。
我校于1983年由普通高中改為旅游職業學校,是國家級重點職業技術學校,2001年成為全國旅游中等職業學校校長協作會理事單位及天津市旅游學會理事學校。2004年開始,我校與企業合作,嘗試在服務類專業實行合作辦學。2006年被天津市批準為首批半工半讀試點學校,2007年我校服務類專業被天津市教委批準為教學改革試點專業。
對工學交替,半工半讀理念的認識
實行工學交替、半工半讀制度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需要,是遵循職業教育發展規律的本質要求,體現了教育與生產勞動及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基本理論。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備良好的職業理想、職業道德的高素質技能型勞動者,特別強調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勞動技能,要使職業學校畢業生敢動手、愛動手、能動手,畢業后快速實現由學生向職工的角色轉換。工學交替、半工半讀對學生職業道德的養成與職業素質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工學交替、半工半讀,學習工人階級艱苦勞動、愛崗敬業的優良品質,可以使學生逐步體驗到勞動的艱辛,鍛煉思想、意志及品質,學會與人合作和服從。
實行工學交替、半工半讀制度對學校、學生及企業是一種三贏舉措,既對學校有利,也對學生及企業有利。學生在學校經過一定的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后,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有利于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促進學生就業。通過理論指導實踐操作,通過實踐操作驗證和豐富理論,可以實現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教學相長。同時還可以解決職業教育學費問題,減輕學生及家庭的經濟負擔,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企業通過接受學生實習,可以滿足對高素質技能型勞動者的需要,并可據此發現人才,培養人才,為企業發展做好人才儲備,同時可減少對畢業生進行崗前培訓的環節。
盡管我校的實訓實習條件有了明顯改善,但仍然滯后于企業技術更新改造的步伐。烹飪、汽修等服務類專業在實訓投入上的成本相當大,通過“借雞下蛋”的實踐教學方式,有利于彌補學校教學資源的不足,減少成本投入,解決學校實踐實習條件不足的困難。
半工半讀、工學交替的具體實踐
(一)完善基地建設
天津市濱海新區建設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必將推進我市現代服務業快速、高效發展。在提高認識、達成共識的基礎上,我校進一步完善了半工半讀實訓基地建設。在校外實訓基地的確定上,我校堅持四條基本原則:一是選擇綜合性強、管理水平高且發展空間大的行業企業:二是選擇在本地享有盛名、影響力較大且效益好的行業企業:三是選擇注重員工培訓、企業文化建設水平高、工作環境好且親和力較強的行業企業:四是選擇熱情支持職業教育,愿意與學校合作辦學且相互配合較好的行業企業,
建全組織 基地確定后,要進一步落實管理機構。制定章程,形成工作機制。我校先后聘請了泰達國際會館、利順德大飯店、教工旅行社等企業的人事部、培訓部、餐廳部、管房部經理為教學顧問,定期到校與專業課教師切磋教研問題。
落實制度 我校制定并逐步完善了《校企合作例會制度》、《實習指導教師崗位職責及考核制度》、《團支部建在實習崗位制度》、《學生實習要求及各項制度》、《學生基本情況及實習情況登記制度》、《學生實習推薦制度》等各項制度,以保證實習教學的順利完成,在管理好實習基地的過程中,注重走好程序、建好組織、落實好各項制度、做好兼職教師培訓。
辦學模式 多年來的校企合作實踐使我們認識到,要實施工學交替,半工半讀制度,除了要樹立市場觀念,要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及實踐能力、綜合素質培養提高之外,還必須不斷改革教學觀念,探索出一套最佳的辦學模式。
1.“訂單式”培養模式。我校培養的學生供不應求,應行業所需,逐步行成了訂單招生——模塊教學——彈性學制——工學交替的辦學模式,有效地促進了就業,減輕了學生的學費負擔。我校與我國西部企業實行聯合辦學,訂單招生,學生實行工學交替,學費減免一半,另一半學費及食宿費由企業支付,教學計劃在學校學習與企業實踐中完成,學生畢業后與企業簽訂協議,實現就業。
2.半工半讀模式。根據學生所學專業,由學校聯系對口企業,利用課后或休息時間組織學生實習。對于來自貧困地區的學生,半工半讀可使他們不僅了解了社會、提高了技能。還能勤工儉學、自食其力。學生的半工半讀分為兩部分。一是按照學生所學專業組織半工半讀,二是按照學生住宿地點,由學校根據學生所學專業聯系對口企業,安排學生利用課后時間或雙休日時間到企業實習。
3.分散鍛煉模式。我校的飯店服務與管理、旅游服務與管理兩個專業校外實習基地較多,這些實習基地經常有大型宴會、社會活動講解、禮儀服務等活動,學校利用這些機會,選拔優秀學生參加,使學生接觸社會,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導游專業的學生每學期及假期都要承接大量的社會團體舉辦的各種會議及展覽的講解、禮儀服務等任務。通過實踐鍛煉,使學生的學習與工作崗位需求實現了“零距離”對接。
(二)教學內容的改革
