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技能人才創業能力培養是適應社會變革,緩解就業壓力、促進高職教育良性發展的需要。本文從高技能人才創業能力培養的內涵入手,深入分析了當前存在的問題,并從樹立創業意識、提高創業能力、培養創業心理品質三方面提出了高職院校實施創業教育的對策。
關鍵詞:高技能人才;創業能力;對策研究
高等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國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一種新的教育類型,高職教育突出實踐教學、技能訓練和知識運用,培養的是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要求能將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應用于所從事的專業社會實踐,強調在“應知”基礎上的“應會”,善于把高新技術轉化成為現實生產力。這種“知識應用能力”實際上就是創業能力,這種“高技能人才”實際上就是創業人才。
創業能力培養是高職教育實踐探索的嶄新領域。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21世紀社會發展趨勢的分析:現行畢業生50%將難以獲得掙工資的工作機會,自營職業是大多數青年人獲得經濟獨立的最大機會所在。我國自2003年以來,隨著高職教育招生規模的迅速擴張,就業崗位短缺、供需矛盾尖銳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高職教育為了適應新的挑戰和變革需求,以學生為中心,加強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激發學生在各種工作領域的事業心、進取心、開拓精神和首創精神,提高自我謀職和就業能力就顯得愈發重要。高職生只有把自己視為創業主體,主動出擊實現自我雇傭,并在此基礎上為別人提供工作崗位,才能有效緩解就業壓力,促進高職教育良性健康發展。
高技能人才創業能力培養的內涵
創業能力的內容包括求職的能力和創造新的就業崗位的能力。在此,求職能力不是指被動地等待分配工作或在某一特定領域里尋找空缺,而是指主動地、全方位地探尋可能形成崗位的能力。創造新的就業崗位能力是高職創業教育的精髓所在,不只滿足于達到從業目標,更實現了個人職業生涯的自我發展,使求職者成為就業崗位的創造者。
創業能力是一種以實現創業目標為核心,帶有創新特征的高層次綜合職業能力,可以分解為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三類能力。專業能力是指企業中與經營方向密切相關的主要崗位或崗位群所要求的能力,包括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是創業能力形成的前提和基礎。方法能力是指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包括捕捉市場需求、分析決策、申辦企業、確定企業布局、經營管理、控制和協調能力等,是創業的必備能力。社會能力是指創業過程中所需要的行為能力,包括人際交往、與人合作、自我約束、適應變化和承受挫折的能力,是創業的核心能力。
高技能人才創業能力培養的內涵是以專業能力為基礎,方法能力為必備,社會能力為核心,通過相應的專業課程教學培養專業能力,以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增加創業體驗為主線提升方法能力,開展校內外實訓結合的社會實踐活動,以鍛煉社會能力。在學生具備一定創業能力后,高職院??梢酝ㄟ^創業指導幫助他們選擇適合市場需求和符合個人特長的創業目標,并落實創業行為,讓他們闖出自我謀職的道路,開辟自我發展的空間。
高技能人才創業
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盡管在高職院校中開展創業教育,提高人才創業能力的重要性已經非常明顯,但目前高職院校對實施創業教育普遍不夠重視,開展創業教育的現實情況也不容樂觀,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對高技能人才創業能力培養的必要性重視不夠我國高職院校長期以來是按就業教育的模式培養人才的,習慣于通過政府安排,由學生手持報到證去就業,而忽略了創業教育的開展,對創業能力培養的必要性重視不夠。在知識經濟時代所帶來的“創業一代興起”的背景下,很多高職院校的教育理念仍相對滯后,普遍認為創業是少數人的專利,沒有引導學生樹立處處是創業之地、人人是創業之人的創業態度;普遍認為高職教育可以加強就業教育,但要進行創業教育要求太高,沒有意識到高職創業教育是更高層次的就業教育,高技能人才創業能力培養是帶有全面性、結構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發展的價值追求,是全體教學人員的任務,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因此,在實施創業教育時,很多高職院校把創業能力的培養視作一般教育內容作簡單增減,僅僅在學生畢業前開設的就業講座或課程中安排相關內容,籠統作一些介紹,整個過程也只有負責就業指導的教師參與,創業教育處于自發、分散、探索狀態。即使在現有的創業教育試點的高職院校中,也只注重創業知識的講述和培訓,忽視了對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培養,創業教育的理念還沒有融入學校的育人體系之中。
