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一些精彩的“段子”,其實就像個瓶子,裝什么有什么,看你怎么用。騙子用它漫天行騙,搞笑者用它娛樂消遣,然而,如果把它用來搞宣傳,就有利于人與人之間溝通,促進企業和諧。北京住總集團就是這樣取得一定效果的。
走進企業的“段子”
2006年底,北京住總集團聯系企業和諧構建實際,利用手機傳遞快捷方便的短信,在企業內廣泛開展了“住總段子大家編,和諧住總大家建”為主題的段子編發大賽系列活動。活動要求,每逢中國的傳統節日、個別“洋節”以及企業節日,根據每個節日特定的文化內涵,設計不同主題,作為編創段子的參考。比如,情人節的主題是“親情愛情朋友情,同鄉同學同事情,家情業情住總情……”、春節的主題是“祥和與夢想……”、住總成立紀念日的主題是“我為住總增和諧,我為住總創效益,我為住總亮品牌”、中秋節的主題是“人和家團圓,住總一家親”、圣誕節的主題是“與人為善,讓住總充滿愛”、元旦的主題是“辭舊迎新,住總明年更美好”,等等。為增強活動的連鎖互動性,放大教育功能,集團還選擇大家編創的精彩“段子”,在住總網絡辦公平臺上發布,在《北京住總報》“手機短信大視屏”上刊載,組織開展“段子評說”和“我最喜歡的段子”評選活動。據不完全統計,在持續一年的活動中,參加活動的達800余人,編發段子近千條。
“和諧從溝通開始”,“相逢一笑泯恩仇”。由于人們的崗位、職責、層次、資歷、待遇、生活水平、文化水平、性格、志趣、價值觀等諸多不同,必然形成差異,有時難免產生矛盾。而一條條短小精美的信息、一句句情暖溫馨的話語、一段段詼諧幽默的拜年詞,常有收發雙方會心一笑之功效,像一股股暖流,在人們心中傳遞,形成了“住總段子熱編,幽默短信爭傳,和諧住總共建”的局面。
“段子”從遠古走來
古時的段子叫順口溜,又稱民謠,是來自民間俗詩俗諺的口頭文學,在我國源遠流長。據《古謠諺·凡例》記載,“其始止發乎語言,未著于文字”,說明在文字產生之前就有了順口溜。古代有不少輯錄順口溜的書籍,漢代有《漢諺》,唐代有《唐諺》,明代楊慎的《古今謠》以及《通俗諺》、《恒言錄》,清代杜文瀾的《古謠諺·凡例》等。
“上山下山問漁樵,要知民意聽民謠”。順口溜在內容上反映的多是老百姓在街頭巷尾、里弄坊間、茶樓酒肆中褒貶世風、議論時政、抨擊流弊、表達愛憎的民情民意,是現實社會的一面鏡子。語言上多采用比喻、擬人、借代、對偶、對比、夸張、雙關、諧音、排比、頂真等修辭手法,具有片言百意字精練、俗詩俗諺口語化、詼諧幽默意旨深、合轍壓韻聲律美、新鮮好玩易傳記的藝術特征,“泉水最清,諺語最精”、“以片言明百意”都說明了這一點,是百姓最常用的訴求表達方式之一。從西周至春秋亦俗亦雅的詩經,到短小精悍、一針見血、老辣幽默的漢代民謠,到文辭質樸、直切時弊、詞句通暢、合于聲律、可以入樂的唐代新樂府,無不說明古代段子的興盛。而現代人,更把段子的創作發揮至極致,三字訣、四六句、五言七言詩,諺語對聯俏皮話,詩詞歌賦歇后語,皆拿來入段子,內容尤以反映社風為最,文體多樣、五彩繽紛,成為各色人等褒貶藏否、嬉笑怒罵、娛樂游戲的天然“佐料”。逢年過節的祝福段子,更是把手機打爆。段子的魅力展示了無比的魔力,正如明人沈德符《野獲篇》描繪:“不問南北,不問男女,不問老幼貴賤,人人習之,亦人人喜聽之”。
的確如此。在“住總段子大家編”活動中,住總安裝公司一名叫田豐的員工照《陋室銘》仿作《住總銘》,引得大家品賞:
錢不在多,舒心就行;位不在重,合適則靈。和諧住總,協和為重。關心職工苦,體察群眾情。工作氣氛好,勞動勁更高??梢愿墒聵I,掙鈔票;少下崗之后顧,多就業之門路。外企千般好,不如我住總。眾人云:決不跳槽。
