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建筑設計專業《建筑陰影與透視》的教材在具體使用中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應從培養學生的建筑專業職業素質的角度出發,結合教學實踐,對建筑陰影透視教材的有關問題進行探討,重視建筑陰影與透視的入門教學并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突出課程教學的實用性與可操作性,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
關鍵詞:高職;建筑陰影與透視;教材;職業素質
隨著高職教育的不斷發展,工學結合、必需、夠用、實用等課程教學理念為廣大教師所理解并接受。《建筑陰影與透視》是高職建筑設計專業培養學生建筑方案表現技能的重要課程,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建筑設計方案的形象思維能力與圖示表現能力,對學生的空間思維、設計表達、藝術美學修養等職業素質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教材存在的問題
從培養學生建筑專業職業素質的目的出發,結合近幾年的教學體會,筆者認為,高職《建筑陰影與透視》教材存在以下問題:
對建筑陰影與透視入門內容的教學安排不足 在課程安排上,建筑陰影多與建筑透視合成一門課講授,課程名稱為《陰影透視》。而在課程實際講授過程中,卻又各成體系,相互獨立。在教材方面,為了方便教學,建筑陰影知識多是與建筑透視知識合在一起編寫,為了體現知識的系統性,教材中都將陰影與透視分篇編寫,如我院建筑設計專業選用的兩本教材,一本是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建筑陰影和透視》,另一本是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的《畫法幾何與陰影透視》(下冊)。教材對于學習目的、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等人門內容根本沒有涉及,這對學生學習建筑陰影與透視及培養建筑專業素質極為不利。
知識系統性強,而實用性不夠 由于目前尚缺乏適合高職教育特點的《建筑陰影與透視》教材,因此,在選用教材時仍以本科教材為主。而此類教材的明顯特點就是知識系統性強,而實用性不夠。尤其是透視部分的內容,對透視的理論知識講解非常透徹,但根據實際工程圖紙尺寸制作透視圖的例子欠缺,更無合適的、實用的例子讓學生模仿練習,給學生課后的實際操作訓練帶來很大的不便。
教材改革的對策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試從以下方面提出改革對策。
重視建筑陰影與透視的入門教學,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入門(緒論)教學是幫助學生明確課程學習目的、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的關鍵,教學內容與教學設計恰當與否對課程學習的影響是很大的。因此,在實際課程講授之初,一定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讓學生明確課程的學習目的、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就建筑陰影篇的入門(緒論)教學而言,應通過大量展示圖片的教學手段,使學生感受生活中的光影(如光影與舞臺、光影與情緒、光影與造型、建筑中的光影等)現象,理解光影所體現出的藝術美,從而使學生進一步充分理解建筑陰影的構成藝術,認識陰影在建筑設計中的豐富表現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建筑陰影學習的目的。在此基礎上,參考已有教材的圖片和現實建筑,理解陰影的基本概念與意義,然后,根據必需、夠用的原則,對建筑陰影的教學內容和時間做出相應安排。要讓學生清楚本課程的特點和學習方法,以期更好地完成教學工作,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樣,在建筑透視篇的入門(緒論)教學中,應充分結合優秀的建筑效果圖片展示生活中的實際視覺現象,引出學習建筑透視的目的、內容和方法,繼而激發學生學習透視的熱情,提高教學質量。
