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畜牧獸醫專業的設置應以市場為導向,采用長、短期培養相結合,計劃培養、委托培養、崗位培訓等多種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相結合的模式,按照行業總體規劃與市場需求設置專業,為牧業現代化培養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專業崗位的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
關鍵詞:農業中職;畜牧獸醫;專業設置
畜牧獸醫專業是強調能力教育體系的專業技術學科。隨著社會經濟體制的轉軌,牧業的生產方式由分散飼養向集約化飼養方式轉變,人才培養也應由培養專業型人才向培養應用型人才轉變,辦學方向也應由學科型教育向以培養能力為基礎的實踐型教育轉變,要根據市場的需要培養學生的畜牧獸醫職業崗位綜合能力。
畜牧獸醫專業的培養目標
中等農業職業教育畜牧獸醫專業應招收一定知識層次的學生,經過理論學習與實踐教學,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同時,采用以實踐教學為主的教學模式,配合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符合21世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業建設要求的、具備綜合職業能力與較高素質的、直接參與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的應用型人才。具體培養目標如下:
1.按照“十一五”牧業發展總體規劃及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招收初中畢業生,經過3~4年的畜牧獸醫專業教育,將學生培養成系統掌握專業(動物飼養、動物醫學、牧業經濟等)基本理論、熟練掌握本專業基本技能的中級專業技術型實用人才與經營管理人才。

2.根據本專業的市場需求與崗位需要,按照市場需求的專業崗位(如畜牧技術員、飼料生產技術員、繁改技術員、獸醫技術員、檢疫技術員、牧場管理員、畜牧物資生產營銷員等)設置專業,經過1~3年的專業教育,培養出基本掌握本崗位基本理論、熟練掌握本崗位基本技能的初級專業技術型實用人才。
3.根據生產崗位單方面專業人才(如飼料檢驗、肉類檢疫、肉牛飼養、奶牛飼養、蛋雞飼養、肉雞飼養、寵物醫療、獸藥生產、飼料經營等)的需求及崗位需要的專業知識范圍,確定培養時間及內容,有針對性地培養適應職業崗位需要的技術實用型人才,并使其盡快進入角色,更好地適應本職工作需要。三種類型人才的培養與目標比較如表1所示。
畜牧獸醫專業的設置
畜牧獸醫專業職業教育應以服務當地經濟與社會發展、培養一線長期或急需人才為己任。在專業設置方面,應考慮專業的優勢,辦出名牌與特色,要著眼市場變化,及時增設新的專業,根據市場的實際需求,做到長線專業與短線專業相結合。應以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為目的,采用常規教學與靈活培訓等多種教學形式設置市場需要的多種專業。具體專業設置如表2、表3所示。
畜牧獸醫短線專業可根據市場需要的專業知識范圍設定專業及學習時間。對于長線專業(初中生、3~4年制)的學生,應在強調知識實用性的基礎上,做到理論與實踐兼顧,知識與技能結合,以實踐教學為主,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力求做到學以致用。教師應在向學生傳授技能的同時傳授知識,實地指導生產與經營,使學生既學到理論知識,又能直接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增加感性認識,掌握生產技能,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在掌握生產技能的基礎上,學習相關的專業理論,使培養的學生真正能夠滿足畜牧獸醫職業的需要。對于根據市場需要確定專業及根據工作崗位需求確定專業的學生,應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主要培養學生需要掌握的專業技能。
畜牧獸醫專業的課程
畜牧獸醫職業教育源于職業,服務于職業。不論何種形式的職業教育,都具有共同的特點,即基本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知識,熟練掌握本專業、本崗位所需的專業技能。專業課程設置要根據所需專業知識的層次、種類與崗位需要而定,要突出專業特點,重點是本專業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培養(實際動手能力)。專業基礎理論知識應以實用技能要求為范圍,以“夠用”為度。在強調實踐教學的同時,應考慮到人才綜合素質培養與人才自身潛能的發揮。

專業設置應根據專業技術的實際需要調整課程內容與深淺度,根據專業崗位需要掌握的技能范圍確定需要掌握的專業課程的內容。要調整理論與實踐的課時比例,根據專業的不同特點,使實踐課程的比例達到總課時的40%,隨著教學實習條件的完備,應逐漸達到60%。對于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技術,應結合實踐學習專業理論。
以實踐教學為主的培養模式需要的環境
以實踐教學為主的培養模式就是要大力加強學生的專業基本技能訓練,訓練方法可以概括為理論描述、圖片感知、動畫識別、模擬訓練、實際操作。通過訓練,使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所訓練的專業技能從引導操作到獨立操作。為此,需要從以下方面提供教學環境保證:
1.要建設具有代表性的實習場地(如養殖場、獸醫院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習場所。
2.要建設專業門類齊全的實驗中心,以全面適應學生實驗的需要。
3.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滿足實訓需要的“雙師型”實驗實習指導教師隊伍。
4.要建立專業技能模擬訓練基地,配備比較先進的模擬教具及訓練設備,以適應學生實際操作技能訓練的需要。
5.要加強電教隊伍及設施建設,為開展形象化教學積累素材(如典型飼養場、典型病例、典型操作技術規程等),創造條件。要逐漸形成形象化教學資料體系,使之真正體現出寓教于樂。還要廣辟實習場所,廣泛建立場校結合、研校結合型教學基地。
6.要增加實踐技能培養經費的投入,畜牧獸醫專業技能培訓需要模擬教具、一定數量的實習實驗動物及實習條件等,因此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為確保實訓的順利進行,有必要提高實習實驗經費的收費標準,同時應努力做到產教結合,在實訓過程中創造經濟效益。
小結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發展的具體運作方式,也是畜牧業由分散飼養向集約化飼養方式轉變的過程。因此,畜牧獸醫專業的設置也應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采用長、短期培養相結合的方式,在滿足實際需要的同時,為今后的畜牧獸醫行業發展提供適宜的人才儲備。
隨著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畜牧業生產也要從單純的經濟效益生產向綠色無公害可持續的生產方式轉變。為培養出市場需要的專業技術人才,應根據市場需要的綠色無公害專業生產的內容確定培養時間、應掌握的專業技能的范圍及專業理論的深度。
中等農業職業教育畜牧獸醫專業設置模式應以市場為導向,采用計劃培養、委托培養、崗位培訓等多種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相結合的辦學模式,根據行業總體規劃與市場需求設置專業,以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為核心,為牧業現代化培養出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專業崗位的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更好地為綠色環保可持續的牧業經濟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熊川武,等.實踐教育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吳映輝,等.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08,(6).
作者簡介:
孟昭仁(1955—),男,吉林長春人,吉林省長春市農業學校牧醫教研室高級畜牧師,主要從事畜牧業教學與生產研究。
潘丹丹,女,碩士,長春市農業學校牧醫教研室高級講師,主要從事畜牧業教學與生產研究。
黃春龍,男,碩士,長春市農業學校牧醫教研室高級講師,主要從事畜牧業教學與生產研究。
(本欄責任編輯: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