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結合交通行業的特點及聯合辦學企業的要求,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職業能力培養模式和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等多方面,對高職課程體系改革的實踐經驗進行了總結。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改革實踐
隨著我國新型工業化的快速推進,為新型工業化建設提供人才支持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迅速,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仍然存在教學與企業要求脫節、學生職業素質不高及學生動手能力不強等問題。筆者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對現有的以本專科課程體系為基礎,經過部分修改形成的高職專業課程體系進行改革。高職院校必須與行業企業合作進行課程開發,根據相關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參照有關職業資格標準來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只有構建與崗位能力相適應的課程體系,建立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規范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才能使所培養的學生適應我國新型工業化發展的需要。本文以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工程機械控制技術專業為案例,對高職工程機械控制技術專業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經驗進行總結。
根據交通行業和相關領域的職業需求,確定工程機械控制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研究行業企業需求是進行專業課程改革的第一步,主要解決行業企業需要什么樣的技能人才問題。隨著我國交通行業及高等級公路建設的快速發展,工程機械控制技術專業近年來在我國發展很快,交通類高職院校基本都開設有該專業。為充分考慮未來的人才知識結構,使辦學具有前瞻性,筆者認為,該專業的培養目標應適應我國當前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及交通行業路橋建設的需要,所培養的人才必須做到寬口徑、多樣化。
工程機械控制技術專業是一個多學科交叉專業,該專業不僅涉及機械工程相關知識,還涉及電氣工程及計算機控制技術等相關知識。在人才培養上。我們本著專才教育與通才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在制定該專業的培養方案時。既注重學生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的培養,又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使他們畢業后不僅具有工程機械調試、檢測與檢修、故障處理與維護等崗位技能,還具備從事機械工程或電氣工程領域等崗位的轉崗適應能力和良好的職業道德。這是工程機械控制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重要依據。
明確工程機械控制技術專業崗位能力目標,改革專業課程設置
在明確工程機械控制技術專業崗位能力目標的前提下,改革專業課程設置是專業課程改革的核心問題,它解決“學什么”和“怎么學”的問題。
(一)專業課程設置原則
根據工程機械控制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該專業的課程設置應從以前的偏重文化知識和理論知識學習轉向專業技能培養;課程教學內容應從以校內課程為主、重視學科性與專業性轉向重視企業崗位所需知識的學習及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工程機械控制技術專業課程設置應按照高等職業教育“理論夠用,實踐強化”的原則建立模塊式的教學體系。做到基礎模塊、企業產品模塊和崗位模塊有機結合、深度融合,先確定學生所必備的專業知識,再根據企業產品模塊和崗位模塊所涉及的相關知識確定基礎模塊的基本內容,并根據實際需要確定各門課程的課時數,從而形成“模塊式”的教學體系。其具體結構如右圖所示。
(二)工程機械控制技術專業課程設置
首先,在設置工程機械控制技術專業課程時,我們充分發揮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作用,組織了工程機械企業一線優秀工程技術人員、有關專家和學院教研人員和專任教師等,對工程機械控制技術專業崗位進行系統、科學的工作分析,在此基礎上確定該專業的課程設置。
其次,確定課程內容。將各門課程應掌握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行同類合并與歸納,形成基本課程單元。然后再根據各單元間的內在聯系進行補充與完善,使單元內容既保持相互之間的連續性與系統性。又保持各單元的獨立性,設計出教學模塊。最后將各教學模塊合并構成新的課程。由于新的課程內容是經職業分析直接得到的,因而具有實用性強、目標明確和針對性強等特點。如對《PLC與單片機應用》課程內容進行設計時。我們就是根據崗位能力的要求,將這門課程設計為PLC與單片機基礎知識、現代工程機械PLC與單片機控制系統分析、現代工程機械PLC與單片機控制系統調試、現代工程機械PLC與單片機控制系統故障診斷、現代工程機械PLC與單片機控制系統安裝與維護等5個教學模塊。這5個教學模塊對應5項專項能力,構成了該門課程的全部內容。
最后,編寫與崗位職業能力相配套的課程標準和教學計劃。根據職業崗位能力的要求,列出每門課程的目標與要求、模塊教學方法建議和課程評價方法等內容。然后,對整體教學進行合理的課時分配,列出理實課程分配表,完成新的課程標準的制訂。
構建“模塊化”教學新模式,探索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新途徑
人才培養目標與專業課程設置是課程體系教學改革的前提。除了必須形成能力型教學體系和行之有效的教學機制外,還必須抓好“模塊式”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
我們采用的“模塊式”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崗位職業技能的培養和滿足聯合辦學企業的實際需要為目的,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與聯合辦學企業生產的產品結合起來,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從而使學生獲得本課程規定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這種教學模式在我院機電工程系工程機械控制技術專業2005級實施,培養的學生基礎知識扎實,動手能力強,能很快融入企業,獲得了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和山河智能等聯合辦學企業的一致好評,使學生真正做到“零距離”上崗。實踐證明,采用“模塊式”教學有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
建立與“模塊式”教學模式相適應的教學評價體系
根據“模塊式”教學的基本要求。在教學評價上重技能、重就業能力、重企業評價。按照教學評價標準,考核方式也應重過程考核、重技能測試和職業能力測評。嚴格按照每個專項能力目標應掌握的基本內容與技能制定相應的考核要求與標準,由教師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全過程的跟蹤考核和能力測評。通過全面的、全過程的跟蹤考核和能力測評確定學生的每一個專項能力的成績,最后根據所有專項能力的成績給出相應課程的綜合成績,
另外。在教學中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將職業技能鑒定納入教學考核當中,使學生根據自己所學專業進行相關職業資格能力方面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和競爭能力。
工程機械控制技術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成果
我院工程機械控制技術專業從2005級開始執行這一教學課程改革計劃。試點班于2008年畢業,從企業反饋的情況來看,該專業學生理論知識扎實。動手能力強。深受企業好評。100%的學生參加了工程機械維修工職業技能鑒定,全部獲得中級工職業資格證書。
總之,工程機械控制技術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成功實踐對該專業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并對其他應用性高職專業具有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