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目前多媒體教學現狀,提出多媒體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課件;多媒體教學環境
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就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明確提出了量化指標。高校多比較重視多媒體教學,組建多媒體教室,鼓勵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可以說多媒體教學已成為重要的教學形式。但在這種情況下,教育工作者應保持一分冷靜,仔細分析多媒體教學現狀,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多媒體教學真正發揮提高教學質量、擴大教學規模的作用。
存在的問題
教學觀念需要更新 說到教育技術,人們很自然會聯想到計算機、錄像機、視頻展臺等多媒體工具或手段。但這種認識是片面的,教育技術不僅僅是一種實體技術,它還包含教育的屬性,是把教師的知識、經驗、授課藝術等融入整個教學過程,并同上面所說的實體技術有機結合,開創一種全新的教學觀念和教育模式。但是。目前的多媒體教學,很多只重視實體技術。并不研究這些技術進入課堂后,對教師的教課、學生的聽課會引起何種變化。例如,有些多媒體課件只是把原先黑板上的板書、掛圖輸入計算機,通過投影機顯示,而教學方法,依然是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滿堂灌”方式,這種教育技術的應用是最簡單的應用,是把原先的黑板變成“電子黑板”:有些多媒體課件內容倒是很豐富,信息量也很大,但對信息量大了之后如何進行教學缺乏研究,學生一下子接受不了如此多的信息,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多媒體課件制作水平參差不齊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應該說教師的計算機應用能力也在不斷提高,但能夠制作高質量課件的教師很少。多媒體課件,顧名思義,就應該有各種媒體素材。有文本、圖形、圖像、動畫、視頻、音頻等,但很多教師沒有掌握這些媒體素材采集的方法及如何把這些文件嵌入課件、如何鏈接,對動畫更是望而卻步,由于受制作水平的制約,相當多的課件存在頁面單調、缺乏美感、文字與背景反差過小、學生看起來很累、頁面內容太多、重點不突出等問題,這些都會影響課件質量和教學效果。
人機交互功能不夠強 目前,計算機成為現代教育技術最主要和最強大的媒體工具。例如,可以把教學中不易講清或很難表達的內容用動畫等手段來表現,使學生更易理解和接受:對一些隨外部條件或參數變化而變化的現象,可以建立數學模型,通過計算機編程,隨著輸入不同的數據,計算機即時把變化過程或變化結果顯示出來:還可以建虛擬實驗室,把沒有條件做或有危險性的實驗,讓學生通過計算機實現等。在目前的多媒體教學中,人機交互功能的應用還遠遠不夠,人機交互功能只是體現在各種文檔、圖形等文件的跳轉、鏈接或超鏈接方面,還談不上人工智能的開發。目前,多媒體課件對計算機的利用還是初級的,計算機強大的功能沒有得到發揮,多媒體課件制作水平亟待提高。
多媒體教學環境不盡如人意 多媒體教學的效果除了與課件制作得好壞、教師講課是否得法有關之外,與多媒體教學環境的建設也有著直接的關系。目前,多媒體教學環境還不盡如人意。由于多媒體教室的建設是隨著多媒體教學需求量的增加而增加的,所以設備的配置不盡相同,且相差很大:早期建設的多媒體教室,計算機設備面臨更新;由于經費的問題,很多多媒體教室沒有安裝集中控制器,各種信號源之間的連接方法、切換方法不盡相同;投影機亮度不夠,必須在拉上完全遮光窗簾的情況下上課,昏暗的環境很容易使學生昏昏欲睡:信號切換方式繁瑣,信號切換常發生錯誤,影響教學進程;由于人為的原因。隨意改變信號的連接方式或者亂拔亂插,使整個系統無法正常工作。凡此種種,都給多媒體教學帶來了負面影響。
應對措施
(一)抓好教師教育技術培訓
