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建辦學特色”是國家示范性高職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辦學特色是高職院校在長期辦學過程中積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優于其他學校的獨特優質風貌。本文從解讀辦學特色的內涵出發,分析了示范性高職辦學特色創建的誤區,并探討了示范性高職辦學特色的構建要素。
關鍵詞: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辦學特色;構建要素
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加快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將“創建辦學特色”作為重要的目標,用以引導高職院校重視學校的辦學定位,要求根據實際,辦出自己的特色,拿出自己的特色專業,體現行業特色,走特色發展之路,實現可持續發展。融合了“示范校建設使命、領導魅力與領導愿景、辦學理念和辦學模式”等方面因素的辦學特色是承建單位核心競爭力的源泉之一,具備不可復制性、不可模仿性和異質性。在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立項與建設實踐中,不少學校對辦學特色的理解存在偏差或誤區,在總結和提煉辦學特色過程中遇到了這樣或那樣的困惑。鑒于此,本文從解讀辦學特色的內涵出發,分析了示范性高職辦學特色創建的誤區,并探討了示范性高職辦學特色的構建要素。
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辦學特色的內涵
特色在客觀世界中普遍存在,在文化歷史中淵源悠久。世界是物質多樣性的統一,物質的多樣性揭示了客觀事物的差異性,即“事物的本身就包含有差別”。古人云:“物之不齊,物之情也”,生動地概括出事物之多樣性和差異之存在的哲理。而差異之下有特色,正所謂“事物之獨勝處曰特色,言其特別出色也”。詞典對“特色”的界定是:事物所表現的獨特的色彩、風格等,顯示出其外顯的特性。特色一則描述事物間的差異,即事物迥異于眾;二則表征著優良,即事物獨出于眾,有著顯著差異、明顯優勢及出類拔萃的意蘊,表明擁有與眾不同的品性與特質。其既有內在質的規定,又具外在現象的顯露。我們認為,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辦學特色是指立項國家示范建設的高職院校在長期辦學過程中積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優于其他學校的獨特優質風貌。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辦學特色兼有理論層面豐富的內涵和實踐層面實務的操作,其具體包含以下內涵:一是辦學特色是在長期辦學過程中積累形成的,它是客觀存在的,又是相對穩定的,需要加以凝練;二是辦學特色是與時俱進的,要能夠體現時代精神;三是辦學特色具有層次性,是和一個學校的辦學定位、辦學理念和傳統,尤其是和高職的“人才培養、科學技術研究、社會服務”三大功能密切關聯的;四是辦學特色要成效顯著,影響廣泛,要在校內形成高度共識,并得到社會認可。從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角度看,辦學特色不僅是學校的一個重要標識,也是學校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更是關系到學校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如果每一所示范性高職院校都辦出自己的特色,那么我國示范性高職院校整體就能呈現群芳爭艷、色彩斑斕的景象,形成中國特色的高等職業教育體系。
創建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辦學特色的誤區
從上述的解讀中可以看出,一所示范性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是以內隱的辦學理念和治校方略為靈魂,以外顯的人才培養模式及社會的服務輻射能力為標志的。它具有人無我有的獨特性質、人優我精的顯著業績及探索創新的內涵與標志。但從這兩年的實踐現實看,我國高職院校在如何創建示范性高職辦學特色的問題上還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
忽視辦學理念的凝練和提升辦學理念的重要性是促使辦學者不能老是重復過去,周而復始,而要給學校設定一個未來發展的遠景。美國著名的教育家、芝加哥大學前校長羅伯特·赫欽斯(Robert M. Hutchins)曾指出:“大學需要有一個目的,一個最終的遠景,如果它有一個遠景,校長就必須認出這一遠景;如果沒有遠景就是無目標性,就會導致大學的極端混亂。”注重品牌的示范性高職都具有不同凡響的、鮮明的辦學理念,都把鮮明的辦學特色構建在鮮明的辦學理念之上。而在我國示范性高職院校的建設中,由于很多示范性高職院校的辦學歷史不算長遠,往往不重視與時俱進的思謀、提升、凝練出科學而又鮮明的辦學理念,而只注重具體工作的布置和細小環節的操作,這無疑是本末倒置,使辦學特色猶如空中樓閣,或者說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根本不可能形成示范亮點和具有持久旺盛生命力的辦學特色。
