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中國人知道關于獅身人面怪物斯芬克斯的故事。在西方傳說中,那則關于人類幾條腿的謎語,難倒了許多人,最后這些人也都成了其犧牲品。

而今,中國汽車市場也正在遭遇“斯芬克斯之謎”:找到答案、抓住市場轉機的就會活下去,無計可施、陷入市場困境的則有可能“喪命”。
在一些人眼里,后奧運經濟是拯救市場的最后機會,而在從事汽車國際貿易的老陳眼里,奧運會則有可能是企業陷入低谷的轉折點。
“我每天都在跟我的副手們探討,也找外國專家咨詢過,他們一致不看好今年到明年的汽車市場。我想,這肯定會影響那些寄希望于奧運會后找到轉機的制造商們。”他告訴本刊記者。 中國汽車市場遭遇“斯芬克斯之謎”的說法,就是他提出來的。
火山口上的銷售老總們
據了解,與老陳一樣持悲觀情緒的人并不少。受美國經濟衰退的影響,加上油價高企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汽車在中國作為奢侈消費品,自然會首當其沖,成為率先被沖擊的對象。
今年4月份北京國際車展期間,本刊記者采訪了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林堂。主管豐田旗下豪華車品牌雷克薩斯在中國銷售業務的曾表示,豪華汽車市場是根據豪華品牌計算出來的。2006年和2007年,中國豪華車市場的同比增長分別高達45%和42%,而2008年,豪華車市場的增長率預計在15%左右。
市場是銷售老總的錢袋子,下跌這么多,當然絕非曾林堂之愿,但現實似乎正在應驗這個預測。國家主管部門正式宣布對大排量汽車課以重稅之后,輿論普遍認為,這勢必將嚴重影響中國的汽車產業和消費市場。
最了解車市晴雨的,自然是各大汽車公司的銷售總經理,但正因此,坐在火山口最危險處的也是他們。當市場進入白熱化競爭時,衡量一位銷售老總的唯一標準,似乎就只剩下銷售業績。
一旦這個業績達不到公司高層的希望,那么對不起,請你走人!事實正越來越多地證明這個結論:近年來,各大汽車公司的銷售總經理職位,成為汽車行業人事更迭最頻繁的職位,銷售負責人往往成為業績下滑之后的替罪羊。
8月份,各家公司最突出的新聞,當屬奇瑞汽車銷售老總李峰的離任。業內人士普遍猜測,李峰的離職與奇瑞汽車近來的市場表現不佳有直接關系。由于市場轉淡,奇瑞汽車的銷量已開始出現緩慢下滑。
一位分析人士告訴記者,其實,銷售老總們成為替罪羊的背后,表現出一些汽車公司對市場下滑的恐懼心理,更反映出中國汽車市場競爭的日趨白熱化。未來,這種競爭趨勢將更加突出,一些公司會在這種起起落落的大潮中被淘汰出局。
難以預測的市場
從去年開始,各種關于中國市場的預測就相繼見諸報端,大家普遍樂觀地認為,中國汽車今年肯定會達到1000萬輛的銷售數量。
但推出這個結論的基礎,是前兩年汽車市場罕見的高速增長。而今年,不僅國際經濟向好的大環境發生了改變,而且中國市場受政策因素影響,也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
一度對今年市場十分樂觀的亞運村汽車市場總經理蘇暉,日前無奈地表示,如今全國車市的銷售狀況越來越難預測。雖然在今年余下的4個月里,后奧運車市或許會出現爆發式的增長,但要實現年銷售1000萬輛的目標仍有難度。
據業內一位資深專家分析,2008年是中國制造業相當困難的一年。最主要的原因是制造成本上升過快,而國際市場又遇到“寒流”。
這其中,汽車產業是成本上升后感到壓力最大的產業之一,因為在上游原材料價格上升無法抗拒的同時,下游的整車售價不但不能有所提升,反而因為激烈的競爭價格有所下降。對于兩頭受擠的汽車零部件生產商來說,更是備受煎熬。
“如果每臺車的成本不能再降500美元,我們的新車上市就是虧本賣。”某國際整車合資公司的采購經理如是說。在此背景下,汽車行業如何降低成本,也成為企業特殊時期的關鍵競爭力。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今年上半年,汽車工業重點企業(集團)累計實現利潤總額434.47億元,同比增長30.41%,增長額為101.30億元,增幅同比回落了35個百分點。
8月份,國內乘用車市場上唯一增長的車型是SUV。北京亞運村車市一向是汽車市場的晴雨表,今年卻主要是靠二手車和進口大排量汽車作為支撐。
汽車制造商和經銷商們對后奧運車市的前景期盼甚高。然而,有業內專家已經斷言,奧運之后,車市并不會形成大幅度反彈。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部主任徐長明認為,后奧運經濟的影響大多只限于北京市等城市,而車市是全國性的。
因此,國家信息中心對國內今年的汽車銷量做了保守預測,約為950萬輛,而且,“真正的增長點還要看國內汽車出口的銷量。”徐長明又加了一句。
與此相關聯的是,近來,關于“阿里巴巴進入冬天”的新聞,一時成為熱點話題。一向以風趣幽默著稱的馬云,此次則完全換了副嚴肅的面孔做出如此表示。
據分析,在多重利空因素的作用下,中國的外貿形勢也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難。據此前有關報道,溫州20%以上的中小企業倒閉或破產,珠三角地區的多家公司也因出口受阻而朝不保夕。
在此背景下,中國的汽車產品出口能否如前兩年那樣,出人意料地上一個新臺階?專家們的共識是,從目前看,孰難預料。完全寄希望于國際市場,恐怕也不切現實。
蘇暉的不樂觀還來自于,今年后4個月,仍有許多不利因素有可能影響車市,例如,9月1日調整的消費稅政策;國務院關于“嚴格限制公款購車”的政策等。同時,白熱化的價格戰、大批新車投放市場、打壓老款車等,都會引起新的市場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