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院校服裝專業的具體實踐說明,基于“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項目教學法是職業教育專業課程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建構主義;任務驅動:項目教學
為了提高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與辦學效率,培養高質量的職教人才,我國的職業院校都在積極探索課程改革的突破口,對教學模式的研究以及學科課程的項目化已經成為職業院校課程改革的主要方向。依托服裝專業的三大專業課程——《服裝成衣設計》、《服裝結構設計》、《服裝成衣工藝》。我們進行了大量的實踐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經驗顯示,基于“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項目教學法是職業教育專業課程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基于“任務驅動”的項目教學解析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模式。以任務為主線、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是其基本特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把要教學內容設計成一個或多個具體任務,將要傳授的知識點蘊含于任務之中,并創設一定的情境將任務布置給學生,學生則要對任務進行分析、討論,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各種途徑完成任務。
項目教學是指以項目為中心選擇、組織課程內容。并以完成項目為主要學習方式的課程模式。這種課程模式與“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相融合就成為基于“任務驅動”的項目教學法,該教學法以企業生產的典型項目為驅動任務,將整個學習過程分解為一個個具體的工程事件,設計出相應的項目教學方案,按實際行動路徑設計教學思路并與職業資格標準相銜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把項目作為一個大的任務布置給學生,創設激勵學生勇于探索的與生產實際接近的情境。讓學生帶著真實的感覺主動學習,理解和把握課程要求的知識與技能,體驗創新的艱辛與快樂,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通過各種途徑完成項目,并進行展示與自我評價,接受他人評價與教師評價。在項目實踐過程中,學生可以掌握綜合職業知識,鍛煉各種能力,包括職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方法能力、接受新知識的學習能力及與人協作完成項目的社會活動能力等等。
基于“任務驅動”的項目教學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探究式地尋找完成項目的途徑并最終完成項目。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處于主體地位,而教師則由傳統教學中的主導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指導者和監督者。
《服裝結構設計》課程項目教學實踐
(一)課程特點與教學分析
服裝結構設計是服裝專業的三大設計之一,其教學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服裝結構制圖、服裝紙樣設計及服裝樣板制作的專業素質與能力。目前的教材大多以結構設計原理、紙樣變化規律為中心,輔以相關的案例。這樣的教學設計雖具有知識系統化的優點,但因各環節的案例設計主要是為了給理論提供支撐,案例之間缺乏相應的連貫性,學生雖然學習了結構設計原理,卻不知如何應用到具體項目實踐中,遇到問題常常茫然不知所措,進而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我們的教學對象是高職服裝工程與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服裝結構設計能力是該專業的主要職業技能之一,對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傳統教學方法的弊病是虎頭蛇尾,即上課伊始學生積極性和求知欲很高,可以較快地進入狀態,但隨著課程的深入,學生感到能力提高不大,理論學習雖不難,但實際應變能力很差。不能完成有價值的板型設計,由此感到迷惑從而逐漸喪失學習興趣。使學生擁有企業需要的結構設計與樣板制作能力,擁有成就感并保持高昂的學習興趣,是課程改革的關鍵所在,為此。我們將基于“任務驅動”的項目教學應用到課程的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完成項目任務為中心,取得了滿意的教學效果。
(二)任務驅動的項目教學設計
任務項目的選取 服裝結構設計能力培養的核心在于學生對結構形式變化的掌控能力及對平面結構與立體形態之間轉換的掌控能力,這些能力的掌握必須建立在實踐之上。不僅是結構設計實踐,還要依托工藝制作實踐。只有學生看到了最終的服裝成品,通過對成品形態與適體度的感知。才能進一步認識與反思結構設計的規律與尺度,從而進一步提高結構設計水平。因此,課程項目選取必須能夠滲透這些知識點,使學生通過項目教學掌握這一知識體系與技能。項目的分析、設計、實現過程要與真實的產品開發過程相近,甚至就是企業的新產品開發項目,使學生應用本項目的方法和技術能夠完成目前企業中的類似應用。以女裝結構設計模塊中的綜合設計為例,女裝結構綜合設計的前修內容為服裝基礎結構設計與女裝結構設計原理,通過學習學生可以掌握服裝結構工藝基礎知識、人體與服裝的相關知識、下裝基型與應用、上裝衣身基型、衣領、衣袖變化原理與初步應用等。具備一定的結構設計能力。為此。我們與百奇服裝公司實行校企合作,選擇其麾下的“伊朵女裝08秋冬服裝設計案”之結構設計,作為服裝結構設計課程教學的項目。
項目示范 以企業實際產品——橫截式短袖套裝為例,講授并演示女裝綜合結構設計的整個流程。在講授過程中,應注意對學生結構設計思路的引導,注意衣身基型結構變化方法與操作的引導,注意衣領、衣袖、附件結構變化規律與小規格尺寸控制的引導。
情境設置 本設計方案根據企業生產實際分為三大項目,分別為“伊朵女裝08秋冬服裝設計案”的款式設計、結構設計、樣衣制作。在教學過程中,每5個學生分為一組,完成從產品設計到樣衣制作的全部生產過程。服裝款式設計通過前修課程《服裝成衣設計》完成,樣衣制作則由后續課程《服裝成衣工藝》完成。在課程教學中,需要完成的項目是“伊朵女裝08秋冬服裝設計案”的結構設計。項目實施中要明確小組成員的角色。每個小組為一家服裝設計公司,公司名稱由各小組在項目經理的組織下確定,小組組長為項目經理,小組成員為結構設計人員,教師可暫時代表企業或充當客戶。
項目實施 (1)確定項目任務。教師根據課程的教學內容和目的要求將項目分解為9個子任務,每個子任務針對一項關鍵技術,前一階段任務的結果是后一階段任務的基礎。9個子任務分別為“伊朵女裝08秋冬服裝設計案”的結構設計一款式特征分析、規格尺寸設計、衣身結構設計變化、衣袖結構設計變化、衣領結構設計變化、其他附件結構設計變化、下裝結構設計變化、結構設計文件制作、工業樣板制作。(2)制定計劃。由學生制定項目工作計劃,確定工作步驟和程序。并最終得到教師的認可。每個小組的項目任務是進行前修課程《服裝成衣設計》已完成的七套秋冬服裝的結構設計,其中一組學生制定的計劃如下表所示。(3)實施計劃。由各組的組長向小組成員講述客戶需求,組員開始分子任務進行設計,每個子任務應按期完成,然后組長在組內帶領小組成員分階段評選最佳結構設計方案并匯總。交教師審閱,由教師提出修改意見,最終定稿后,再實施下一個子任務。所有子任務完成后,將項目完成結果交給教師,參加競標評選。(4)檢查評估。各組組長向全班展示本組結構設計的過程文件、結構設計文件及全套的工業樣板,說明設計過程、遇到的問題及問題是如何解決的。此時,其他組的同學可對其項目設計方案提問,要求設計者解釋結構設計所用的相關技術及特點,最后進行互評,通過相互評價進一步修改完善各自的設計。之后由教師對項目工作進行綜合評價,對項目工作成績給出評分,并評選出教師認為最優的設計。然后比較評選結果,師生共同討論、評判在項目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的學習行為特征及造成評價結果差異的原因等,為下一輪更好地學習做好準備。通過一個項目、幾個任務的實踐,學生在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專業技能也得到鞏固與提高。
基于“任務驅動”的項目教學是綜合性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知識豐富,要求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知識儲備,不斷學習、充實、更新乃至重構包括知識結構在內的五元智能結構。項目教學也可以為教師綜合運用知識、拓展自己的專業能力提供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