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交集團是從事大型特大型交通基礎設施的設計、施工、機械制造、對外工程承包和進出口貿易的大型國有企業集團,資產總額達1760億元。2007年度,中交集團的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位居央企第17位和第23位;自2005年至2007年,連續三年被國資委評定為A級企業。目前,中交集團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港口建設及設計企業,中國領先的公路、橋梁設計和施工企業,中國最大、世界第三疏浚企業,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起重機制造商。2008年7月,中交集團首次躋身于世界500強。
優秀的企業文化總是與現代企業制度和先進的企業管理緊密相聯系的。中交集團是由原中國港灣建設集團和中國路橋集團實現強強聯合、優勢互補,以新設合并方式成立的。之前這兩家企業均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和優良的傳統。集團成立后,迫切需要把原中港和路橋兩大集團在長期發展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各具特色的企業文化進行對接、融合,以中交集團統一的企業精神、企業核心價值觀和統一的企業形象標識進行內部規范,實現集團對外形象的統一性,增強集團的凝聚力、向心力,樹立集團的整體形象。為此,中交在企業文化建設中,注重抓好企業文化建設的先進性、有效性和系統性,抓好企業文化的融合、創新,著力培育有中交集團特色的企業文化,取得了一定成效。
堅持用先進的理論
指導企業文化建設
“十一五”時期中交集團確立了建成國際一流跨國公司的奮斗目標。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集團面臨著繼續深化改革、進一步把集團做強做大,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大考驗。因此,全面推進具有中交集團鮮明特色的優秀企業文化,并用這種文化力量不斷推動企業全面、健康發展,既是形勢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集團實現新跨越的內在要求。在企業文化建設中,中交集團始終做到貫穿一個指導思想、堅持六大基本原則、正確處理四大關系。
貫穿一個指導思想是: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和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繼承和發揚中交集團優良傳統,積極借鑒中外優秀企業文化管理的成果,根據中交集團發展戰略和集團公司整體上市的要求,不斷創新企業文化的理論和實踐,為集團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撐。

堅持六大基本原則是:
——堅持與先進文化發展方向相一致的原則。貫徹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以愛國奉獻為追求、以促進發展為宗旨、以誠信經營為基石,以人本管理為核心,以學習創新為動力,努力建設符合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中交集團企業文化。
——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企業,實現企業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通過構建和諧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境界,進而達到構建和諧企業,使企業內部人與物之間、人與人之間以及企業與社會和自然環境之間和諧并存、良性互動、共同發展;通過企業文化的發展和不斷創新,不斷提升員工的生存價值和文明程度,使員工成為具有崇高品質和思想境界的、真正獲得全面發展的先進生產力主體;將企業的發展目標融入社會的發展目標之中,正確處理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企業利益與國家利益、局部利益與社會利益的關系,在企業和員工獲得發展的同時,為社會提供優質的公共基礎設施產品,為提高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堅持個性與共性辯證統一的原則。遵循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我國企業不可動搖的共性要求,追求企業個性是企業文化建設的基本屬性。根據中交集團的實際,堅持共性與個性的辯證統一,一般成功經驗與企業及其環境特征的辯證統一。遵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注重實效的方針,努力構建具有行業特點和中交集團特色的、一般成功經驗與企業及相關環境特征相一致的企業文化體系。
——堅持企業科學管理與文化管理相結合的原則。先進的企業管理需要卓越的企業文化,卓越的企業文化能夠創造先進的企業管理。通過先進的管理制度、方法和手段來實現企業文化所培育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并滲透在企業管理的體制、機制和經營策略里,貫穿于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之中。在推行制度改革和創新的過程中,積極培育與之相適應的企業文化,以企業理念與價值觀為導向,通過制度的強制性、約束性,使員工的行為符合企業理念和價值觀,最終成為員工的自覺行動,形成科學的管理制度與先進的企業文化緊密結合的管理環境,推動企業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堅持實現員工自我發展和忠誠觀念相協調的原則。努力增強集團的凝聚力,提高員工的團隊意識,教育引導員工在各個不同的崗位上為企業盡責盡力;尊重和維護員工的合法權益,關心員工的實際需求,尊重員工的人格、信仰、觀念、意愿,使每一個員工都伴隨著企業的發展而成長,形成企業和員工相互忠誠的良好氛圍。