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的改革是為了適應工學交替的教學要求,我們打破了以課本為中心的教學體系,從培養能力出發,突出應用性、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我校在課程設置的改革中,積極試行模塊教學,將模塊教學分為兩大類,一類為基礎模塊(文化課、專業基礎課)。另一類為專業技能模塊(實訓、實踐動手能力)。并將專業技能模塊根據市場及用人單位需求,分為若干個小模塊。在基礎模塊教學中突出一個“寬”字,強化學生的文化素質與學習能力培養,為學生后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專業技能模塊教學中突出一個“活”字,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適時調整。例如,在烹飪教學中為適應津菜的崛起,將與津菜有關的歷史和技能作為一個模塊融入到教學中,以適應多變的市場與快速發展的行業需求。導游專業根據幾門專業課程在內容上的內在聯系,分模塊重新組合,避免了知識講解的重復,使教學的針對性更強。
教學方法 (1)現場教學法。我校的飯店服務與管理、烹飪兩個專業采取了在實訓基地上課的形式,組織學生邊看邊講,邊實踐邊總結。教學內容生動直觀,極大地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2)案例教學法。我校充分發揮兼職教師的作用,請他們走進課堂進行案例教學。通過翔實的案例分析,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形式 (1)一次交替式。實行三段教學方案:一基礎、二技能、三頂崗實習。即學生在校學習兩年文化課、專業基礎課及技能課,第三年根據學生所學專業,由學校聯系對口企業,組織學生帶薪實習,學生實習期間學校有專人負責,定期到實習單位了解學生實習情況,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保證實習工作順利完成。(2)多次交替式。與企業簽訂聯合辦學協議,學生入學后,第一學年第一學期學習基礎課程與共同課程,第二學期到相應的企業進行實踐學習,學校派教師跟蹤指導、到企業教學。第三學期繼續在企業進行帶薪頂崗實習,第四學期回到學校完成專業知識學習,學習教學計劃規定的全部內容,達到畢業的要求。學生實行工學交替,每年在校學習4個月,到實訓基地實踐8個月,學生上學期間的費用全部免除,且學生在校學習4個月學校每月發給助學金,在企業實習8個月企業每月發給學生實習補助費,第三年實習每月發實習費,由實訓基地負擔學生學費。在基地實訓期間,學校安排一名經驗豐富的教師進行專門管理,負責學生的學習、教育和生活。企業為學校提供授課教室,按課程計劃在工余時間進行授課,所開課程分別由我校教師與企業管理人員擔任教學。
教材建設 教材是課程建設與人才培養的基礎,也是校外教學實踐不可缺少的部分,試點專業的課程設置需要有相應的配套教材,因此,應以專業課程為依據,本著繼承與發展相結合的原則,鼓勵教師開發、編寫適用于實習教學的校本教材。
師資隊伍 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在教師,教改的問題主要是教師的問題。學校應重視師資培養與培訓,要求專業教師在假期里深入企業實習,進行實踐鍛煉。我校要求專業教師應具備以下條件:(1)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與較強的教學能力;(2)具備較高的專業技能與豐富的實踐經驗:(3)具備一專多能的應變能力與職業素質。同時,學校還致力于拓寬專業教師來源渠道,聘請高技能人才來校任教,改善學校的師資結構。兼職教師及時將本行業最新的信息和技能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受到教師、學生及家長的歡迎。
學生能力培養 按照國家職業考核標準,學校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各專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考證,參加計算機等級證書考核及公共英語考核,并將這些考核與平時教學緊密結合,調動了學生積極性。
對工學交替、半工半讀的思考
校企合作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探索、總結、調整、提高的過程,許多問題需要繼續探討,不斷完善。
政策引領 實行工學交替、半工半讀是中職教育發展的方向,學校與行業聯合辦學,現在主要是靠學校主動尋找企業,企業并非都有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要使企業認識到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意義并積極主動地參與職業教育,還需要從政策和制度上進一步引導。
完善教材 工學交替、半工半讀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需要對課程標準和教材加以研發,現行教材的內容已經不能適應市場需求,教材內容的針對性、實用性、前瞻性、指導性要加強,要根據行業人才培養的特點和規律,參照職業崗位的要求,針對實訓內容的特點和目標,編寫符合中職學生認知結構的實訓教材。
制定考核標準 要加強對實習教學的管理,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需要校企雙方共同配合,制定一套校外實訓基地人才培養的考核標準與實訓計劃,對學生在實習期間的學習態度、動手能力、敬業精神、勞動紀律以及實訓項目、工位調整、實訓課時、實訓效果等相關內容進行量化考核,形成學校培養、企業考評、社會認可的考評指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