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新疆幾所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專業2008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的問卷調查,結合該專業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狀況,圍繞著培養目標、建立就業指導體系、課程體系改革和教育教學方法創新等與畢業生成長成才密切相關的內容,對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建議。
關鍵詞: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就業心理;教育改革
在新的就業形勢下,區域高校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有何特點?他們的就業心理如何?為此,筆者對新疆4所具有土木工程專業的高校460名2008屆大學生的就業心理進行了無記名問卷調查,收回問卷418份。以量化數據和客觀的定性資料來描述大學畢業生的狀況。
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的特點
畢業生走向的多極化調查顯示,面對就業市場相對供過于求的局面,29.4%的畢業生打算考研,4.1%的畢業生選擇出國深造,0.6%的學生雖然條件不允許,還是希望進一步尋找機會深造,1.8%的學生可能選擇自主創業,選擇直接就業的占64.1%(遠遠低于2007年79.4%的水平),反映出當前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就業思想尚未成熟,缺乏合理的職業規劃。在考研的本科畢業生當中,有72%的學生是為了提高就業競爭力,也有17%的人有志于學術研究,9.8%是為了改變專業。可見,當前學生的就業壓力仍然很大,考研只是一種無奈的選擇,有志于學術研究的學生仍然很少。
畢業生價值取向多元化由于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 國際化進程加速、新舊觀念碰撞和中外文化反差等原因,畢業生的價值取向呈現多元化趨勢,他們愿意從事的職業依次是:工程師(64.8%)、管理人員(18.1%)、商人(8.8%)、科研人員(3.8%)、教師(1.7%),2.8%的學生選擇了其他職業,只有3.5%的學生選擇了去民營鄉鎮企業工作(如表1)。
畢業生就業意識主體化大學畢業生就業意識主體化體現在其擇業過程中的風險意識、開拓精神和競爭意識的增強。如表2。絕大多數畢業生開始注重就業發展前景和個人價值的實現。在擇業過程中,59.2%的畢業生會積極主動地爭取用人單位的信任,而希望由學校向用人單位推薦的畢業生僅占39.6%。這說明以往的擇業觀正在被自主自強、自我創新的風險擇業觀所取代。
畢業生知識結構的動態不良性(1)知識面狹窄。文理分割嚴重,學習局限于某一感興趣的領域,缺少基礎的、必要的理論知識修養。(2)知識陳舊率高。由于教材、教學內容陳舊,教學大綱系統性、科學性不強,學生自學能力較差,導致畢業生形成單一線型的低功能知識結構體系,妨礙了知識更新和發展。(3)知識運用能力差。其中,對知識運用很熟悉的為5.6%;了解但不具體的為72.9%;有模糊印象的為15.3%;很少涉及的為5.6%;沒聽說過的為0.6%。
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
就業指導的系統性不足目前,畢業生就業指導課程主要是對就業形勢進行分析和教給畢業生一些求職技巧,以提高就業率,這遠遠不能適應就業形勢發展的需要。在本次問卷調查中,13.1%的畢業生反映在擇業過程中知識面不足,5.5%的畢業生反映口才欠佳是自己的最大障礙,22.4%和7.8%的畢業生反映存在社交和心理素質方面的缺陷。而在被調查的畢業生中,認為熱愛自己所學專業的只有13.2%,33.9%的畢業生不喜歡所學專業或對所學專業沒感覺。這也是學生課堂紀律不好、學習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原因之一。
學科課程設置不合理大學生的知識結構是由一系列課程來完成的,而課程設置的主要依據是教育目標,即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土木工程專業是開放性較強的專業,因此,所培養的人才應該具有廣博的學識,具備迎接國際競爭的創造性素質。但目前的畢業生卻存在著嚴重的知識結構缺陷(見表3)。

教學內容比較落后現在的教育教學內容落后于當前先進的科學技術發展,對于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個性和綜合素質,提高畢業生的社會認同度,具有不利的影響。
教育教學方法不符合時代要求目前,我國高等學校的教學方式主要還是以“教材、教室、教師”為核心的、單一的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方式無疑會導致“多灌輸,少啟發”的教學現象。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熱情得不到鼓勵,主動性得不到發揮,學生的知識結構只能是單一、片面的。
解決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就業難問題的措施
明確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高等教育應該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普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培養出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和創新意識、具備手腦并用能力的、同時又具有科學知識結構的人才。
建立合理的就業指導體系(1)科學設置就業指導課程。高校在完成專業知識教育的同時,應該將就業指導作為在校大學生的必修課,而不僅僅是作為專題講座。畢業指導課應該從大學生入校時開始,貫穿整個大學過程,指導學生的成長、成才。(2)積極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完善就業指導體系。為了保證就業指導能夠貫穿大學教育的全過程,幫助大學生認識當前學習活動對實現個人職業目標的意義,激發他們以高昂的學習熱情去完成學習任務,促進教學質量提高,就必須積極拓展第二課堂的功能。(3)建立健全就業指導的模式。開辦就業指導中心,開展就業咨詢和心理輔導工作。職業咨詢要常年開展,面向全體學生。從低年級學生專業教育開始,將本科生報考研究生的系科選擇、畢業生的擇業標準及擇業目標、就業形勢及求職技巧等內容均納入職業咨詢的范圍,全方位為學生提供就業信息、就業心理咨詢等服務。
加強就業指導工作的網絡建設根據問卷調查統計,70%以上的畢業生在校期間每周有5個小時以上的時間上網。由于網絡具有非常強的時效性、經濟性和隱蔽性,且不受區域限制,容易為各種類型的學生所接受,因此,有效地發揮網絡在就業指導工作中的積極作用,可及時解決就業指導過程中的信息缺失和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就業不充分等問題,建立健全就業指導體系。
改革學科課程的設置(1)將專業課程的縱向深入和橫向拓寬結合起來,實現土木工程專業知識和人文知識的互相結合、互相滲透、互相交叉;把理論課、實訓課和社會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加強能力培養。(2)在專業課程設置上應使課程內容多樣化,課程結構合理搭配。人文知識、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專業相關學科知識、專業高新知識、專業技術都應占一定的比例。
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技術創新為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更新提供了有利條件。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有效改變傳統的枯燥乏味的教學活動;利用網絡教學手段,可以隨時為學生展現豐富多彩的知識;利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使開放性教學和互動式教學成為現實;通過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變學生“上課記筆記,下課看筆記,考試背筆記,考后全忘記”的學習狀況。
參考文獻:
[1]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01)[Z].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1.
[2]申勤儉.大學生擇業心理、擇業觀念的調查與分析[J].南京工業大學學報,2003,(1).
[3]蔡克勇.21世紀中國教育的走向[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
陳立福(1963—),男,新疆石河子人,工學碩士,石河子大學水利建筑工程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教學與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