——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的原則。創新是企業文化發展的靈魂。站在現代文明的基點上,以開放的姿態、世界的眼光和寬廣的視角,理性把握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的關系,以戰略的思維、創新的精神和超越的意識,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汲取先進企業文化的優秀成果,賦予中交集團的企業文化以新的時代內涵和時代精神,永葆生機和活力。
正確處理四大關系是:
——企業文化與企業精神文明的關系。企業文化的先進與否直接影響著企業精神文明的進步程度,從這個意義上說,企業文化相似于企業精神文明。但二者又是有區別的,企業文化屬于企業管理范疇,是一種組織文化;它以文化為手段,以激發人的自覺性和創造力為實質特征,不斷把企業管理推向更高層次,成為企業競爭力的不竭動力和源泉。企業文化建設是一種更深層次的精神文明建設,是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創新和發展;企業文化為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同時提供具體內容和強大的動力。因此,我們通過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精神文明建設的良性互動和相互促進,全面提高員工素質和企業競爭力。

——企業文化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關系。企業文化和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雖然所研究的對象和達到的目的是一致的,但企業文化從管理的層面上激勵、整合、約束員工的精神、理念和行為,涉及的范圍更加廣泛。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是優秀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文化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既不能等同,也不能相互替代。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是企業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對建設優秀的企業文化起到支持和保證作用。企業文化建設如果離開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證作用,就會偏離正確方向,甚至會走到邪路上去。同時,企業文化豐富了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拓寬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滲透力和感染力,是新時期改進和加強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徑。我們把企業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有機結合起來,通過企業文化建設,賦予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以嶄新的內容,通過確立與整個社會正確價值導向相符合的企業價值觀,培育富于鮮明時代特征和企業個性的企業精神,樹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企業經營理念和外在形象,不斷推動企業健康發展。
——企業文化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提高管理水平的關系。建設優秀的企業文化,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必然選擇。我們在企業文化建設中,通過企業精神的培育、企業價值觀和企業理念的凝煉、員工素質的培養和企業形象的策劃,極大地強化企業管理并推動管理創新。
企業文化不能脫離企業管理,單純為企業文化建設而建設。因此,我們把企業文化的內容通過管理制度、方法和手段來實現,并體現在企業發展戰略和經營策略中,滲透在企業管理的體制、機制和各項制度里,貫穿于企業經營管理及其他各項工作的全過程;把企業文化建設與加強和改善企業管理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文化管理手段,建立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企業管理,不斷提高企業的科學管理水平。
——企業文化本身形式與內容的關系。企業文化的一些表層的東西,是企業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而它的內涵或者核心層的東西,是企業精神和基本理念,是企業的價值層面。我們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始終正確認識和處理企業文化本身內容與形式的辯證關系,將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優秀的基本價值觀灌輸給全體員工,通過長期不斷的教育、整合,形成一套企業獨特的價值體系,并將這些理念和價值觀念,通過一定的形式及企業和員工各種外在活動表現出來,構成了完整的企業文化,把企業文化真正抓出成效。
在企業文化建設中,我們注重在引進、吸收、融合國內外先進文化和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文化的對接、融合,以中交集團統一的企業精神、企業核心價值觀和統一的企業形象標識進行內部規范,實現集團對外形象的統一性,增強集團的凝聚力、向心力,樹立集團的整體形象。
文化的融合首先是人心的融合。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勝利。集團上下的團結,是我們干好事業、干成事業的可靠保證。當前,要著重把握和處理好集團企業文化建設中的繼承與創新、對接與整合、融合與互補、共性與個性的關系,做到在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將中港、路橋兩大集團的優秀企業文化進行有機對接和整合再造,促進文化融合,減少文化沖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實現文化的相融共進和優勢互補;要堅持在繼承中創新,用發展的觀點和創新的思維對原有的企業文化傳統進行提煉和升華,結合企業實際,賦予新的內涵,形成既有繼承、又有發展,既反映時代要求、又具有中交集團特色的企業文化。
