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鉗工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怎樣消除學生的心理疲勞,本文結合教學實踐論述并分析了在新的形勢下如何進行傳統教學模式的變革。
關鍵詞:鉗工技能;實習教學
學生從初中走進高職學習,極少或從未接觸過鉗工,其工藝知識、操作技能幾乎為空白。在鉗工技能的學習和學習興趣、生理、心理上,學生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差異。在近幾年鉗工教學中,教師一味地強調鉗工訓練階段必須加強學生鉗工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加深對工具及所用設備的認識,了解其用途及正確的使用方法。而忽略了對學生進行鉗工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消除學生學習時生理、心理上的疲勞,也忽略了在新的形勢下,隨著鉗工工藝和知識的進步,鉗工教學模式也應當進行新的變革。筆者結合教學實踐,以較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對鉗工教學進行了反思。
培養學生對鉗工技能的學習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最好的學習動因是學員對所學材料的內在興趣?!迸d趣可以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和學習的積極性。長期以來,傳統的鉗工教學實習模式讓學生感覺到枯燥乏味;空洞的理論知識、機械單調的訓練、缺乏新意的課題,總讓學生處于被動的接受狀態;學生缺乏主動獲取知識的積極性。面對這些問題,教師要注意分析學生的思想動態,適時帶領學生參觀高年級學生的鉗工實習作品,多參加校內外舉辦的鉗工技能比賽,激發學生對鉗工的學習興趣。正確引導學生,帶著興趣學習,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學生在接觸鉗工技能訓練之前,基本上都沒有或者很少接觸鉗工操作,對鉗工操作感到很新奇。通過參觀,學生會覺得鉗工操作既有新意,又很簡單。但在具體的學習和操作過程中,學生了解到考工、考級及企業用人標準要求,又會認為鉗工專業很難,尺寸精度要求、尺寸配合、裝配、定位誤差等等問題,時常困擾著剛剛接觸鉗工操作的學生。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引導,要加強學生基礎訓練,要注意師生互動。既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又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正確引導學生,讓學生帶著興趣主動學習。
消除學生在鉗工實習中的疲勞
剛開始學習時,學生的學習目的不是很明確,學習熱情高漲,但時間長了,就出現學習疲勞,慢慢地學生就失去了學習方向。所以,在實訓實習教學中,教師應當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是以就業為導向、以企業用人標準為依據,讓學生掌握一技之長,將來立足社會,回饋社會。學生的學習目的明確了,才能保持長久的學習熱情。
當學生在鉗工練習中出現疲勞時,一方面,是身體上的疲勞,另一方面,是心理上的疲勞。教師要及時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作出調整??梢赃m當地調節實訓強度和難度,調整實訓課題,增加實訓課題的趣味性,讓學生有成就感;適時對學生進行心理上的疏導,注重勞逸結合;科學合理地分配教學演示和實訓操作時間,統籌兼顧理論教學與技能訓練之間的時間分配,各種技能之間合理交叉訓練,只有這樣,才能保持學生長久高效的實習實訓效果。
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當今社會是信息多元化社會,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當今教學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進行適時的變革,才能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增強鉗工實習中的個性化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將會涉及大量的操作性內容,對男生、女生,體能強壯、體能弱小的學生,不能一概而論。在實習實訓內容的掌握上,學生不可能都在同一個層次上,教師要關注學生練習和掌握的情況,根據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具體對待。對已經掌握的學生,教師要保證他們有事情可做,及時調整進度,逐步加大難度,讓他們知道學無止境,既不能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又不能讓他們滋生出“我已經會了”的滿足情緒;對掌握得比較慢的學生,教師應該重點加強指導,幫助學生分析原因,必要時可以多給學生練習的時間和空間,不要讓學生覺得自己跟不上實習實訓進度而出現厭學的情緒。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整體的學習進度,完成考工考級任務,同時,又能培養出技能尖子,為學生將來參加技能競賽打下良好的基礎。在鉗工實習實訓備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制定相關課題練習的評分標準,學生可以參照評分標準自我衡量,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進行調整,及時改進;教師可以根據評分標準,對學生的作業進行相關的評價、適當的點評,幫助學生分析原因,找出不足,做到共同進步。
給學生足夠的自我支配空間在鉗工實習實訓過程中,要給學生足夠的支配時間。在安排相關實訓課題的時候,先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討論,讓學生開動腦筋分析加工方法,制定加工工藝卡,然后再經過教師簡單講解,學生再開始實訓。在鉗工實訓過程中,因為鉗工實習體能消耗較大,要根據鉗工訓練的特點,適時安排學生一定的自由支配時間,讓學生自我調整以便更好地訓練。同時,在實訓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通過對有選擇的、重要的、關鍵性內容的討論,使學生能夠彼此交流實訓體會,從多角度體會到實訓內容,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在實訓結束后,還要安排學生對實訓工件進行互評,通過互評,學生可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后再經過教師講評,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言傳身教,注重示范教育效應作為教師,要積極參加繼續教育學習,參加專業培訓,提高自身能力;要及時收集更多的新信息,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應靈活地將現代信息和科技充實到教學中,以填補書本的空缺,擴大學生的視野;作為教師,還要具備敬業精神和較高的專業水平,注重言傳身教,以嚴肅、科學的工作態度給學生作出良好的示范,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注意實習操作規范的養成,通過科學訓練,熟能生巧,循序漸進,使學生逐步培養出一定的感覺技能,工作做到精益求精。
參考文獻:
[1]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教材辦公室.鉗工工藝學[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
[2]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教材辦公室.鉗工技能訓練[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
毛國明(1972—),男,江蘇南通人,南通廣播電視大學海安分校助理講師,研究方向為機電類課程教學。
(本文責任編輯:尚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