把“大而全”作為辦學特色示范性高職辦學特色與其辦學規模無關。也就是說,不是示范性高職的規模越大辦學特色就越明顯。國外有些院校規模并不大,卻辦得很有特色。例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發展到現在,教師不足千人,學生不到萬人,規模不算大,但卻聲名鵲起、名震全球。還有一種誤解,認為學科齊全,學校綜合性強就有特色。實際上,一味追求專業的“大而全”、“多而廣”,而不顧辦學資源的支撐力和社會需求,無助于形成示范,更無助于示范性高職辦學特色的形成。而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的要求就明確提出了“高等職業院校不能求大求全,要根據實際,辦出自己的特色,拿出自己的特色專業,體現行業特色,實現可持續發展”。這充分說明,示范性高職不是規模大就有特色,也不是規模小就沒有特色。所以,高職院校在學科專業的設置上,應求其精,而非求其廣,在學校辦學發展上,應彰顯專業和類別的特質,而非貪大求綜。這是能否實現辦學特色的重點。
忽略學校文化建設,片面強調特色辦學特色的形成和提升需要有良好的文化環境,也需要作必要的創建。但這種創建是通過提煉成就和業績,從中總結出帶有規律性的道理以指導新的實踐,把特色建設得更突出,而不是憑空想象、刻意雕琢的。如果不注重學校文化的建設和長期的積淀,而刻意渲染一些東西,生拉硬套的去貼“特色”的優質標簽,企求從外表上去強調“特色”的招牌,這是毫無生命力的“特色”。一所學校最過硬、最有生命力和說服力的特色需要以學校文化建設為主,并在此基礎上滋生,這是對辦學特色最有力的支撐和最明確的詮釋,是不用刻意雕琢也能令人稱道的。像北大、清華、復旦、南開、浙大等一大批學校,他們的辦學特色已經成為各自的品牌,他們之所以成名,正是因為注重學校文化的建設,并注重在文化建設基礎上凝筑特色。這樣的辦學特色,不必勞心費神就做到了人皆認可。由此可以說,辦學特色是從文化建設鑄造出來的,也是從文化建設積累形成的。
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辦學特色構成要素
示范性高職的辦學特色有其獨特的理論和實踐價值,可以體現在以下四方面:
凝練辦學理念和文化精神,形成辦學特色辦學理念和文化精神是示范性高職關于辦學的指導思想、目標設計、角色定位等方面的理性認識與價值追求。它在示范建設的實踐中表現為在一定的辦學思想指導下長期形成的以校風、學風為主要形式的大學精神與獨特的公眾形象。形成科學正確的辦學理念,挖掘深厚的文化精神,可以奠定辦學特色選擇、設計的基礎。如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經過多年辦學實踐的積淀,形成了“傳承‘鐵兵’精神,服務鐵路建設”的辦學特色。把艱苦奮斗、志在四方的教育貫穿于學生教育全過程,走艱苦創業路,育志在四方人,培養“新時代的筑路先鋒”和“托起彩虹的年輕人”。又如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傳承與弘揚“敢為人先,特別能創業”的溫州人精神和永嘉學派“義利并舉”的文化精髓,通過“厚德長技”校訓的主題教育,把先進企業文化融入創業教育,引進校園,形成富有個性特點的辦學特色。
依托行業與專業領域,生成辦學特色示范性高職在生成辦學特色的過程中,緊貼行業發展,按照行業發展需要,緊扣行業特色,以滿足行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體現出很強的專業性,特色明顯。可以說,“依托行業與專業領域生成辦學特色是職業技術教育成功的源泉”。依托行業,發揮專業性強的優勢,也是形成品牌與特色的關鍵。以重點專業為中心,建立“專業群”,形成專業化優勢。行業的優勢是專業化,示范性高職的辦學特色可以按照行業的要求,專業設置實現相對集中化。集中師資、設備、經費等資源,辦出“品牌”效應的優勢專業。如機電類示范性高職,大多形成以機電類為主兼顧經貿與計算機信息類專業框架。筆者所在的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就是緊緊依托柳州第二產業如機械制造、冶金優勢等來發展和壯大的。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充分挖掘行業辦學優勢,恪守“以服務浙江機電制造業為己任”的辦學使命,致力于培養制造業高技能人才而重點打造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數控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等具有鮮明特色和優勢的品牌專業。又如,北京電子科技職業技術學院立足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創建以服務于IT領域為主的北京高新技術產業的人才培養基地,重點發展電子類帶有鮮明的顯著的行業特色的專業。