在理念、結構、體系、功能和運行等方面,注意優化和創新,著重把握和處理好繼承與創新、對接與整合、融合與互補、共性與個性的關系,做到在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的基礎上有機對接和整合再造,促進文化融合,減少文化沖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實現文化的相融共進和優勢互補;堅持在繼承中創新,用發展的觀點和創新的思維對原有的企業文化傳統進行提煉和升華,結合企業實際,賦予新的內涵,形成既有繼承、又有發展,既反映時代要求、又具有中交集團特色的企業文化。
堅持企業文化的有效性
企業文化具有凝聚、導向、激勵功能,是企業發展的深層推動力。因此,能否達到有效性,是企業文化能否具有生命力的關鍵。我們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十分注重抓好企業文化的有效性。
一是充分認識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從全面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從提升管理水平,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集團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上,充分認識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緊迫性;從發揮企業黨組織政治優勢、創新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方法、途徑上,充分認識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必要性;從提高企業和職工素質,構建和諧企業的要求上,充分認識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艱巨性和長期性。
二是著重把握和處理好企業文化建設與生產經營管理的關系,促進企業文化與企業發展戰略和企業管理的有機結合、與各項管理制度的深度融合,實現制度與文化理念的對接,把企業管理提升到文化管理的層次,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培育“四有”職工隊伍,塑造良好企業形象結合起來,通過文化力量的整合、激勵、導向和輻射作用,不斷提高廣大干部職工的思想道德修養、科學文化水平和專業知識技能,不斷提升企業素質和競爭力,促進企業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三是從集團公司總部到集團各單位,黨政領導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工作,從企業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把企業文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精心部署,全力抓好。充分發揮企業文化強大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作用,把企業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和企業精神文明建設緊密結合起來,以培育先進的企業精神和價值觀為核心、以樹立先進的經營理念和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為重點、以創新制度和文化育人為基礎、以導入企業識別系統為契機,促進了管理升級和生產經營、工作效率,增強了企業凝聚力、向心力,優化了企業形象,增強了企業發展后勁,提高了企業的綜合素質;把企業利益與社會利益有機統一起來,向社會展示了企業正確的價值追求和價值導向,提高了企業的社會認可度、知名度和美譽度。廣大職工把“建一流工程、創一流業績、做一流職工、樹一流形象”作為自己的不懈追求和自覺行動,在向世人展示驕人業績的同時,也展現了中國交通建設隊伍的風采。
四是企業文化促進了企業改革發展。中交集團通過資產重組、強強聯合,充分發揮大企業集團的戰略功能和綜合優勢,成為對中國水運、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行業具有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的重要骨干企業。在國內外港口、疏浚、船臺、船塢、公路、橋梁、隧道等工程的勘察設計咨詢和施工,以及港口、筑路機械設備制造等專業領域業績卓著,蜚聲中外,為我國交通建設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在承建和設計的眾多國家重點工程建設項目中,分別創造了我國乃至亞洲和世界水平、橋梁建設史上的多項“第一”、“之最”,其中大型集裝箱港機制造、橋梁建造和疏浚能力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中交集團的“CHEC 、“CRBC”和“ZPMC”品牌,分別成為國際海事工程、路橋工程和大型集裝箱裝卸機械制造業界的知名品牌。
中交集團的資產總額、新簽合同額、營業額連攀新高,經濟效益大幅提升,全員勞動生產率、產值利潤率、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等主要經濟指標在全國建筑施工企業中名列前茅。2007年集團資產總額由重組前的610億元增長到1760億元,年均增長42.3%;新簽合同額由808億元增長到2343億元,年均增長42.5%;完成營業收入由647億元增長到1520億元,年均增長31.1%;實現利潤由15.8億元增長到82.5億元,年均增長73.3%,經濟運行呈現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五是企業文化建設有力地推動企業文明創建工作。據不完全統計,近兩年來,集團榮獲全國及省部級“文明單位”稱號的一、二級企業和項目部有100多個,榮獲全國及省部級勞動模范、先進生產(工作)者、“五一勞動獎章”、“巾幗建功立業標兵”、青年崗位能手、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的有550多人次。
堅持企業文化的系統性
