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寫入了黨章。“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建設一個怎樣的和怎樣建設黨的問題。黨的十七大鮮明地回答了當代中國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么樣的發展目標繼續前進問題,為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吸收更多的優秀高校青年學生加入黨,保證黨的隊伍充滿生機和活力,保證黨的事業后繼有人,與時俱進地做好青年學生黨建工作是對高校黨建工作的新要求。
一、充分認識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重要意義
在新的歷史時期,大學生身處一個以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為主要特征的時代,使得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面臨著許多新情況。隨著高校不斷增長的大學生群體,無論從哪個角度去衡量,都已成為一支不可輕視的群體。如何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社會主義的信念,堅定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增強其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信心,已成為高校黨建工作重要目標。因此,在新的歷史時期,卓有成效地開展好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把高校這個重要的思想陣地建設好,是非常重要的。
胡錦濤同志指出:“一個有遠見的民族,總是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個有遠見的政黨,總是把青年看作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前進的重點。我們的民族就是這樣的民族,我們的黨就是這樣的黨。”當代大學生是中國先進文化的實踐者與開拓者,是中國先進生產力的主要推動者,是未來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生力軍,我們必須吸納大批優秀大學生加入到黨組織中使其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在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形勢下,在黨的自身建設不斷深化和中國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以改革的精神作風推進黨建工作。
二、當前大學生黨建工作中面臨的問題
調查和分析表明,當前高校師生的思想主流繼續呈現出穩定、健康、積極向上的良好態勢。但同時,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大學生黨建和思想教育工作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通過調查和對大學生及黨員思想狀況的分析,我們發現,大學生黨建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
1、一些大學生價值取向多元化,入黨動機復雜。
近年來,高校黨員隊伍不斷擴大,學生黨員比例逐年提高,這些為增強高校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發揮學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都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青年學生入黨動機不純,其中既有理想主義的色彩,利己主義的成分。有的學生認為入黨既可以更好地為黨和國家做貢獻,又可以增加自己在評優和就業競爭中的砝碼,可謂一舉兩得;有的干脆把入黨當成日后找工作的敲門磚,入黨只是為了撈取個人資本。這些不正確思想的存在,嚴重制約著大學生黨建工作的整體水平。
2、組織發展工作缺乏創新。
有的黨組織不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漠視青年人可塑性強的發展特性,只對專業學習成績提出要求,而對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等綜合考察缺乏有效途徑和方法;有的黨組織只單純地追求群眾反映的一致性,忽視了人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特長的發揮;有的黨組織缺乏對積極培養教育,被動的等學生進步成熟,然后拿條條框框去對比,符合規則發展,否則繼續等待;有的黨組織在活動內容和形式上缺乏創新,一味走過場,直接影響了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的發揮。
