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程序設計是計算機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是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必修課,學會運用程序設計語言編程解決實際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職中生學習基礎普遍較差,利用傳統的循序漸進式的教學方法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可利用行為導向教學法進行程序設計教學,以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中職;程序設計教學;行為導向教學法;行為導向教學法
程序設計是計算機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是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必修課。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語言(如VB、VFP等)集知識與技能于一體,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既包含了早期高級語言的基本格式,又結合了Windows操作系統圖形界面直觀的優勢,深受學生的歡迎。但它要求學生既要學好理論知識,又要掌握實際操作技能,由于職中生學習基礎普遍較差,按傳統的循序漸進式的教學方法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筆者擬以《Visual FoxPro程序設計》為例,探討運用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人的發展為本位的“行為導向教學法”進行程序設計課程教學的途徑。
行為導向教學法的基本理論
行為導向教學法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的聯邦德國,經過二十多年的探索,于1999年以法律形式確定為職業教育的基本教學方法,并在全國推廣。由于這種教學方法對于培養人的全面素質與綜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效果非常突出,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國的職業教育、技工教育和職業培訓所采用。
行為導向教學法是以行為為目標導向,學生的學習是用心、用手、用腦進行的過程。行為導向教學法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即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工作”為目標開展教學活動,教學通常是圍繞某一課題、案例或項目開展,以“學習任務”為載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整個教學過程是一個包括獲取信息、制定計劃、做出決定、實施計劃、評定成績等環節在內的完整的行為模式。
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實施行為導向教學法的可行性
傳統教學模式在程序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目前,計算機程序設計類教材的編寫與其他專業教材類似,注重教材章節的完整性、邏輯性和系統性,教學內容大多以線性方式展開,適用于循序漸進式的傳統教學模式,以《Visual FoxPro程序設計》教材為例,教材的編寫順序是:數據庫理論→數據庫基本概念→函數、變量、表達式→項目文件→數據庫、數據表→基本操作命令→查詢→視圖→報表、標簽→表單→菜單→應用程序實例。因為職中生學習基礎較差(特別是對英語和數學兩門課程),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對教材進行處理,不在教學方法上加以改進,根據傳統的教學模式照本宣科,按章節授課,學生只能越學越感到枯燥,越學越沒興趣,聽課的學生也就越來越少,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就無從談起。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行為導向教學法,淡化知識的系統性與連貫性,從學生身邊的事例入手,在綜合運用中傳授知識,不僅可以使學生學會程序設計知識,激發學習興趣,而且可以培養學生運用程序設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舉一反三、學以致用的目的。因此,在職中的程序設計教學中采用行為導向教學法非常有必要。
實施行為導向教學法的可行性程序設計課程的理論性與實踐性都較強,如《Visual FoxPro程序設計》涉及許多抽象的術語,如類、對象、方法、過程、語句、控件等等。由于學生理解能力有限,教師照本宣科,只能事倍功半。而如果采用行為導向教學法進行教學,結合學生身邊實際的“案例”或“項目”開展教學,讓學生在操作實踐中掌握知識,就可以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如可以“制作學生校卡”為案例,讓學生學習標簽的相關知識,也可以開發“學籍管理系統”為綜合項目,分別以“登錄界面”、“查詢界面”等為分項目進行教學,讓學生學習相關的基礎知識(如在設計“登錄界面”的項目中,學生可以掌握文本框、標簽、命令按鈕、屬性設置、變量命名規則、賦值語句、事件、方法等相關知識)。對于這種來源于學生身邊且目標明確的事例,學生參與的主動性會很強,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行為導向教學法的基本原理
行為導向教學法并不是一種具體的、簡單的教學方法,而是一種以發展學生能力為本的教學方法體系,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教學,并在活動中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使學生在用心、用手、用腦的主動過程中進行學習。其基本教學結構如下表所示。

行為導向教學法的實施
行為導向教學法包括“大腦風暴”法、卡片展示法、任務教學法、項目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模擬教學法、現代四階段教學法等多種具體的教學方法。對程序設計課程而言,采用任務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及項目教學法比較符合職中生的實際。