利用地域差異及存在的社會服務空間,成就辦學特色各個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的地域分布不同決定了其可以依托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經濟建設等條件的差異。地域因素是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創建辦學特色的沃土,可以為示范性高職提供最具特色、最易轉化的服務空間。針對這些服務空間進行研究利用,不僅能成就辦學特色,還能夠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并得到社會的認可,提高社會認同度,增強社會服務輻射能力。筆者所在的示范性高職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就是充分利用柳州市第二產業發展與改造所造就的巨大服務空間,著力增強社會服務輻射能力的。長春職院圍繞長春作為吉林省老工業基地的地域特點,充分利用長春在職業教育師資培訓、職業教育培訓,技能鑒定與服務方面所存在的服務空間。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依托蘇州工業園區的強大地域背景,根據園區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需求,致力于為園區先進制造類的外資企業和世界500強企業培養優秀技術員工,實施專業開發和課程體系設計,并利用處于蘇州工業園區核心地帶的先天地域優勢,拓展學院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深入空間。這些都是充分依托地域優勢造就服務空間的典型案例,利用社會資源,資源共享、互利互動、創出辦學特色。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體現辦學特色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學習理論指導下,各要素之間穩定的關系和活動進程的結構形式。通俗地說,就是人才培養流程及其規格。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是注重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實驗、實訓、實習是幾個關鍵環節,示范高職都把工學結合作為示范建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以此形成辦學特色。例如,有些示范高職在學生大二階段就確定工作單位、課程設置和企業合作,邊學習邊實習。這種“三明治式”式的人才培養模式,是校企合作的有效嘗試,不但可以解決教學和社會脫節問題,同時又拓寬了學生的就業渠道。學生每個月3周在學校上課,一周去企業實踐,教學和實踐緊密結合。如黑龍江農業職院的設施農業生產技術專業深化與哈爾濱市農科院的合作,采取“校內培養+農科院培養+企業頂崗實習”的“校農聯合培養”人才培養模式,培養設施農業生產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不僅可以“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還可促進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使教學過程更具開放性、實用性和職業性,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體現了示范性高職的辦學特色。
總之,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走特色之路謀發展,靠特色取勝贏競爭,這既是當前示范性高職發展不爭的事實,也是越來越多的示范性高職堅持推行的一大戰略。一所示范性高職的辦學特色,是學校發展的基石和靈魂,它決定著一所高職院校院校辦學的品位、層次和潛力。在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的推進過程中,我們必須下功夫去研究、培植和彰顯其辦學特色,以確保其成為“改革的示范、發展的示范、管理的示范”。
參考文獻:
[1]楚金華.基于行動研究理論視角的高職示范校建設概念模型[J].職教論壇,2008,(1).
[2]李明.談大學特色與大學評估[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7,(7).
[3]左家奇.依托行業與先進制造業 突出工科高職辦學特色[J].中國高等教育,2006,(15).
[4]潘春勝.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突出高職辦學特色[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19).
作者簡介:
楊祖憲(1950—),男,山東范縣人,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管理研究。
邱福明(1982—),男,江西于都人,碩士,柳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課程與教學論、職業教育課程與教學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