高技能人才創業能力培養的認識誤區許多高職院校把創業教育簡單理解成職業技能教育,把創業能力等同于創業技能;認為創業教育就是教會學生創辦企業或公司,以開展企業策劃大賽、組織學生參觀成功企業、創辦科技園等第二課堂的創業實踐活動作為培養創業技能的主要途徑。這種認識誤區不僅不利于創業教育的深入發展,而且還可能導致創業教育發展方向的偏離,使面向全體學生的綜合性教育淪為針對少數學生的技能教育。因此,在實施創業教育時,很多高職院校忽略了培養創業能力的深層基礎,沒有從根本上改革現有的專業教育和課程體系,脫離了基礎知識、專業教育和學科教育,孤立地進行創業技能訓練活動。雖然這些創業實踐活動對創業能力的培養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缺乏持續性。同時,由于一些創業實踐活動受資金、條件、專業的局限,往往把大多數學生排斥在創業教育之外,最終結果是人為地淡化了創業教育的深刻內涵。
高技能人才創業能力培養的課程單一創業教育只有納入教學體系才能實現規范化和系統性,目前高職院校這項工作還十分薄弱。開展創業教育,需要對現行教學進行系統改革,這不僅包括開設創業課程,還包括對專業課程及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許多院校對此力不從心。高技能人才創業能力培養的課程單一表現在:第一,因為創業教育沒有成熟的教材,講課難度大,導致教師積極性不高,講授此課程內容比較片面,往往只重創業意義、創業者素質等方面的內容,輕創業意識與能力培養,對類似企業冠名、公司注冊、資金來源等基本知識都未涉及;第二,高職院校設置的創業課程只在操作技能層面做文章,大多缺乏系統性、針對性和操作性,且未形成系統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體現不了創業教育思想;第三,很多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多是采用課堂講授的方式,偏重于理論教學,沒有或者是很少進行相關的實踐,學生不感興趣,也不能從中學到對進行創業實踐真正有價值的東西,致使創業教育流于形式。
高技能人才創業能力培養的師資薄弱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最大的問題是師資問題。目前,高職院校“雙師”是指專業教師既有教師資格證書,又是工程師的教師。他們有在企業頂崗工作、實習鍛煉和調研的經歷,專業知識也較為豐富。但對于從事創業教育的高職教師而言,即使具有“雙師”素質,也大都沒有受過系統的創業教育,普遍缺乏創業教育意識,更缺乏創業經歷和創業體驗,不熟悉企業的運作、發展、管理與經營,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更多傾向于理論說教,講不清企業的實際運作過程和操作環節,對學生缺乏吸引力,達不到實施創業教育的目的。創業教育師資力量的薄弱已經成為高技能人才創業能力培養的“瓶頸”。
高技能人才創業能力培養的實踐缺乏創業實踐是創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創業教育實效的基本途徑。創業實踐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創業目標和價值取向,增強創業能力,從而全面提升創業的綜合素質。從目前高職院校創業實踐開展情況來看,由于創業實踐的資金問題不易落實,“真刀真槍”的創業實踐很難開展?,F階段高職院校創業實踐大都以組織學生參觀企業、邀請專家召開講座、開展大學生創業大賽等活動為主,規模較小,也缺乏創業專家團隊針對學生在創業實踐中遭遇的具體問題進行個性化的指導,達不到提升高技能人才創業能力的目的。
高技能人才創業能力培養實施對策
正確定位,樹立創業意識高職院校在開展創業教育時,要正確定位,以充分挖掘學生潛力,樹立學生創業意識,提高學生自我就業能力為根本。高職創業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著眼點是培養高職生的創業基本素質和技能,使他們在校學習中就受到訓練和熏陶,能夠適應社會需求,畢業時找到謀生的職業,并在此基礎上創立自己的事業。因此,創業教育應是定位于幫助畢業生掌握自我就業的態度、知識和技能的教育。同時,在創業教育中,應著重樹立學生的創業意識,啟發他們產生創業的要求和愿望,把創業作為自己的職業選擇之一,將被動的就業觀念轉變為主動的創業觀念。
多措并舉,提高創業能力高職院校應通過實施多種舉措,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