任務教學法任務教學法是以工作任務為核心訓練專業技能,從而構建專業理論知識的教學方法。“基于工作任務”是這種教學方法的核心思想。從職業教育的角度看,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就要做到課程內容與工作任務密切聯系,從課程中應能找到知識與工作任務的清晰聯系。因此,在教學中必須使學生形成任務意識,在頭腦中建立以工作任務為核心的知識結構,將知識與任務整合起來。例如,用表單設計一個系統登錄界面,教師對系統登錄界面進行分析,對控件使用進行演示,讓學生與教師一起完成,然后組織學生討論、思考,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歸納和小結。這種在應用中學習相關知識的方法,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案例教學法主要是通過案例分析與研究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建構專業知識。由于職中生學習基礎普遍較差,在VFP教學中講授控件等內容時,如果像教材那樣把控件、對象、屬性、事件等一大堆概念放在一起進行講授,學生不具備相關知識,要完全理解這些概念就比較困難,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要使學生領會這些抽象的概念,應采用生動有趣的案例引入一個個知識點,在每個案例中適時、適量地滲透相關的概念和知識,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逐漸自然地體會控件、對象、屬性、事件的概念,輕松地獲取新知識。例如,設計學生校卡,在準備階段,可要求學生觀察校卡包含的信息(如學號、姓名、班級、照片等);在分析階段,可設計相應的數據表結構,錄入數據,教師介紹表單(或標簽)的相關知識;在設計階段,可利用表單(或標簽)設計,打印標簽;在評價階段,由于每個學生在內心深處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贊許,因此評價學生的成果時應多鼓勵,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潛能的目的;在總結階段,應使學生所學的知識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論認識,使所學知識系統化。
項目教學法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將具體項目交給學生自己完成的教學方法,學生在收集信息、設計方案、實施方案、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和掌握知識,程序設計的綜合應用部分的內容非常適合運用項目教學法。具體實施流程如下:明確項目任務,教師分析,學生討論;學生制定完成任務的計劃,教師審查并給予指導;實施計劃,學生分組并明確組內分工,合作完成;檢查評估,學生自我評估與教師評價相結合。例如,在《Visual FoxPro程序設計》教學初期,教師可展示一個完整的、來源于學生生活中的項目(如學籍管理系統)。(1)教師先演示,然后學生進行思考,分析課題,畫出結構圖,從而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2)學生分組討論,制定本組學習計劃,將項目分給組內學生,并提出完成各子項目的時間。(3)實施計劃,各小組組長在每一子項目完成之后匯報本組學生完成情況,以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及時修正教學目標。(4)對各組學生完成的子項目進行及時評價,先由學生采用自評與互評結合的方法,對完成效果給予評價,然后由教師進行總體評價。

實施行為導向教學法的效果
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行為導向教學法是以行為為導向,以學生積極參與為核心,加上教師對學生完成成果的激勵性評價,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的主動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與學習興趣。
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一個項目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學生在參與過程中不但需要親自動手、動腦,還需要相互討論、相互協作,有利于增強班級同學之間的凝聚力,增強團隊意識,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行為導向教學法遵循從感性知識到理性知識、從理性知識到實際應用的認知規律,即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學生之間通過團結協作、交流討論及探究,不但可以提高對問題的洞察力、分析能力、歸納總結能力,還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習的自信心,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采用行為導向教學法,可拓寬學生的視野,改變原先死記硬背的學習狀況,代之以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自己總結和歸納,根據具體問題找出解決的方法,為學生創造潛能的發揮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總之,行為導向教學法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在主動用腦、用手的過程中積極參與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開辟了一條從課堂走向實踐的途徑,為知識向能力的轉化鋪設了通道。因此,可以使程序設計課程教學取得突破性進展,從而改變教學的被動局面,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盧湘鴻.Visual FoxPro 6.0數據庫與程序設計[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3.
[2]宋立智.舉一反三——Visuaal FoxPro數據庫編程實戰訓練[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
李應發(1965—),男,重慶市人,廣東省中山市東鳳鎮理工學校中學一級教師,主要從事中等職業教育教學。
(本文責任編輯: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