教育技術從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電化教育發展到現在,教師對教育技術的認識有了很大提高。但隨著教育技術的發展,仍需不斷加強對教師的教育技術培訓。目前,各高校也認識到這點,培訓規模在擴大。培訓人數不斷增加,但是對培訓內容、培訓方法值得商榷,相當多的教師包括一些領導認為,只要教會教師如何使用制作軟件和動畫制作軟件,能制作課件和做一些簡單動畫就可以了。誠然,這的確是培訓的一個內容,也是全面提升課件質量的一個手段,但是從存在的問題來看,課件質量不高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現代教育技術的理念問題和教學設計問題沒有解決,僅靠技術手段的提高是無法解決的。或許教師會認為自己搞了幾十年的教學,教學理念、教學設計應該不會有問題了,但實際上,教育手段在變,媒體形式在變,教師地位在變。原來的一些理念、設計方法也必須相應改變。必須用最適當的媒體形式來表現合適的教學內容,必須考慮在信息技術的條件下如何教,如何學。如何組織資源。如何將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組織和幫助者,如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體的作用,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觀念和創新能力,所以,現代教育技術理念、教學設計應是培訓的重要內容。
對于高校教師的教育技術培訓應充分運用教育技術理念和手段,培訓的方式也要適應這一特定條件。例如有些理論內容完全可以放在網上,讓教師自己去學習:教學設計方面的培訓,應當采用案例教學的方式,通過優秀的、生動的教學設計實例分析,讓教師體會、理解全新的教學設計方法。
(二)要有協作精神與協作機制
前面提到的制作水平參差不齊、交互性不強等問題,實際上與當前多媒體課件制作現狀有關。據調查,目前,大多數多媒體課件是授課教師獨立制作,由教師獨立完成,這將占用教師很多寶貴的時間。任課教師精力應主要放在教學研究上,至于課件應采取課題組形式完成,必須發揮協作精神,發揮團隊精神,建立由主講教師、教學設計人員、媒體技術人員組成的制作班子,發揮各自特長。主講教師負責選定合適的教材,并與教學設計人員共同分析課程的特點,分析學生的特點,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用不同的媒體表現形式,創建最佳的學習情境,寫出教案。媒體技術人員根據教案,按照課件制作的技術規范,收集包括圖片、視頻、音頻等各種素材,制作動畫,編寫程序,綜合考慮教學性和藝術性,精心設計每個頁面。這樣,課件質量肯定會躍上新的臺階。
(三)建好教學資源庫
一個好課件的制作不能離開豐富的資源。由于學校中教師新老交替,再加上若干學校組建成新的大學,這些變化使得信息渠道不暢通。例如,會有這種情況,教師講一門專業課,需要工廠的設備和工藝流程介紹,但他們不知道教育技術中心有這方面的教學資源,結果教師講得很困難,學生聽得也很累,而教育技術中心又不知道教師需要這些資料,不僅造成資源浪費,還影響了教學。因此,建好教學資源庫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教學資源庫的資料來源應該是多渠道的,包括互聯網上的資源;電視節目;教師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積累的資料:教育技術中心保存的大量教學資料等。應把這些資源都放到資源庫中并充分地利用起來,讓資源發揮應有的作用,為教學做出貢獻。
(四)創建良好的多媒體教學環境
針對多媒體教學環境的不足,可以從兩個基本方面著手。首先,要對教師進行多媒體教室操作使用的培訓,讓所有的教師都能做到自如地使用多媒體教室的所有設備,以杜絕由于操作不當而造成的失誤。其次,應該從設計角度著手。體現人性化設計。不管多媒體教室中使用多少媒體設備,對操作者來講要簡單明了。要實現一鍵化操作。目前,多媒體教室都應該配置集中控制器。選擇集中控制器要考慮控制方式,集中控制器一般分紅外遙控和232串口兩種,從使用效果來看,232串口的集中控制器比較好,穩定性好、操作方便。不管使用何種集中控制器,應考慮連接多媒體設備方便,要有外接設備接口板,尤其在教師自帶筆記本電腦時能方便接插。控制面板上的控制鍵不能過多、過于復雜,一些不必要的功能要舍棄。面板按鍵旁邊應該標注相應中文名稱,使操作者一看就明了,更方便操作。
多媒體教室管理人員要切實負起責任,要保持設備的完好,經常聽取教師在使用中提出的意見,及時作出調整和給予幫助。當然,也需要對學生進行教育,不可讓學生隨意動用多媒體設備。總之,要創建良好的多媒體教學環境,從而保證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
多媒體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擴大教學規模的有效方法。不能因多媒體教學局部存在的一些問題而否定多媒體教學,只有發現問題、正視問題、解決問題,才是正確的態度。相信隨著多媒體課件的不斷完善和教學方法的不斷改進,多媒體教學在高校教學工作中必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