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2日,記者正在武漢參加全國“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禮儀知識競賽中央企業選拔賽決賽現場采訪。14點28分,舉世震驚的汶川大地震發生了……怎么辦?是打道回府?還是按原計劃進行,從武漢直飛沈陽,去鞍鋼專訪總經理張曉剛?記者最終選擇了后者。
這次專訪,是記者與鞍鋼張曉剛總經理在今年3月份全國兩會上約定的。主旨是重點采寫中央企業領導是怎么重視并抓好企業文化建設的方方面面。然而,面對地震,一切采訪計劃被徹底打亂。
“記者同志,實在不巧,地震發生后,上級一個電話過來,張總已奔赴抗震救災第一線了……”緊接著,鞍鋼黨委宣傳部黃廣利部長向記者打開了話匣子。介紹四川地震發生后鞍鋼采取的應急反應措施:5月13日上午,受在外地的集團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張曉剛的委托,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聞寶滿主持召開緊急會議,就四川省汶川縣發生強烈地震,鞍鋼做好抗震救災工作事宜做出部署。面對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發生大地震,集團公司黨委、集團公司表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幫助同胞解難責無旁貸;鞍鋼作為有著光榮傳統和社會責任感的國有大型企業,要懷著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深厚的同胞感情,全力以赴支援地震災區。
向地處災區的中國二重、中國東方電氣集團公司、重慶川儀總廠有限公司、重慶通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成都東方雷神標準電器有限公司、成都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等與鞍鋼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的企業發去了慰問函。在慰問函中,鞍鋼對上述企業在地震中受到的損失表示慰問,愿意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給予支持和幫助。
對外省籍職工特別是四川籍職工相對集中的單位迅速了解收集災區職工家屬信息,對受災職工和家屬、來自地震災區的大學畢業生進行了必要的慰問和救助。
連日來,鞍鋼按照中央部署,通過組織程序向地震災區提供救災物資和救災款,宣傳部、組織部、辦公室等相關部門積極主動與國資委和遼寧省委、省政府聯系,截至記者發稿時,鞍鋼集團鞍鋼公司和廣大干部職工為四川地震災區捐款累計近四千萬元。其中,鞍鋼公司捐款2000萬元,廣大職工個人捐款9652247.2元,“特殊黨費”捐款8625219元。
與此同時,鞍鋼集團正積極組織渠道向地震災區派遣醫療隊,提供醫療器械和救災藥品,做好組織職工獻血和提供其他必要醫療幫助的準備。目前,醫療隊已整裝待發,隨時準備奔赴地震災區。
黃部長、宋處長的介紹,使記者情不自禁地被鞍鋼——國企老大哥這種把社會責任看成是自己義不容辭的天職,把災區人民看成自己的職工家屬,緊急啟動應急預案,不惜血本獻愛心的行動所感動。記者當即來個“與時俱進”,筆鋒一轉,立馬與鞍鋼上下一致投入到了緊迫的抗震救災之中,由原計劃的專訪總經理談企業文化,轉變為采訪側記鞍鋼立足崗位,抗震救災的風采錄。
立足本職 支援重建
守望相助,共渡難關。宣傳部黃部長說,我們堅守自己的本職崗位,切實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鉚足干勁加緊生產,為國家發展多作貢獻,以實際行動支援災區重建家園。我們有實力、有能力加大對口支援力度。
鞍鋼——共和國的驕子,50多年的發展建設,實力越來越強,能力越來越大。僅以2007年為例,鞍鋼生產經營創造了歷史最好水平。全年生產鐵1610萬噸、鋼1617萬噸、鋼材1493萬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超過800億元,利潤逾百億元。
先從節能減排說起。鋼鐵行業是能耗和污染的大戶,鞍鋼堅持走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少、經濟效益好、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實施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自主創新是鞍鋼成功的法寶,是鞍鋼核心競爭力的基礎,更是未來發展的引擎?!皬暮诵募夹g的‘追隨者’向‘領跑者’轉變”,鞍鋼人有這樣的自信。1700熱軋生產線開啟了鞍鋼自主集成創新的大門,1780冷軋生產線,讓鞍鋼人將冷連軋技術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自主集成創新建設了鞍鋼西區500萬噸現代化精品板材生產基地,使鞍鋼具備了建設現代化全流程大型鋼鐵聯合企業的實力。1700熱軋生產線成功輸出到濟鋼,使鞍鋼完成了由“輸出產品”到“輸出技術”的重大歷史轉變。自主創新讓鞍鋼人實現了一個又一個歷史的突破。
