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對教育環境、教育對象的變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適應新情況,充分利用網絡本身的優勢,牢牢把握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用先進文化占領校園文化和網絡教育陣地,使網絡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教育
近年來,網絡文化以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廣、滲透作用大等顯著特征,對豐富高校學生校園文化生活,拓寬學生學習成才渠道,加大與外界信息交流等起到了促進作用。作為社會中最具活力和創造力的青年群體,大學生是互聯網發展的最大受益者,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隨著社會的發展,高校的教育環境和德育對象也在發生著變化。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面對面說教為主,氣氛沉悶,缺乏新意。而今,互聯網資源共享、時效性強的特點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開辟了新陣地。高校教育環境發生了哪些變化,高校教育對象發生了哪些變化,怎樣掌握網絡教育的主動權來應對這些變化,成為新時期高校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焦點。
高校教育環境發生變化
新世紀、新階段,高校教育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從國際上看,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繼續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西方思想觀念的涌入在社會、政治、思想、文化等領域產生影響。國內處在一個改革、調整、發展、變化的重要歷史時期,思想文化領域面臨著種種變化。隨著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也日益增強,各種思想觀念相互交織,各種文化相互激蕩,這種變化趨勢從總體上講是積極的,為青年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了更加廣闊的空間,與社會進步相適應的新思想、新觀念正在豐富著青年學生的精神世界。高校教育面對社會開放和價值多元的現實,面對國際背景、經濟基礎、體制環境、社會條件、傳播手段的深刻變化,面對青年學生求新、求樂、求知、求助的各種需要,在思想觀念、內容方法、管理運行諸多方面還不適應。高校教育應認真研究新情況、新問題,正視道德沖突,解決道德困惑,幫助學生分辨是非,學會判斷和選擇。應更好地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
高校教育對象發生變化
當代青年學生出生在改革開放年代,成長于社會轉型時期,他們的心理狀況、接受能力、欣賞水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接受信息、學習知識、休閑娛樂的方式方法與手段發生了很大變化,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明顯增強,青年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行為呈現許多新特點。
在思想上,正在向理性面對社會現實轉變面對社會多變的現實,高校學生的政治意識與理想激情逐漸被理智、客觀、冷靜、現實的頭腦所取代,觀察問題、處理問題更多地以社會需求、市場經濟、個體發展為標準。其中,一部分人評判事物有偏激和“灰色”傾向。
在生活上,經歷單純,缺少磨煉由于生活經歷的單純和價值環境的復雜,他們中不少人存在認知與行為的背離。他們主流積極,亮點突出,但由于多數是獨生子女,缺乏艱苦生活磨煉,心理承受能力較差。他們初步具備了一些現代性的思想品質,但科學精神、人文素養、公德意識、心理素質還有欠缺。有些學生自我意識強烈,集體觀念、團隊精神、大局意識、社會整體意識缺乏;有些學生面對復雜社會,面對激烈競爭,面對將來擇業,表現出心理脆弱,信心不足,適應能力差。
在行為上,于體驗中接受真知青年學生主體性、選擇性、觀點多樣性特點突出。他們更加關注社會生活和講求實效,更加注重主體的自我感受,更善于獨立思考,更希望在平等的交流中追求真理,更喜歡在對社會現實的思考中選擇真知。
把握網絡主動權,積極占領網絡教育陣地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互聯網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意義,它為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新舞臺。毋庸置疑,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我們不得不面對由此產生的負面影響及挑戰。我們必須揚長避短,充分利用網絡本身的優勢,變不利為有利,廣泛宣傳正確的觀念,在網上形成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牢牢把握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如果不用先進文化去占領,低級頹廢的精神垃圾就會乘虛而入。面對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校園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適應變化了的新情況,必須樹立強烈的占領意識,用先進文化去占領校園網絡文化陣地。
牢牢把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首先要樹立占領意識網絡文化陣地同任何思想陣地一樣,在社會信息化的變革中,各種信息一起向我們涌來,校內外、國內外廣泛交流,使大學生生活學習趨向開放化、多維化。面對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校園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還不能夠適應變化了的新情況。因此,必須樹立強烈的占領意識,用先進文化去占領校園網絡文化陣地,使校園網絡文化步入健康發展的軌道。