3、注重黨員發展而輕視后期的培養管理。
目前,由于各級黨組織對大學生黨建工作十分重視,加上用人單位比較青睞黨員畢業生,使得大學生的入黨積極性被前所未有地激發了出來,入黨積極分子數量大幅度增加。這一狀況的出現,給高校基層黨組織帶來了機遇,也提出了挑戰:首先是時間緊。黨員組織發展工作必須照程序辦事,一個大學生從遞交入黨申請書開始到成為預備黨員,組織上至少要投入近兩年時間。相對于大學生有限的在校時間,培養工作顯得十分緊張;其次是人員少。目前高校專職黨務干部數量普遍偏少,且工作繁雜,平時很少能有時間認真思考和開展學生黨建工作,一些高校黨組織便把組織發展工作變成黨建工作的主要任務,而對黨員教育管理、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等則很少問津,其結果勢必影響高校黨建工作的健康發展。
4、黨支部隊伍薄弱。一是支部成員年齡層次普遍偏低,一般都是新黨員。二是他們有朝氣, 對黨的感情質樸,但受黨內教育才起步, 黨性修養欠缺。三是他們比一般學生政治敏感性強, 也更有激情, 但社會經驗欠缺, 政治辨別能力差。四是支部存在周期較短, 增強了黨員有效管理的難度。
三、加強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對策
(一)客觀分析,加強教育管理。
如何評價大學生“入黨熱”、如何考察大學生入黨動機,應是各級黨組織經常深入思考的問題。要把加強對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作為高校的切入點,不斷端正大學生的入黨動機,以保證黨組織的純潔性和黨員隊伍的先進性。要樹立繼續教育、終身教育的理念,針對青年入黨前、入黨時和入黨后可能出現的一些思想問題,分層次、分階段、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另外,在堅持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同時,要發揮監督機制的作用,定期以座談、問卷調查等形式,使黨員經常接受群眾的監督和評議。對于發現的問題,要及時指正、限期整改,保證發展黨員的質量。
(二)加強入黨積極分子隊伍的教育培養。
做好在大學生中發展黨員的工作, 重要的一點是強化培養教育, 建立一支數量多、質量高的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在實踐中, 我們要做好三個環節的工作。
首先,搞好入學教育, 發揮黨團組織對學生的啟蒙作用。在入學教育過程中, 院系兩級黨團組織要突出政治思想指南, 由院系主要黨政領導新生講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 講發展黨員的基本情況, 同時邀請有關領導、標兵、校友講自己的成長過程講對大學生的希望一系列思想啟蒙教育,激發廣大學生要求進步的政治熱情。
其次,成立學習理論小組發揮學生自我教育的作用。我們在做好大范圍思想啟蒙教育的同時, 要注重對那些思想基礎好的學生干部、三好學生培養, 要積極組織學生成立學習理論小組, 共同探討學習內容, 集中談學習體會, 通過加強對學生的自我教育, 引導他們主動靠近黨組織。
再次,建立黨員責任區, 發揮黨員的引導教育作用。壯大積極分子隊伍, 要充分發揮學生黨員對責任區學生引導和教育的作用, 黨支部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對責任區的工作進行檢查, 這既是對責任區工作的檢驗, 也是對黨員的考核。
(三)提高認識,“質” “量”并重。
在發展學生黨員的過程中,要正確把握好“量”和“質”的關系,堅持“量”和“質”的辯證統一。一方面,要保證質量,樹立質量第一,自覺克服校與校、院與院之間盲目攀比黨員發展數量,單純把學生黨員的發展數量及比例作為考核下級黨組織工作的指標砝碼等不正之風;另一方面,也要提高數量,充分認識到一定規模的黨員隊伍是黨賴以生存的條件,是黨得以提高和發展的基礎,是黨能夠帶領人民群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保證,沒有一定的數量作保證,黨的肌體就不可能永葆青春和活力。
(四)不斷創新,提高黨支部理論學習和組織生活的實效性。
黨支部在以往的組織生活中,經常遇到這樣的困惑:支部領導精心安排的組織生活卻難以得到大多數黨員的熱烈響應,組織學習討論時,就是開“無軌電車”,要么人到心不到。總之,組織生活顯得比較單調,缺乏生氣。如果由黨員輪流主持支部的組織生活,便會取得好的效果,其主要優勢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增強了黨員的主體意識。以往過組織生活,黨員是受教育者;現在,輪流主持組織生活,輪到的黨員成了教育者。他們對組織生活的內容、組織發言、通知考勤、歸納小結等,即對組織生活的全過程,都要周密思考,精心安排,從而大大增強了黨員的主體意識和工作責任。
2、增強了黨員的參與意識。黨員要主持好組織生活,自己得先學習一步,學深一點,只有理解得透徹,才可能提煉出學習要點,引導大家學習。因此,讓黨員主持支部組織生活,無形中迫使每個黨員加強了政治理論學習,進行了角色轉換,由過去“要我學”變“我要學”,從而增強了黨員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的自覺性。
