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當今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普遍存在的問題。借鑒MES教學模式、CBE教學模式的核心理論和方法,提出對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課程設置實行模塊化改革的構想和具體的實施方案。
關鍵詞:高職高專;模具設計與制造:模塊化:課程
由于高職院校開設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時間不長,教育教學理論還很不完善,這無形就制約了該專業的發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極大地影響了專業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我院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是湖南省省級教改試點專業,為落實“課程設置模塊化”的指導思想,筆者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及專業特點,通過借鑒MES、CBE教學模式的核心理論及“寬基礎、活模塊”課程模式,深入研究了經濟發展對模具專業人才的需求,提出對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設置實行模塊化改革的構想。
新模式構建基礎
MES、CBE教學模式是筆者設計課程模塊化構建的基礎。MES是國際勞工組織研究開發出來的一種新的技能培訓模式,即“模塊培訓(教學)法”。遵循“按需施教,學用一致”的實用主義觀。培訓過程主要是現場教學。CBE教學模式是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的教學體系,它強調的是職業或崗位所需能力的確定、學習、掌握和運用,也就是以職業或崗位所必需的知識、技能、行為意識為從業能力的基礎,以能力表現為教學目標、教學進程的基準。筆者認為,可以把學生看作是一種特殊的產品,學校就是生產這種特殊產品的工廠,因而,生產出來的“產品”具有的“性能”必須根據職業崗位的需要來設計。因此,要打破傳統的學科課程論,提倡按職業崗位的實際需求重新組合課程,按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技能模塊來設置課程,改變理論與實習操作不能有機結合、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普遍不適應的現狀。
構建新模式
根據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特點,把所學課程體系設計成“一、三、九模塊”的模式,既一個大專業模塊、三類大課程模塊、九種子課程模塊。

該課程模塊可由三類子課程模塊構建而成。第一類稱為公共基礎課程模塊,包含公共課模塊、專業基礎課模塊、素質課模塊。該模塊是一個拓寬了的基礎課程平臺,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加強學生的道德修養,夯實學生的專業基礎為目的。第二類是模具設計課程模塊,包括模具設計理論和計算機輔助設計兩個模塊,讓學生在掌握模具設計理論的基礎上掌握先進的設計理念和方法,并且能熟練應用各類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以適應模具設計工作的需求。第三類是模具制造課程模塊,包括普通加工、數控加工、模具維修和計算機輔助制造四大技術模塊,讓學生掌握各類模具加工和維修的技術和手段,以適應模具制造業的發展和崗位需求。另外,三類子課程模塊,特別是第二類和第三類課程模塊的下一級模塊中,又分別包含了各種小崗位模塊課程。每一個小崗位模塊課程則由適應行業崗位需要的專業理論和實踐能力等內容構成。而且小崗位模塊課程是可以適時調整和更換的活模塊課程,也可以根據市場需求。開發新型的小崗位模塊課程。
設計特征
課程體系突出與行業之間“軟對應” 通過拓寬專業面,增強專業的適應性,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均有更多樣的選擇機會。
公共基礎課程模塊突出一個“寬”字 強化通用知識和技術的教學。教學目標是重點培養學生的文化素質、自學能力和創業能力。不但重視學生繼續學習和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適應科技進步對職業演變的影響,體現終身教育的思想,而且面向職業群,使學生畢業后有較寬的擇業范圍,并能在一個職業群中順利轉崗,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
崗位模塊突出一個“活”字 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同時根據一個或幾個職業的實際需要,強化相應的技能和知識,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以此增強就業競爭力。因而。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可適時調整,以適應多變的市場需求和快速發展的專業需求。

課程設置突出“崗位需求” 教學內容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學生可根據自身的文化水平、興趣特長、接受能力等主動選擇適合的模塊進行學習。學生學習目的非常明確,有利于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有利于專業教學質量的提高。
教學策略
以素質為基礎,實行“寬基礎”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 (1)根據教育部有關規定,將德育、語文(應用語文)、數學(應用數學)、英語(專業英語)、計算機應用、體育、就業指導、心理教育列為必修課,法律、經濟學等作為綜合講座,另外開設能提高學生修養、擴展學生視野的選修課。在素質課和公共課教學中,注重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創新能力。為接受繼續教育打好學習基礎。(2)根據“寬基礎”的思想,將專業基礎課進行合并與優化設置,開設機械制圖課程模塊、測量技術課程模塊、機械原理課程模塊、機械制造基礎模塊和材料與熱處理模塊等。另外,在教學內容上,要注意綜合性、實用性、先進性,從綜合職業能力的需要確定教育內容的深度和范圍。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刪減那些繁瑣公式的推導過程和偏深的理論分析,開展更多實用性強、應用面廣的實驗:也可增加反映時代特點的新技術內容,聘請有經驗的技術人員到校進行實用技術講座,彌補教學內容落后于社會經濟發展的缺陷,使學生畢業后能很快頂崗。
以崗位需求為本位。專業技術按“崗位模塊”開展教學 (1)設計理論類模塊主要開設五金模具設計模塊和塑料模具設計模塊兩個崗位模塊。兩模塊分別學習五金模具與塑料模具的相關知識,共同落實優化設計和創新設計的思想。(2)輔助設計類模塊主要開設CAD模塊、PRO-E模塊和UG模塊三個崗位模塊,前兩個模塊為必修模塊,UG模塊為選修模塊。(3)普通加工類模塊為針對車工、銑工、刨工、磨工等從事普通機床操作的崗位而開設的綜合崗位模塊,學習車、銑、刨、磨、鉆、鏜等加工工藝設計及操作。(4)數控加工類模塊主要開設數控車、銑模塊和電火花與線切割模塊兩個崗位模塊。分別學習數控車削、銑削加工與電火花、線切割加工的程序編制和機床操作。(5)模具維修類模塊主要開設模具鉗工、焊工兩個崗位模塊,學習模具維修的工藝及操作。(6)輔助加工類模塊主要指CAM崗位模塊,學習常用的計算機輔助加工軟件,如Mastercam軟件。
以職業能力為標準,加強實踐性教學,提高學生職業能力 在實踐性教學中,按照實踐教學三年不斷線的設計原則,將校內外實習有機結合起來,把實踐教學設計成一個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教學中以職業能力為標準,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為目標,構建“三層次”體系。“三層次”即基本技能訓練、專業技能訓練、綜合能力訓練三個層次,三個層次結構由簡單到復雜,由單項操作訓練到綜合系統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