使網絡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是把握主動權的關鍵環節要著眼建設先進校園文化的需要,大力弘揚主旋律。要讓先進的、積極的、重要的思想通過網絡進入學生頭腦,使之成為大學生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要不斷強化利用校園局域網為大學生學習和生活提供保障服務的意識,建設好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于一體的主題教育網站或網頁,積極開展生動活潑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實現寓教于樂,形成網上網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還要密切關注網上動態,加大與大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貼近青年實際、貼近青年思想、貼近校園生活,及時了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積極回答和解決他們提出的各種問題,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運用技術、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強網絡管理,嚴防各種有害信息在網上傳播網絡文化這把“雙刃劍”在帶來文明的同時,也嚴重污染了網絡文化環境。運用技術、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強網絡管理,嚴防各種有害信息在網上傳播,牢牢把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是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緊迫任務。具體措施有:積極倡導“文明上網”活動,加強對大學生的正面引導,讓大學生做到不瀏覽、不復制、不傳播有害信息;采取一切有力措施,如構建防火墻等,凈化網絡文化環境,及時清除“信息垃圾”,保護大學生免受有害信息的影響;不斷提高大學生上網獲取信息、交流信息與處理信息的能力,使他們能夠合理使用、占有網絡資源,讓網絡成為大學生學習的園地和成才的基地。只有做到有堵有疏,趨利避害,才能真正發揮互聯網的積極作用,用好用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陣地。
多種渠道、多種形式地推進校園網絡文化的深入發展(1)從學生最關心的問題入手,多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多聯系學生身邊的事例,多用疏導、民主討論、學生參與的方法,多用學生的語言,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理念,有效增強網絡文化的針對性、實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在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學校校園網的首頁上,“校長信箱”被擺在明顯位置。把“校長信箱”從校園角落搬到熱鬧的網上,使原本被學生忽視的信箱變成向校領導提出意見、發表建議的好地方。(2)將網絡變成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幫手。與中小學相比,大學對學生的管理較為寬松。這雖然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自由,但也使教師與學生的交流相對較少,無法真正了解學生內心的想法和要求。現在,要轉變思路,利用互聯網方便快捷、覆蓋面廣的優勢,把網絡變成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幫手。想跟教師交流嗎?有問題向教師反映嗎?請到這里來。在“心靈對話”論壇里,教師介紹學校相關政策及規定,對學生進行宣傳和引導。一句話也許就能拉近學生與教師及輔導員的距離,學生與教師的溝通也變得簡單而方便。目前,許多高校都建立了思想教育類的專門網站,各高校通過網站開辟豐富多彩的思想教育欄目和工作信箱、BBS等形式,根據學生關心的問題及時提供幫助和指導,大大增強了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如清華大學“紅色網站”、北京大學“紅旗在線”、北京工業大學“工大廣場”等一批在全國高校有影響的品牌站點。上海同濟大學黨委宣傳部以“理論鑄就靈魂、知識成就未來”為口號創辦的“同濟方舟”網站,成為通過網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典型例子。“理論研究”、“黨建園地”、“時事辭典”等一個個內容充實、圖文并茂的欄目,一方面向大學生傳達黨和國家在思想理論戰線的新動態,另一方面把學校定期開展的黨員、團員活動以及學習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等一系列活動內容在校園網上進行專題發布,從而深化了思想政治學習。此外,北京大學的“紅旗在線”、南開大學的“覺悟網”等,都是由學生自發創辦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站。這類網站以生動活潑的形式進行網上宣傳,用正確的輿論引導學生,為開展學生黨建工作、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舞臺。
我國高等教育正進入一個快速成長的階段。在當今形勢下,必須適應新情況,充分利用網絡本身的優勢,牢牢把握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用先進文化占領高校校園文化陣地。
參考文獻:
[1]周玲.淺談高校網絡教育[J].沈陽干部學刊,2005,(6).
[2]秦磊.我國高校網絡教育的現狀與對策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4.
[3]金琴.提高網絡教育資源利用效率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4.
作者簡介:
魏兵(1969—),男,天津市人,天津工程師范學院助理政工師,主要從事宣傳與攝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