3、增強了黨員的競爭意識。黨員輪流主持支部的組織生活,可以充分發揮每個黨員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主持人的水平,風格不一樣,學習、方法和效果也會不一樣。這無形中造成了相互競爭、你追我趕的生動局面,促使組織生活內容更豐富、形式更活躍,效果也更好。
4、增強了黨員的合作意識。為便于工作,支部規定,每次組織生活的主持人,由兩名黨員組成,備課前,他們要主動與支部領導商量,提出組織生活的主題、內容、活動方式、方法和實施時間、地點。備好課,他們又會主動向支部領導進行匯報。這就為黨員與支部間的溝通提供了條件。
黨員輪流主持組織生活給基層黨的政治工作帶來了活力。通過鍛煉,進一步熟悉了組織生活的基本內容和方式,學習的自覺性得到了增強,通過主持組織生活,黨員同志的社會適應能力有了較大提高,也便于找到黨員應有的歸屬感。
(五)完善支部制度建設,實現其有效性。
通過完善制度建設, 明確學生黨員的責任和義務, 督促學生黨員發揮帶頭作用, 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黨支部應該不斷完善各項制度的建立并結合各項制度適時推出相應的舉措, 如可以結合“黨員聯系群眾”制度,將黨員具體安排至班級作為聯系人, 積極參與班級管理,及時掌握積極分了的思想動態, 作好黨員發展工作,了解同學們的困難和建議并積極向組織反映。通過完善“黨員民主評議制度”, 督促黨員進行自我批評等。
(六)開展主題活動,增強黨員的黨性鍛煉。
強化學生入黨后的教育管理,督促預備黨員加強黨性鍛煉,是提高新黨員質量的保證。為此,(下轉第11頁)(上接第5頁)黨組織應廣泛開展以增強黨員黨性鍛煉為主題的活動。我系開展了下列主題活動:一是開展黨員掛牌活動。就是在學生黨員寢室掛牌,亮出黨員身份,時刻以黨員條件要求自己,處處為群眾著想。以群眾監督促使黨員保持先進性,以黨員示范影響帶動群眾。二是建立“黨員責任崗”。在我院大型活動中,通過設立“黨員責任崗使廣大大學生黨員和預備黨員的黨性得到鍛煉。三是開展黨員帶班活動。學校黨組織選派高年級的學生黨員到低年級帶班,輔導學生學習黨章。學生黨員也在帶班活動中找差距、樹形象,增強了黨的意識。黨員帶班之后普遍表現突出,從而實現了由先進意識比較淡薄到處處帶頭領先的轉變。
(七)開拓信息領域黨建工作新天地, 開創網絡時代學生黨建工作新局面。“網絡黨建”是黨建工作實現領域和技術創新的一項重要內容, 主流意識形態地位的重要保證。一種傳播方式便是一種思想文化傳播途徑, 掌握一種信息方式便擁有了傳播某種思想文化的權力和影響互聯網用戶直線增長, 大學生網民占了很大比例。西方敵對勢力時刻都在網上對我們攻擊, 各種非主流意識也在網上大行其道, 我們掌握新情況, 探索新方法, 去影響和凝聚網絡群眾, 改變傳統黨建工作的局部性、相對封閉性的不足, 用青年能接受的方式宣傳馬列主義,使網絡為學生黨建服務。
總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黨建工作是一個常在常新的問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力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使社會主義中國發展和強盛起來,做出更大的貢獻,是高校黨建工作必須勇敢擔負起來的歷史任務。只要我們堅持從實際出發,開拓進取,不斷創新,扎實工作,就一定能夠展開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 陶宏.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淺探[J].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4)。
[2] 吳中文.新時期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西昌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4(3)。
[3] 楊金廷.梁曉珍.從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高度積極推進大學生黨建工作[J].河北建筑科技學院學報.2004(3)。
[4] 裴廣為.以學生黨建工作為核心深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 (7)。
[5] 李海燕.新時期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探析[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5(6)。
[6] 唐培育.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淺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5(9)。
(作者:系衢州學院信電系講師,浙江工業大學工程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黨建理論、思想政治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