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發生的汶川大地震使許多在川企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災情就是命令。成都市國資委黨委帶領各處室負責人在第一時間深入企業,了解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情況,部署抗震救災工作和恢復生產工作。并很快發出了《關于開展向地震災區送溫暖、獻愛心慈善捐助活動的通知》,號召市國資系統機關和企業廣大黨員、干部、職工緊急行動起來,捐款捐物,幫助災區人民戰勝災難、重建家園。僅用了10天時間,19戶市屬企業就捐款1299.25萬元,其中,單位捐款539.5萬元、職工捐款759.5萬元。成都建筑工程集團總公司等企業還提供了包括帳篷、雨具、衣物等數量難以統計的大批救災物資。
與此同時,各市屬企業也積極地行動起來,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對人民生命高度負責的態度,積極投身到抗震救災的洪流中去,顯示了國企職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
5月12日,彭州市通往銀廠溝的小漁洞大橋因地震垮塌,當地政府搭建的便道橋又遭連續漲水被沖垮,造成大量搶險物資無法運過去,災區老百姓出不來。5月13日,成都地鐵有限責任公司接到“市搶險應急中心”急調工程技術人員和設備搶修小漁洞大橋的命令后,于當晚10時,連夜拆除地鐵1號線省體育館站、火車北站的鋼便橋,至14日凌晨7時,四輛滿載鋼便梁、方木和工字鋼的大貨車及挖掘機、裝載機、空氣壓縮機、發電機、吊車等設備開赴彭州搭建鋼便橋。經過14個小時的連續奮戰,終于完成了位于小漁洞大橋下游長100米、寬4.5米、主跨24米的鋼便橋主體鋪設,并通過了載重試驗,順利通車。
成都建筑工程集團總公司領導親臨一線指揮,全力組織抗震救災工作。12日晚,就組織23名項目經理和500余名民工奔赴都江堰市領受任務。13日凌晨,公司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一邊參加搶險救災,一邊搭建12萬平方米的防震棚。經過兩天兩夜的艱苦奮戰,搭建了長達5公里的防震棚,全面完成了任務。5月15日,市委、市政府要求建工集團在10天內,建設20萬平方米、能夠容納6000個家庭、20000余人,包括幼兒園、學校在內的活動房生活區。建工集團立即組織3000余人,先行投入1億資金,興建水、電、生活設施齊全、能夠隔熱保溫、水平與西方國家救災設施建設標準相當的活動房生活區,為安定災區群眾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成都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領導一方面及時組織工程技術人員對所屬公路、橋梁及樞紐場站的安全和運營進行了專項檢查,對檢查中發現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路段、橋梁進行了及時整治,同時,還多方組織車輛,增強運力,加快疏送旅客。另一方面,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迅速調集工程車輛操作人員,帶著挖掘機、裝載機、吊車、破碎機、自卸車等設備,奔赴都江堰市災區參加搶險。截至5月22日,先后出動2000余人(次),共協助解放軍、武警從廢墟中成功營救出11名幸存者,清理出遇難者遺體400多具,挖掘出現金近20萬元以及多個存折、保險柜,清理建渣近萬噸,搶修道路10余公里,為都江堰市的抗震救災作出了重大貢獻。
此外,許多企業還努力為災區搶險救災和人民生活需要提供良好條件。成都錦江電器制造有限公司支援災區二部X波段機動天氣雷達分別安裝架設到廣元、綿陽兩地,并負責搶修和維護,為配合省氣象局做好災區救災氣象保障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成都市投資公司千方百計調集油料,緊急動員所屬加油站、加氣站積極行動起來,全力保證賑災急救車輛、公交、公用車輛的24小時供油、供氣。成都城市燃氣有限責任公司廣大職工堅守工作崗位,在全市用氣量震后增加14%左右的情況下,確保了供氣的正常運轉。
成都傳媒集團全力搶修維護受到嚴重損毀線路、網絡干線和機器設備等,使全市絕大多數群眾在5月12日當晚第一時間通過電視了解到了災情和搶險救災的情況。所屬興網公司及時為“成都市公安局應急聯動指揮中心”、“市新聞發布中心”架設有線電視光纖傳輸專線,并提供相關播出設備,確保了黨委、政府指令的及時傳送。災后在全市各區(市)縣已累計設立了97個電視播放點,讓大量臨時在外聚集的群眾和災民看到了電視節目。他們采用并機聯播的方式,全天候、全時段、大容量的播出新聞節目,成為我市人民了解災情和抗震救災情況的主渠道之一。廣大新聞工作者不顧個人安危,深入災區、深入救災現場,采訪受災情況、救援情況,在第一時間編發了大量的動態新聞,為傳遞黨和政府的聲音,穩定社會、引導輿論,增強人民戰勝災難的信心,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在全力做好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的同時,成都傳媒集團各單位積極開展抗震救災、支援災區的行動。成都電臺開展“我們在一起”的特別抗震救災活動。電臺交通廣播組織策劃了抗震救災特別節目——《“我們在一起”支援災區,物資運送“愛心車隊”》特別活動,通過電波向社會各界廣泛發出倡議,募集了140多車災區緊缺的礦泉水、食品、帳篷、棉被、藥物發往災區。集團所屬各單位還免費向受災群眾提供帳篷、水、食品、藥品、收音機、電視機等生活用品。
……
如今,抗震救災工作還在緊張進行之中,我們的許多企業已開始以戰略性的眼光著眼于災區的抗震救災與災后重建,思考如何通過申請專項貸款、緊急貸款、應急貸款、授信協議等形式給災區以更好、更實際的支持。
在抗震救災的日日夜夜里,市屬國有企業的廣大干部職工表現了很高的政治覺悟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在堅守工作崗位、參加有組織的抗震救災活動的同時,許多人還自發地參加各種援助災區的活動,慰問醫院、學校、孤寡老人及受災群眾,參加義務獻血,利用空余或休息時間參加志愿者行動等等,其情其景令人感動。
(實習編輯:趙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