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似乎特別為難2008年的中國。
改革開放30年和北京奧運會當如盛大的節日。但在不到半年時間中,先是遭遇了南方冰災、新疆劫機、火車相撞、藏獨暴亂、臺灣公投、圣火受阻、手口足疫、通漲上升、股市暴跌之害;正當我們共赴汶川地震的國難之際,南方洪災、內蒙沙塵暴、海南龍卷風等極端天氣又向我們襲來。這些過度密集的天災與人禍,加諸任何一個國家,都是難以承受之重,亦是難以承受之痛!
僅僅是汶川地震,就奪去8萬多條鮮活寶貴的生命,使37萬多人受傷,1500多萬人緊急轉移安置,受災人數累計達4600多萬人之巨。受災面積廣達44萬平方公里,大片大片美麗河山與可愛家園風光不再。770多萬間房屋倒塌,2450多萬間房屋受損。4460多萬頭(只)畜禽死于非命。經濟損失幾千個億。也就是這場空前的劫難,使中央企業傷亡3586人,造成直接損失414億元,間接損失超過400億元……
大難當前,國資委和中央企業急中央之所急,想災區之所想,呈現出大愛無邊、大愛無懼的崇高境界。
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不講條件、不惜代價、緊急行動,在第一時間投入抗震救災工作。受災最為嚴重的東方電氣集團等五家央企迅速組織自救,竭盡全力搶救每一個受困職工和群眾的生命,并以最快的速度恢復生產。災區周邊中央企業及其他中央企業也迅速組織救援隊伍,并調動救災急需的挖掘機、裝載機、各種車輛和機械設備,征調或租借飛機,投入搶險救災。一些企業迅速抽調醫療技術骨干,派出醫療救護小組,攜醫療車和相關醫療器械赴災區開展救護工作。有的中央企業充分發揮高科技優勢,利用無人機、遙感測繪、衛星等技術,為抗震救災指揮部提供決策依據。供電企業向災區緊急調集發電機、配電變壓器等大量設備物資,并從全國調集電網搶修專業隊伍全力搶修電網。發電企業全力保障四川及周邊電廠的正常運營,確保災區供電。通信企業動員一切力量,采取一切措施,搶修通信線路,以最快的速度恢復災區對外通信能力。通信設備企業緊急向災區調運通信設備,并派出搶修隊伍搶修受損設備。建筑施工企業爭分奪秒,搶修災區受損交通干線樞紐。交通運輸企業不計代價,全力滿足救災運輸需要,緊急運送了大量救援人員和救援物資。食品、醫藥、輕工、化工、建材、石油石化等企業加班加點組織生產,竭盡全力保障災區急需的物資能源供應。無數中央企業和干部職工,為了災區人民的生命和利益,臨千險而不避,雖萬死而不辭,用生命架起一道道生命線,用生命托起明天的太陽……所有這些,構成了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的堅強后盾。
面對數十萬同胞的慘烈遭遇,國資委、中央企業及干部職工表現出大愛無私、大愛無疆的高尚品格。地震發生后,150多家中央一級企業、1100萬國資委和央企員工紛紛向災區捐款、捐物、獻血、出力,半月即捐款捐物32億多元,截至6月30日,中央企業累計捐款捐物超過59億,其中,捐款38.8億元,捐物20.7億元。這些捐款里邊,個人捐款占了非常大的比重,達到13.37億元。至7月1日,全國共接收國內外社會各界捐贈款物總計553.68億元,中央企業占其總額的十分之一左右。截至6月17日12時,全國交納的“特殊黨費”為84.3億元,中央企業260萬黨員繳納了8.7億元,也占全國十分之一左右。
中央企業在一系列勇克時艱的行動中特別是在這次抗震救災中所表現出的政治覺悟、大局意識、人文精神、社會責任、頑強斗志,應急抗變能力等,將進一步豐富和提升中央企業企業文化建設水平,進一步豐潤和升華中央企業的形象,也必將推動中央企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強震巨創、猶展央企重責。中央企業作為中國經濟的脊梁和共和國的“長子”,在和平安定時期,創造巨大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在國家危難時刻,義無反顧地挺身而出,以其無可替代的偉力和效率,充分地履行肩負的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與廣大人民一道,推動中國在災難中前行,在磨難中崛起!
歷史必將為2008年的中國喝彩!
(本文為《中國脊梁——國資委和中央企業抗震救災報告》篇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