1.課程結構模塊組合,培養專業能力。高職院校應致力于課程教學改革,構建“寬基礎、活模塊、人為本”的課程體系。針對職業崗位要求,以技術應用為核心,在通識教育課程、職業技術基礎課程、專業技術課程、職業能力課程、創業教育課程等主模塊基礎上形成可以靈活編排與組合的課程結構模塊。通識教育課程主模塊側重于打破專業局限,開闊知識視野,建立健康人生觀,培養科學文化精神,從而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積累發展后勁。職業技術基礎課程主模塊側重于使學生習得從事崗位所需的通用專業知識,為學生今后轉崗和繼續學習奠定知識與技能的“寬基礎”。專業技術課程主模塊側重于全方位訓練專業技能水平,使學生在“寬基礎”上又獲得“一?!钡纳疃葘W習機會,增強就業彈性和崗位適應性。職業能力課程主模塊側重于利用實踐教學環節對核心技術能力進行強化訓練,以崗位技能需求培養為落腳點,在“一?!狈较虻幕A上,突出“多能”。創業教育課程主模塊可由創業教育學科課程、活動課程、環境課程和創業實踐活動課程構成,融就業指導和創業教育課程為一體,從理論到實踐形成完整的課程體系,側重于為學生汲取創業基本知識,進行創業實踐提供條件。課程結構模塊化可以改變傳統教學課程剛性劃一的模式,增強課程的彈性,為學生提供不同的發展能力模塊,使學生能根據自身情況加以選擇,掌握從事多個職業必備的知識和技能,從而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奠定其創業的前提和基礎。
2.增強創業體驗,提升方法能力。高職院??赏ㄟ^與企業進行有效的校企合作,創辦“模擬創業企業”,為學生提供創業實戰演習場所?!澳M創業企業”就是在創業型企業中實踐模擬創業,從尋找商機開始,到制定創業計劃、組建創業團隊、進行創業融資和創業管理的全過程模擬,使學生從中得到真切的創業體驗?!澳M創業企業”的校企共建單位通常以民營企業為主,這有利于吸納成功的民營企業家成為學校創業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成員,以兼職教師身份走入課堂“現身說法”,以自身真實的創業案例研究為課題,與學生一起互動討論,進一步增強學生對創業的理性認識,了解創業的具體過程和政府的相關政策,體驗創業過程的艱辛與創業成功的喜悅,對創業有一個全方位的把握。高職院校應通過組織多種以自身創業體驗為主的活動,提升學生方法能力。
3.實訓結合社會實踐,鍛煉社會能力。高職院校可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通過學校與企業的密切聯系,在工學互動中使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實踐操作。在實訓平臺上引入企業5S管理,創設職業素質教育的企業環境,使學生能夠體驗企業的管理和文化,養成嚴格執行企業各種規章制度、工作程序和各項作業標準的良好習慣和作風,培養學生團結合作和自我約束的能力。高職院校還可安排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入社會進行模擬創業實踐,讓學生參觀考察各種類型的小企業,做社會調查,提出創業計劃,提高策劃能力。鼓勵和幫助學生從事勞務服務,增加閱歷,鍛煉心理承受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高職院校應通過各種創業實踐,引導學生了解市場、了解職業,從各方面與社會相銜接,積累經驗,鍛煉學生社會能力。
科學指導,培養創業心理品質創業指導是實施創業的重要保證,它能夠幫助學生認識自我、了解職業世界,促進學生自主創業。科學的創業指導絕非單純地提供信息,而應滲透于各門專業課程的教學之中,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創業心理品質為重點,提供自我發展與學習、吸取求職經驗等方面的綜合指導。創業心理品質由意志和情感組成,包括獨立性、冒險性、堅韌性、克制性、適應性和合作性。創業是艱苦的,中間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挫折,包括失敗,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創業成功的關鍵。在創業指導中,要培養學生自強、自立、自信、自主的精神,使他們學會克服不良品質和人格缺陷,形成吃苦耐勞、謙虛寬容,堅忍不拔的創業心理,以提高其對市場變化的心理應變能力,這是創業成功必不可少的心理力量。
參考文獻:
[1]王玉.創業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2]于連濤,劉偉.創新與創業教育[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4.
[3]張翠英.對加強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研究[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6,(5).
[4]王世華.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10).
[5]張麗蓉,等.高職高專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業能力的培養[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5,(17).
作者簡介:
胡清(1975—),女,江蘇蘇州人,碩士,蘇州市職業大學機電工程系科研秘書、工程師,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及教學管理。
陶亦亦(1963—),男,江蘇蘇州人,碩士,蘇州市職業大學機電工程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及機電控制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