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科技企業孵化器在全世界范圍內都得到了較快發展,全球現有孵化器5000多家,其中以美國率先發展且發展得最好,已有1000多家,中國至1987年引入孵化器發展至今已有548家。由于企業孵化器能向新創企業提供一系列發展所需的基礎服務、管理支持和資源網絡,幫助和促進新創企業的成長和發展,提高新創企業的成活率和成功率,因此它已越來越成為一個具有巨大發展前景的產業。
一、文獻綜述
美國國家企業孵化器協會認為,科技企業孵化器是為新創立公司提供一系列的援助計劃,通過內部的專門技術與共用技術與公用資源網絡來提供商業及技術援助的渠道(NBIA,1995)。企業孵化器也被看作是國際性的經濟發展工具,它通過提供一系列的企業支持服務和資源來促進新創企業的發展和成功(DayJones,2004)[1]。
不同于與西方學者在孵化器性質上的理解,我國孵化器大多是一種準政府性質的,主要靠優惠政策來扶持弱小企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錢平凡認為孵化器需要具備五大要素:共享空間、共享服務、孵化企業、孵化器管理人員、扶植在孵企業的優惠政策[2]。上海交通大學的吳仁壽認為孵化器應具備一定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內部條件包括孵化場地;公共服務設施;孵化管理隊伍和孵化資金。外部環境包括創業的文化氛圍;豐富的技術源和人才源;較健全的資本市場;優惠的政策和健全的法制;完善的中介服務體系以及便利的交通通信設施[3]。
二、我國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概況
目前,全國創業服務孵化場地總面積共有2008萬平方米,平均每個孵化器擁有3.7萬平方米,可用資金總額超過200億。在孵企業達4.1萬家,平均每個科技企業孵化器承擔75家企業的孵化任務[4]。
短短20年間,我國企業孵化器就取得了這樣的驕人成績,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企業孵化器幾十年走過的路程。盡管如此,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孵化器行業還有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經驗。美國孵化器企業數量和孵化器發展水平均處于國際領先地位,美國孵化器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即著眼于企業組織創立、單個孵化器向孵化系統轉變、孵化器的企業化運作、創業孵化集團。到第四個階段即創業孵化集團的出現時,美國的孵化器行業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5]。它改變了傳統孵化器的定位,使孵化器本身就作為一個新創企業存在,而非僅僅是政府部門發展地方經濟的一種手段。不但如此,創業孵化集團還融合了風險投資、多元化控股集團和孵化器三方面功能。這一融合相較傳統孵化器解決了兩個行業發展瓶頸:具有獨立的投資功能和吸引高素質的管理人才。
相比之下,中國企業孵化器大多是以政府為主導的事業單位性質,并且正在進入孵化器的企業化運行階段。隨著在孵企業數量的增加以及它們對孵化服務需求的變化,現有孵化器運行模式逐漸暴露出投資主體單一、孵化器定位模糊、單個規模過大、軟環境發育不良以及專門人才缺乏等問題。
三、促進企業孵化器與風險資本的融合
1993年前后,成都、武漢、上海創業服務中心都開始了風險投資的探索,國際投資機構也開始將目光轉向中國科技企業,風險投資與孵化器的結合在我國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就實際的運行情況來看,風險投資還遠遠沒有達到其應該有的作用,還存在很大的合作發展空間。如何使風險投資與孵化器更好的融合,拓寬孵化器行業的融資渠道越來越成為需要深入探討的問題。
首先,制定有關鼓勵政策。與大力發展民營企業孵化器相似,政府應制定一系列的優惠政策鼓勵引導風險投資進入孵化器,可以對風險投資在入孵企業進入不同階段以及在國家重點發展行業的專業孵化器中的投資給予程度不同的優惠政策。風險資金參與越大,在孵企業獲得的啟動資金就越多,越有利于新創企業的發展,同時也緩解孵化器單純靠國家撥款造成的資金缺乏問題。風險資金投入孵化器中的新創企業具有非常大的風險性,政府可以通過少量投資,設立國家風險投資引導資金即“母基金”,給予投資者一定的安全感,加強對風險投資發展的引導力度,促進民間閑置資本的有效利用。
其次,建立財稅支持體系。目前世界上已經有很多國家都有對風險投資制定的稅收優惠政策,而我國的優惠政策相較而言優勢不盡明顯。政府可以將財政貼息和稅收優惠作為給予風險投資進入孵化器的主要優惠手段,如對風險投資從高新技術企業所獲得的股權轉讓中的增值部分給予必要的稅收優惠,鼓勵個人參與風險投資,減輕孵化器和風險投資的財稅負擔,促進二者的協作。
再次,應盡快制定出臺有限合伙制的法律。有限合伙制是國外風險投資機構普遍采用的組織方式,能夠有效吸引社會資金流入風險投資行業,有限合伙制在我國制度安排將會使我國風險投資的資金規模得以迅速擴大,運行效率更為提高,不但為做大做強我國風險投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也是對風險投資進入孵化器的有效鼓勵。
最后,發揮資本市場推動風險投資發展的決定性作用。風險投資整個行業的興起,風險投資與孵化器的融合必須首先解決退出機制問題,只有借助資本市場才能建立起市場化的退出渠道,達到風險資本、孵化器以及新創企業的三贏。要大力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積極推動創業板,培育更多的有活力、有發展前途的創新型小企業上市,將有助于投資者樹立對我國證券市場的信心;深化“三板”試點,完善代辦股份轉讓系統;大力推進中小企業板創新,盡快重啟中小企業板的新股發行。
注釋:
[1]Day,MJones,E.M.(2004)The incubator chain.Paper presented an the National business Incubation Association Conference,Atlanta,Georgia,25-28 April.
[2]錢平凡,李志曉.孵化器運作的國際經驗與我國孵化器產業的發展對策[J].管理世界.2000(6).
[3]吳仁壽.企業孵化器市場化運行探討[J].中國科技論壇.2002(2).
[4]科技部火炬搞技術產業開發中心.2005年科技企業孵化器數據分析. http://www.chinatorchgov.cn/yjbg/yjbg/200610/101.html .
[5]吳壽仁,李湛,王榮.世界企業孵化器發展的沿革,現狀與趨勢研究[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2 (12).
(作者: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企業管理專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