繼1700中薄板坯連鑄連軋生產線獲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金屬學會冶金科學技術特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后,鞍鋼自主開發的1780大型寬帶鋼冷軋生產線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浮選柱提純磁鐵精礦工藝技術研究獲冶金科學技術一等獎。鞍鋼有18項新紀錄入選第十二批中國企業新紀錄,其中西部新區500萬噸板材精品基地建設項目榮獲中國企業新紀錄重大創新項目,鞍鋼被授予新紀錄優秀創造單位稱號。
志存高遠 多難興邦

“我希望大家要面向光明的未來,昂起倔犟的頭顱,挺起不屈的脊梁,燃起那顆熾熱的心,向前,向光明的未來前進?!睖丶覍毧偫淼脑捳Z鏗鏘在耳。
在災難面前,就要有這樣的一種精神力量——浴火重生,多難興邦。
沸騰的鋼水,燃起激情與希望;鏗鏘的旋律,奏響光榮與夢想。
陪同記者參觀調研的宣傳部宣傳處劉處長說,這次災難是對中國人民的一次大考驗,我們鞍鋼人就是要以實現更大的目標來交上這份優秀答卷。
記者耳聞目睹到在科學發展觀的引領下,鞍鋼三大生產基地正在形成,跨地區發展的產業布局已經明晰,幾代鞍鋼人做強做大的夢想正在成為現實。
鞍山基地 認真貫徹國家鋼鐵產業發展政策,率先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完成了生產全流程的現代化改造,東部老區1100萬噸精品基地建設基本完成,西部500萬噸鋼現代化板材精品基地達產達效,鞍鋼本部廠區具備了1600萬噸鋼的綜合生產能力,整體技術裝備水平一躍進入世界先進行列,集裝箱板、汽車板、管線鋼、冷軋硅鋼、造船板、鍍鋅板、彩涂板、高速重軌、高級石油管等精品鋼材成為鞍鋼主導產品。
營口鲅魚圈基地 2006年得到國家正式批準建設,目前工程建設已進入全部設備安裝收尾階段,預計今年7月建成投產。記者在現場了解到這個項目立足自主創新,采用當代最先進的鋼鐵生產工藝、流程和裝備,目標是建設成為最具國際競爭力的鋼鐵精品生產基地,世界一流的實踐循環經濟的示范企業。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年產650萬噸鋼的綜合生產能力。
朝陽基地 鞍鋼繼鲅魚圈鋼鐵項目后的又一重要投資項目,2007年4月開工,目前工程建設進展順利。該項目集燒結、煉鐵、煉鋼、連鑄、連軋為一體,生產工藝先進,目標是建設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的示范型鋼鐵企業。建成后,將形成200萬噸鋼的綜合生產能力。
以鞍鋼自主品牌“走出去”為核心,塑造高端化、國際化鋼鐵品牌形象,鞍鋼人的目光正在越過海洋。
實施國際化的產業鏈布局,推動價值鏈管理,擴大加工配送比例,實現服務增值。先后在西班牙、印度和中東設立合資或獨資機構,使鞍鋼在海外區域公司數量增加到9個,國際營銷網絡基本實現全球布局。其中,與英國斯坦科集團在西班牙成立合資公司,進一步促進在歐洲市場為客戶提供精細化的增值服務。
統籌考慮資源與市場,鞍鋼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拓展國際化經營領域。2007年,鞍鋼與武鋼、寶鋼、首鋼組建合資公司,聯合開發、利用海外資源。收購澳大利亞金達必公司12.94%的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成為國內鋼鐵企業參股國外上市礦業公司的“第一人”。積極推進與美國GE公司和韓國STX公司等國際名企進行戰略合作。
依托鋼鐵主業,實施多元化經營,向產業鏈的上下游延伸,打造最佳產業集群,使非鋼產業成為鞍鋼新的效益增長點和人員安置基地,增強鞍鋼的綜合競爭力。
發展裝備制造業,成功地為三峽電站試制出70萬千瓦水輪機下環,改變了此類部件依賴進口的局面。鞍鋼大型水輪機轉輪鑄件制造技術研究及產業化列入“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項目,鞍鋼成為國家重點水電產品生產制造基地。生產的大型船用曲軸鍛件獲得國際制造許可,成為國內第一家能夠生產Φ260mm—Φ980mm缸徑大型船用柴油機曲軸鍛件的企業。6MC60、90船用復合曲軸曲拐鍛制成功,通過了省級科研項目鑒定。成功制造國內第二大無縫管機組主體設備。
深化了產業鏈延伸,建成國內最大的鋼絲繩成繩機,跨入國內超大直徑鋼繩生產的領先行列,占據了國內索道用鋼繩95%以上的市場份額和煤礦主副井提升繩70%以上的市場份額。在長春、天津等地成立多個加工中心,完善加工配送服務。與英國維蘇威公司簽署了組建合資公司的協議,采用先進技術生產高質量的耐火材料產品。與上??频鹿具_成協議,合資建設冷軋工作輥鍍鉻項目。
(責任編輯: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