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技能是中職學生職業素質的核心,職校的辦學目標是使教學適應企業生產的需要,將學生培養成為合格的生產一線的應用型人才。因此。應結合教育教學實踐,從優化專業課程設置、改革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提高專業課程實際教學效果,專業定向、校企結合,創新考核方法、激勵學生自信四個方面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
關鍵詞:職業技能;培養策略;應用型人才
隨著我國科技水平與經濟實力的不斷提高及電子工業的迅猛發展,社會對電子專業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加,既懂生產一線的操作、使用、維修。又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有較強的動手能力、能進行技術管理的應用型人才供不應求。在“十一五”期間,浙江省寧波市的電子信息產業被列入重點發展產業之一,急需大量會操作、懂技術的實用型人才。這為中職電子電工類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就業前景,同時也給中職學校提出了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即如何使教學適應企業生產的需要,將學生培養成為具備本行業職業技能的合格的生產一線應用型人才。
職業技能是眾多職業素質(包括職業道德、科學文化知識、職業心理及自我發展能力)中的一部分,具體是指運用知識或技術完成相應職業活動的實際能力。從職校生就業的角度考慮,職業技能占有核心地位,是學生立足社會生存發展的基礎。電子類專業的技能培養目標就是使學生成為從事電子技術生產的中級技術人員。筆者結合教育教學實踐。擬在中職電子技術應用專業學生職業技能培養的具體實施方法上,提出以下策略。
優化專業課程設置,改革教學內容
為使學生畢業時能具備專業特長,適應時代的需要,必須摒棄原有的死板、陳舊、脫離實際的人才培養模式,努力構建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課程體系,優化專業課教學內容。應將國家職業標準引入課程體系,并使之合理轉化為切實可行的實施標準,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我校通過對電子專業所涉及崗位群的職業能力分析,設定電子技能與實訓、電子技術基礎、電子整機裝配、電子CAD、電視機原理及維修、單片機技術及應用為本專業主干課程。在教學內容上進行整合、重組、增減。教學形式以與崗位要求緊密相關的技能實操為重點。引入生產實例。突出核心能力培養。如將《電子技能與實訓》、《電子技術基礎》與《電子整機裝配》三門課程進行有機整合,將無線電裝接工(中級)國家職業技能要求與課程培養目標結合起來,細化成若干個技能培養目標,確定實訓課題,采用任務驅動法、項目教學法等教學方式。圍繞實訓課題讓學生在做中學,使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緊密相連。整合后的課程內容可分為3個模塊,12個技能教學目標,如表1所示。
基本技能模塊可先行開課,為后續基本電路模塊打好基礎。基本電路模塊分為各自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項目,以此為主線,以任務驅動方式將電子技術相關知識貫穿于實踐操作當中,實現理論知識與技能實操的有效組合。綜合應用模塊可結合學期考證進行強化訓練與專業輔導,以提高學生對各種典型電路的綜合應用能力。
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提高專業課程實際教學效果
職校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態度、學習能力都比較差。如果仍以傳統的教育觀念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則不能適應新時期學生的需求。專業課教師應站在科學技術的前沿,不斷提高實際教學能力,選擇適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教學方式,使理論知識與實際技術訓練有機融合。如可采用項目教學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以項目為中心,動腦動手,尋求完成項目的方法。筆者在“OTL功放電路的安裝與調試”實訓項目的教學實踐中采用了項目教學法,學生從被動地學到主動地做,學習狀態大為改
除此以外,還可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采用CAI課件、模擬仿真軟件(EWB、Protel等)等方式組織教學。擴大學生眼界。激發學生思維,使學生接受直觀、生動的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專業定向,校企結合
按專業方向對學生進行定向培養,可以為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創造更好的環境。
實施階段性培養。提高學生的專業意識,使各年級學生訓練有素,學有所長 一年級:以電子技術基礎、電工基礎、電子電工技能實訓、電子儀器測量為核心課程,重點抓學生的基本技能訓練,為后續培養打下基礎。二年級:以電子CAD、電子整機裝配、電視機原理與維修、可編程控制器技術、單片機技術及應用為核心課程,圍繞企業中級考證標準(無線電裝接工、家電維修工)對教學內容進行篩選,有針對性地進行理論與技能組合教學。三年級:安排綜合實訓、頂崗實習,以學生頂崗為途徑強化實踐能力,以崗位能力要求為目標,進行學生實習成績考核,促進學生職業技能的提高。
校企掛鉤,實行“訂單式”培養 專業教學應以職業崗位需要為出發點,并遵循三個原則:(1)以能力為本位,突出實踐性:(2)結合學生現有素質,突出適應性;(3)聯系就業實際,突出一致性,按企業的用人標準進行人才培養。我校正積極與寧波電子行業各企業(如中策電子、華英倫電子)廣泛接觸,擬定人才訂單培養計劃,目的是實現教育教學與崗位需求的良好對接,將畢業生需要掌握的職業崗位知識和技能列入教學計劃,滲透到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學有所長,學以致用。
創新考核方法,激勵學生自信
要培養優秀的技能人才,關鍵取決于培養對象積極性、主動性的發揮。中職學生的文化基礎知識或理論學習能力較差,缺乏學習自信。如果一味地用傳統慣用的方法評價學生,只會再次挫傷其積極性,甚至導致其自暴自棄。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教育者應注意到學生的多方面潛能。中職學生基礎不牢,但熱愛動手操作,本專業課程的考核評價應以突出技能實操為重點,引導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技能考證、競賽,以長補短,增強自信。
以證代考 學生在專業主干課程學習結束后,可參加與該課程緊密相關的職業技能考核鑒定,獲得職業技能等級(資格)證書,作為該專業課程的成績,取得相應學分。如《電子整機裝配》課程考核以學生考取“無線電裝接工(中級)”證書為要求,《彩電原理及維修》考核以考取“家電維修工(初、中級)”證書為要求,突出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我校在05級電子技術應用專業學生中實施以證代考制度,使一些平時聽不懂理論、不愿學理論的學生建立了學習自信,學習主動性增強,實際操作能力提高,畢業時有95%以上的學生獲取職業技能等級(資格)證書,教學效果較以往大為改觀。
校考以技能考試為核心 各專業課校內考試應遵循技能考試為主、理論考試為輔的原則,在技能教學學時占總學時60%以上的基礎上。突出以技能考試為核心,期末總成績中技能成績可占70%以上,以此促使學生加強平時的技能訓練。
教學與技能競賽相結合 每學期可借校本技能比賽(考證)及每年參加市職教技能大賽的契機。加強技能訓練,突出技能培養,借助大賽考評活動拓展原有的技能實訓內容。應制定一套預選、培訓、參賽、考核總結的工作流程方案,規定參賽獲獎(獲證)可適當加分、免考或作為相關學科的期末成績,以長補短,激勵學生的學習自信。
總之,職業技能作為中職學生職業素質的核心,是職業教育的主要培養目標,學校辦學應根據市場需求確定各專業的職業素質要求,并選擇課程,創設教學條件,積極培養師資,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