活不在大,有利則行;錢不拒多,正道則靈。效益住總,“唯利是圖”。開拓大市場,承攬大工程,經營無限好,利潤日日增??梢郧蟀l展,搞公益;少虧損之企業,無債務之纏身。發展大住總,經營要光靈。古人曰:沒錢不行。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真誠處世,貴有實名。品牌住總,唯此為重。沽名不稀罕,釣譽充耳聞。竭力求發展,改革屢創新。可以蓋高樓,起大廈;興企業之文化,揚住總之美名。贏得回頭客,前景更寬闊。俗話說:名不虛傳。
住總開發公司員工毛薇創作的藏頭“住總騰飛”的段子也贏得古詩詞愛好者青睞:“住廣廈兮賦神韻,總不停兮騅奮蹄。騰云氣兮鯤鵬志,飛歌酒兮滿金樽”。
奧運倒計時500天“住總人,奧運情”的段子編發大賽專題,讓住總二公司奧運曲棍球、射箭場工地幾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來了情緒,也獻上了一段“段子接龍”,讓大家耳目一新。中秋節,農民工郭玉寶寫了“昨日住總大團圓,會后送我大三元。殘奧工程我有緣,場館交用慶圓滿”的段子,將中秋節住總集團慰問農民工的場景之“圓”、領導贈送大三元月餅之“元”、自己參加奧運場館建設的緣分之“緣”以及任務圓滿完成的圓滿之“圓”巧妙的結合在一起,讓很多人讀后會心一笑,也對當下民工兄弟的才華刮目相看。
正如住總物資公司蔡紅英的段子評說:“欣賞咱住總人原創的‘手機短信’,感到那樣親切,那樣讓人回味。原來真沒想過,短信也能夠講故事、刻畫人物。”住總六公司新員工楊璇在段子評說中評到:“欣賞短信成了我的企盼,看著這些體裁各異的段子,不禁讓我想起紀曉嵐的一句話:‘詩也有,詞也有,雖是短品,也是妙文’?!倍毡榈母杏X是:“寫得精彩,評得到位”。
“段子”籍手機飛揚
現代段子之所以風靡,一方面是段子本身內容形式無限魅力;另一方面,快捷傳播無疑是其最大特點。
人類傳播從“口耳相傳”發展至現代的無線網絡傳播,不僅為人類開創了嶄新的傳播方式,同時也為段子傳播打開了一片新天地。
《中共北京市委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首善之區的意見》指出:“用群眾身邊的人和事,用群眾的語言,用群眾容易接受的方式方法來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鼓舞群眾。注重促進人的心理和諧。加強對互聯網、手機短信等的管理和運用,使各類新興媒體成為傳播先進文化、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陣地,更好地為首都現代化建設服務。”當今,手機短信已被稱為“第五媒體”,調查顯示,青年人群中,平均每人每天發送短信超過10條。在住總集團,人際間有事沒事發個問候短信也是常事,逢年過節就更加火爆。于是,便有了“住總段子大家編,和諧住總大家建”為主題的手機短信編發大賽系列活動。
活動開始不久,適逢2007年新春佳節,住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貴林在與手機聯網的住總網絡平臺上編發段子向住總廣大員工拜年賀新春:
“難得除夕艷陽天,時令遷轉非偶然;
屠蘇酒暖住總客,幾多春意舞風前;
一年一年又一年,住總發展萬萬年。
向同事們拜年了!恭賀新春快樂!豬(諸)事如意!”
與此同時,在京的、回到外地老家的近千名住總管理人員瞬間迅即收到了這份新春佳節的美好祝愿。隨著這個段子“點對面”——“點對點”的傳播發散,領導與員工之間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關懷之情、關愛之意化作過年的幸福微笑,也將濃濃的愛企情愫深深地植入每個人的心田。此后,隨著“住總段子”的滿天飛,住總人蘊藏的無限激情被激活。住總段子,潛移默化地優化著原有的企業文化生態,像燕子銜泥,構筑著企業的和諧。
(責任編輯:李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