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是一個企業進步、生存與發展的靈魂,是一個企業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薄凹涌旖ㄔO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徐斌總經理在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2008年工作會議報告中也一再強調:“必須始終堅持創新驅動,切實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創新,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已經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靈魂。
近幾年來,重慶建設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激勵下,走上了以自主創新為主體的差異化發展之路,并開展了一系列的創新活動。余國華總經理在年初召開的職代會報告中指出:“現代企業發展的關鍵在于以創新為支撐,走內涵式科學發展之路。”他明確提出要把“落實效益、創新兩大任務”作為未來三年的工作思路,向市場要效益,創新營銷;向管理要效益,創新管理。
從根本上轉變創新觀念
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首先需要樹立三種觀念。
一是樹立創新是有價值的創造性活動的觀念。創新并非是不講效果的盲目活動,而是一種創造價值的活動。在企業內外,一切提高產品品質、降低消耗、減少成本、節約時間的方法形式的改變、結構的優化調整、設計方式的變化都是創新的具體體現。
二是樹立創新是一個繼承和學習的行為和過程的觀念。任何一個創新活動都是在繼承和學習前人或別人的基礎上不斷發展的,都是在前人或別人創新成果上的延續和延伸。
三是樹立創新是一種群體活動的思想觀念。世界上一切創新活動都是多個或成千上萬人的群體行為,任何一個創新項目、創新成果都是在集體力量的作用下實現的。樹立創新是群體活動的創新理念,培育企業團隊精神,營造創新人人可為、事事可為、創新成就人才的氛圍,這是構建現代企業創新體系的思想政治保證。
加快創新體系建設
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是企業競爭力提高的標志。企業創新不能僅拘泥于某一個方面的創新,而應該是在戰略、管理、技術、營銷、人才、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創新。
戰略創新:確立創新思維。思路決定出路,出路貴在創新。目前,建設集團的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生產基地整體搬遷、企業改革深入推進、“五芯戰略”順利實施以及行業大整合、大洗牌,這一切都要求企業在戰略思維上必須創新。因此,建設集團的新一屆領導班子強調,必須力求做到五個“立足于”,即立足于企業市場競爭的主體來思考問題,不依不靠,自立自強;立足于跨越生死線、闖過存亡關來思考問題,增強危機感、緊迫感;立足于超常規來思考問題,尤其是在摩托車經營上大膽創新,背水一戰;立足于長遠和全局來思考問題,高瞻遠矚,深謀遠慮;立足于全心全意依靠職工群眾辦企業來思考問題,充分發揮職工群眾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目前,我國摩托車業已經進入到了國際化發展階段,建設集團的每一位領導員工只有清晰地看到這一戰略思路,切實貫徹推進“精芯創造,世界品質”品牌主張,做專技術,做精品質,做響品牌,打造品牌的建設摩托。
管理創新:奠定創新基礎。管理創新旨在形成創新組織管理和保障機制,是一切創新的基礎組織保證。2003年以來,建設集團積極主動地將國內外先進管理應用到公司管理的各個環節中,先后從日本、德國、美國等國家引進了全面預算管理、目標管理、項目管理、六西格瑪、流程再造等一系列先進管理理念和方法,強化了科學管理,提升了競爭能力。在今后的改革發展中,建設集團還將不斷強化管理創新,以觀念創新為先導,拓寬管理視野;以制度創新為基礎,增強管理活力;以組織創新為保障,優化管理模式;以技術創新為動力,提高管理效率。具體來說,重點強化四個方面的管理:加強戰略管理,要求公司領導必須了解和掌握國內外企業信息和動態,具備開闊的視野和超前意識,從戰略的高度思考企業的發展前途;實現組織結構柔性化,由傳統的集權多金字塔式組織結構逐漸趨于扁平化,縮短管理鏈,提高管理效率;強化經營管理信息化,利用現代化的信息設備,實現企業經營管理信息的生產、存儲、處理、共享以及決策的規模化;重視以人為本和知識管理,充分認識人才是企業的第一資源深刻內涵,重視發揮人的主動性與創造性,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從而促進企業經營發展躍上一個新臺階。
技術創新:孵化市場價值。技術創新孵化市場價值,是一切創新活動的主體和推動力所在,通過技術創新旨在為企業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提供物質技術條件。從2008年起,建設將圍繞“同芯”系列化的技術創新戰略,全面貫徹新產品開發流程,加大項目管理力度,運用協同設計方法,進一步深化“五芯”戰略,拓寬“五芯”產品譜系,同時對原有“五芯”產品進行電噴技術搭載,占據歐Ⅲ標準實施的制高點,加強大排量發動機在ATV、摩托車、特種車等平臺上搭載的研究,保持和擴大技術優勢,堅定不移地走差異化發展道路。同時,為了進一步確保公司在技術上的優勢,建設集團利用企業生產基地整體搬遷這一契機,再為技術中心投入逾1.3億元的技術創新資金,用于購買各種設計、分析、加工、試驗、檢測等軟件和硬件設備,旨在設計分析能力、試驗驗證能力、試制能力以及發動機和整車開發都走在行業的前列,做專技術,走技術立企之路,打造技術的建設摩托。
營銷創新:體現創新成果。2003年以來,建設集團創建了具有建設特色的營銷模式,實行“縣縣建點、天天賣車”,“1人管3縣、重心在鄉鎮”,縮減銷售環節,發展鄉鎮網絡,推行終端營銷,奠定了上量基礎,逐步掌握了市場營銷的主動權;去年下半年以來又推行了“1+3”品牌建設和市場管理模式,旨在以“五芯”產品為核心,以形象店建設為載體,以強化市場服務為支撐,提升網絡質量,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拉動公司規模和本部贏利水平的整體提升。下一步,建設集團將深入推行精細營銷、深耕上量,全面提升市場營銷能力,使建設摩托營銷人才不僅僅是經營型的營銷人才,而且要成為知識型的營銷通才,成為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骨干力量。
人才創新:激發創新活力。近幾年來,建設開展了系列人才創新實踐,旨在要盡快建立一整套培養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調動科技人員積極性的激勵機制;鼓勵員工自學成才、崗位成才,提高職工隊伍的技術素質;深入開展群眾性的技術創新、技術攻關、技術培訓、技術練兵、技術比武等活動,充分調動員工特別是科技研發人員的積極性,激發員工的創造力,自覺主動地開展創新活動;要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新”的良好風尚,堅持“用事業凝聚人才,用實踐造就人才,用機制激勵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建立激勵措施,實行“責、權、利”相結合原則,從改革分配制度入手,按創新貢獻的質和量,給予科技人員合理的回報,最大限度地激發科技人員的創新激情和活力。
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強弱,不僅決定著企業的興衰存亡,而且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興旺發達。在今后的工作中,建設集團要求各單位、各部門乃至每一位企業員工都必須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投身創新,支持創新,在創新型企業集團的建設實踐中扛大旗、挑大梁,成為自主創新的主體,以創新推動建設走上又好又快的發展道路,以創新助推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622”戰略目標的實現。
(責任編輯:李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