企業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和系統工程,涉及企業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各個方面,需要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精心培育,持久構建。我們在企業文化建設中,把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發展的一項系統工程,著力抓好。
首先是注重建立健全企業文化建設的領導體制。各單位黨政領導把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做到黨政共同負責、黨政工團齊抓共管。建立并完善企業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形成符合企業實際、可操作性強、分工明確、運轉協調的企業文化建設體系和考評激勵機制。
其次是與現代企業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相適應。發揮好董事會、黨委會和經營班子的決策作用。注重抓好規劃制定、宣傳導入、典型示范、組織實施四個關鍵環節,做到全員參與、規范運作、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加強企業報刊、廣播電視、局域網絡等文化載體建設,整合集團的文化資源,營造企業文化建設的濃厚氛圍;廣泛利用社會媒體,大力宣傳企業形象,擴大中交集團的品牌效應和社會知名度、美譽度。
第三是正確認識和處理好企業家倡導與員工積極參與的關系。集團各級黨政“一把手”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第一責任人,自覺當好企業文化建設的倡導者、決策者、組織者和推動者;從企業發展的愿景和更高目標追求上、從企業優良傳統、成功經驗和先進典型中出精神、出思想、出理念,從中提煉出為廣大職工認同的經營管理哲學、基本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通過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滲透到廣大職工;通過建立規范的制度和機制,把企業家倡導和員工認同的文化理念,體現到企業的各項工作之中。
第四是緊緊抓住關鍵環節進行宣貫。我們緊緊抓住企業發展戰略、經營管理、人力資源、市場開拓、品牌創立等關鍵環節,有組織、有系統地宣貫企業文化,做到以培育先進的企業精神為核心,以建立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體系為重點,以創新制度文化為基礎,以導入集團企業識別系統為契機,不斷豐富和深化企業文化的內涵,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優化企業形象,提高管理水平,促進企業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第五是堅持企業文化的系統性和科學性。在企業文化建設中,我們通過不斷總結、提煉,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包括精神層、制度層和物質層文化基本內容的企業文化,以及既符合企業實際,又為廣大員工自覺接受和遵守的企業文化系列理念、規范、標準。
第六是緊密結合企業實際,推動企業文化工作不斷向基層延伸、向縱深發展。中交集團各單位立足實際、立足基層,根據行業特點,經過持久構建和精心培育,形成各具特色的項目文化、船舶文化、設計文化、自主創新文化、安全文化等系列文化。上海振華港機公司面對強手如林、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以“讓世界凡是有集裝箱起重機的港口,都使用中國產品”的報國理念,形成“奮勇拼搏、勇于創新、敢為人先、為國爭光”的自主創新文化,經過十幾年的拼搏,把一個只有百萬美元起家、幾十人的默默無聞小公司,發展成為擁有130多項自主知識產權和專利技術、所生產的大型集裝箱裝卸岸橋占有世界70%以上市場份額、其自主研發的“新一代港口集裝箱關鍵技術”榮獲200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受到胡錦濤總書記的高度贊許。一航局二公司以“建一項工程,塑一座豐碑”的精品理念,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文化——“澆鑄明天”,這是我國建筑業第一個進行商標注冊的服務品牌,樹立了企業的良好形象,在業界產生廣泛影響。公路二局形成以東盟公司和三公司為代表的“五零文化”(溝通零距離、職工零抱怨、質量零缺陷、安全零事故、業主零投訴),提高了企業的凝聚力和競爭力。天津航道局把企業文化融入企業管理,通過持續開展的船舶“星級管理”,不斷提升以船舶管理為中心的企業管理水平,形成具有疏浚企業特色的船舶文化。一公院的勘察設計人員長年奮戰在青藏高原,形成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奉獻的“一公院文化”,該院科研人員完成的“寒區公路與隧道凍害預報和綜合防治關鍵技術”項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高原高寒凍土地帶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榮獲200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通過不懈努力,目前中交集團已初步建立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企業制度要求、遵循先進文化建設的發展規律、符合企業發展戰略目標、體現企業及員工的長遠根本利益、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和中交集團特色的企業文化體系。這一文化體系,包括了企業文化建設的戰略發展目標、長遠規劃和階段性實施措施,具有較完整的企業愿景、企業目標、企業精神、企業理念、企業價值觀、企業道德等的企業文化核心內容,形成了企業文化的各項子系統及行為標準、規范,做到與企業實際和各項規章制度緊密結合,結構相對穩定,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使企業文化成為推動中交集團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源泉。
(責任編輯: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