突出課程教學的實用性與可操作性 針對目前《建筑陰影與透視》教材知識系統性強,而實用性不足的缺陷,教師應不斷探索合適的教學內容和方法,突出課程教學的實用性與可操作性,以適應高職專業發展的需要。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安排應充分考慮為建筑方案表現圖服務的需要,以課題的形式分別講述以下內容:(1)正面投影中加繪陰影;(2)軸測圖中加繪陰影;(3)一點透視圖中加繪陰影;(4)兩點透視圖中加繪陰影;(5)透視圖中的倒影、反影。每個課題都應從實際例子出發考慮相關知識點的教學,同時應在課后設置與課題對應的技能訓練項目和輔導要點,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在透視圖的繪制部分,對建筑透視中的視線法、量點法、網格法等理論知識完全可以省略不講,只教學生一些實用的、在圖紙上能操作的方法就可以了。比如,繪制一一張室內一點透視圖,完全可以直接結合房間的實際尺寸進行講授,按照合適的比例繪制該房間的一點透視圖,或者給出某工程的相關平面圖、剖面圖等,引導學生通過圖中的相關信息作圖。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明確掌握繪制室內一點透視圖的方法和步驟,而且還可以讓學生理解透視圖與實際工程圖樣數據之間的關系,理解透視效果圖的科學性、邏輯性與非純藝術性。當然,要實現可操作性,教師對透視圖繪制步驟的示范是非常重要的。
注重教學過程中的職業素質培養 《建筑陰影與透視》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不僅要教會學生專業繪圖技能,更要在授課過程中注意建筑職業素質意識的培養,比如從建筑設計職業素質的要求中體現的審美意識、哲學意識、設計意識等。
1.審美意識的培養。審美意識可以內化為審美能力和創造美的能力,這種意識對從事建筑設計創作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激發學生善于把握和捕捉一切美的因素,提高建筑設計的品位,為創造優秀的建筑作品奠定良好基礎。審美意識總是在對美好事物的感性認識中得到強化的,建筑作為功能適用的空間藝術、各具個性的造型藝術、以人為本的環境藝術、內涵豐富的綜合藝術。給予人們的審美感受是豐富的、多層次的。一方面,可以利用大量的建筑陰影與透視藝術圖片增強學生對建筑審美特征的認識,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圖片的直觀性與美感體驗強化學生的審美意識,在透視圖繪制教學中,利用不同的視高、視距、視角的選擇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教學課件對學生也會有一種美的熏陶作用,采用藝術性較強的多媒體教學課件輔助教學,更有利于學生對課程的學習。
2.哲學意識的培養。哲學意識可以提高我們認識事物、明辨是非的能力,可以幫助我們正確理解和處理建筑與社會、建筑與人、建筑與自然的和諧關系,使我們所設計的建筑更具有人文性。比如,在對建筑陰影產生的必要條件的圖片展示中,可以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光與影對立而又統一、相悖而又相伴的哲學思想,可以強化建筑設計中的對比與統一、虛與實、完整與均衡等哲學意識。正是有了光影。才有了白天與黑夜,正是有了光影,建筑造型藝術才會如此豐富多彩。
3.設計意識的培養。良好的設計意識往往會為我們的建筑方案帶來驚喜和精彩,對從事建筑設計的人來講是必須具備的。在對光影建筑的理解中,可以考慮穿插一些建筑大師利用光影材料進行建筑設計的典范圖片,如法國拉維萊特公園中的室外小廣場、安藤忠雄的高側窗構件運用、貝聿銘的東館設計和盧浮宮前金字塔的設計、典型的阿拉伯窗戶陰影……通過大量的圖片展示,不僅可使學生充分體會到光影產生的韻律美可以豐富建筑空間,光影投于不同材質的表面會呈現出不同的效果,在外墻上設置的突出構件陰影可以豐富建筑造型,而且可以使學生體會到建筑構件的位置、形狀產生的建筑陰影對建筑造型與空間的影響,體會到如何運用光影對建筑的品位與藝術價值加以提升。同時,通過對一些建筑大師在建筑設計中充分運用光影材料進行有效設計的實例講解,可使學生真正領會建筑陰影在建筑藝術構成中的地位,使學生充分感知陰影在建筑設計中的豐富表現力,從而引導學生領悟光影材料作為建筑造型最廉價的藝術表現手段在建筑設計中的重要作用,增強學生的設計意識。
當然,要在《建筑陰影與透視》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哲學意識、設計意識等建筑專業素質,教師自身對建筑專業素質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雖然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完全依賴教材、照搬教材。教材在教學過程中也不能完全取代教師,但教材對學生的知識掌握而言仍是相當重要的,從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來看,教材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