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輔導員在高校中扮演的特殊角色,決定了這一隊伍必須達到專業化。
推進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受到社會、學校和個人的多重影響。黨和國家領導人十分重視高校輔導員建設工作,多次指示要加強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這為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輔導員自身也普遍具有專業化的強烈需求,學校作為三者之中的關鍵性因素,在協調外界條件和輔導員個人提高的需求中,扮演策劃師和總導演的角色。因此,各高校既要貫徹落實關于輔導員培訓的政策,又要根據自身情況,因地制宜地制定培訓計劃和安排,合理地選擇培訓項目和內容,更好地發揮這一中間力量的作用,真正促進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的實現。
一、輔導員隊伍專業化的內涵
《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明確了輔導員的工作職責,涵蓋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輔導、學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助困工作、日常管理等各個方面,涉及教育學、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等多學科領域,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專業性、實效性特點。結合輔導員工作職責,其專業化內涵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輔導員要具備良好的理論修養和專業理論知識,接受過系統培訓和專業學習;二是輔導員要具有很強的實踐能力和較豐富的實戰經驗,具備處理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并在工作中不斷提高;三是不斷完善輔導員工作專業化機制,研究高校輔導員專門人才的培養模式,與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相適應。
二、輔導員隊伍專業化的現狀
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既是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觀需要,也是實現輔導員隊伍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走專業化發展道路已成為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必然趨勢。要整體提升輔導員隊伍專業化水平,切實提高輔導員隊伍的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對輔導員的專業化培訓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加強輔導員的培訓工作,才能切實保障此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然而,我國高校輔導員專業化培訓工作仍處于起步階段。雖然教育部早已出臺《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培訓計劃》,為全國輔導員培訓工作提供了指導和依據,但由于地方差異和工作條件的限制,實際的推廣工作還沒有完全展開,培訓理念和實際操作中存在著很多不協調的地方,造成了先進、前沿的培訓要求和高校實際不相匹配,實際操作滯后于理論的現象不斷出現。目前,此項工作普遍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培訓機構少,師資隊伍薄弱。當前,輔導員的培訓工作大都由各高校獨立承擔,具體由學生工作部(處)組織落實,并未設立專門的培訓機構。而學生工作部(處)作為教學輔助單位,日常有大量的學生事務性工作需要處理,又沒有專門的從事輔導員培訓的專家或有經驗的工作人員,很難有固定時間和精力來開展有針對性的專業化培訓,培訓往往限于完成基本任務,對于其他本應開展的專業化培訓缺乏實際操作條件。師資力量薄弱,專業人員缺乏是制約輔導員專業化培訓工作的重要環節。
二是培訓意識匱乏,吸收借鑒不足。輔導員培訓缺乏前沿意識和精品意識,尤其是在知識的傳播和積累方面,缺少對國內外優秀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的吸收;精品教材、名家名師講解、重點案例的總結和分析嚴重不足;科學合理、績效突出,以理論學習、技能訓練和案例教學為重點的全國輔導員培訓教材和課程體系尚未建立。
三是培訓內容簡單,缺乏系統性。對輔導員的專業培訓主要是針對常規工作而展開,或限于崗前培訓和零星的工作培訓,培訓的內容僅停留在對輔導員崗位職責的一般介紹、常規的工作方法總結及政策、規定的詮釋上,重點集中在就業、心理健康工作的具體操作程序等。由于缺乏對培訓工作的全局考慮和總體安排,培訓內容較狹窄,在對輔導員分層次、分階段的適應性引導,職業能力提升,研究意識和研究方法的培養及職業道德教育等方面缺乏系統性。
四是培訓形式單一,缺少創新性。高校輔導員培訓較為常見的方法是座談會、交流會、學習會,缺乏行之有效的多樣教育模式。由于缺乏培訓經費和必要的專家指導,難以開展特色、創新的培訓活動,難以為輔導員提供系統的信息,致使培訓缺乏有效性、針對性和吸引力,影響輔導員培訓工作質量和工作水平的提高。
三、輔導員隊伍專業化的措施
由于我國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還不完善,輔導員培訓工作剛剛處于起步階段,吸收國外先進的教育理論和先進教學經驗,創新教學手段,改進教學方法具有重要意義。高校對輔導員的培訓培養應采取多樣的形式,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與時俱進,走出一條符合自身實際的特色之路。
第一,建立具有專人負責的機構體制
各高校成立輔導員培訓專門機構,由主管學生工作的領導、學生工作專家或具有豐富經驗的一線輔導員擔任負責人。有條件的高校可成立輔導員培訓工作教研室,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采取日常培訓和專題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形成靈活多樣的培訓方案。
第二,開展基于高校自身的校本培訓
高校可根據自身發展需要,由學校或相關教育部門共同組織,以學校為基本培訓單位,以發展輔導員的專業能力為目標,立足學校實際,構建有明確的培訓目標、有針對性的培訓內容、靈活機動的培訓時間、構建參與性的培訓主體、實踐性的評價方式。建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高校,指導教師可根據本校實際,制定全年的培訓計劃,分階段、分層次設置培訓內容和活動項目。學校要從全局出發,心系教師,著眼于提高輔導員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做到日常教育和專題培訓相結合,短期培訓與中長期學習相結合,既普及了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增強了全院心理健康教育大網絡的構建,又強化了干預系統和預景機制的建立,對學校的發展起到良性作用。
第三,建立基于網絡的學習共同體
美國的心理學家波斯那曾指出,教師的成長公式為:成長=經驗+反思。對于輔導員這一特殊的教師群體,這一論斷有更深的含義。在培訓中,突出輔導員的參與和反思,引導他們把自己的實際工作當作思考的對象,審視實際工作與優秀案例的差距,找出自身的教育管理理念或行為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形成改進學生工作的新設想,這樣可以促使輔導員更加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培訓內容與工作實際之間的關系,提高他們先進教育管理理念應用能力。
當前,隨著社會科技程度的不斷提高,Blog、QQ等網絡工具已越來越普及,它們成為人們傳遞信息、交流感情、理論探討,同行互助、師生互動的良好平臺。
有條件的院校可以建立輔導員工作QQ群,他們可以在群里闡述自己的看法,反思自己的處理方式,對于熱點話題可以參與討論,對于其他輔導員提出的疑難問題,每個輔導員都可以各抒己見。通過這一平臺,不但提高了輔導員自身素質,聯絡了感情,而且增強了輔導員團隊的凝聚力,保證了信息暢通。除此之外,輔導員可以把自己的QQ號公布,與學生在線交流,就學習、生活、思想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溝通。如此,輔導員之間、輔導員與學生之間形成了一個共同的學習群體,學以致用,教學相長,起到良好的效果。
第四,發揮專家的引領作用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各高校要善于發揮專家、模范的引領作用,從具有較深理論功底和豐富實踐經驗的學校黨政領導干部、專家學者和優秀輔導員中選聘兼職教師,有條件的院校可以聘請國家級、省級的專業培訓師開展專題培訓,或聘請優秀輔導員作報告,有的放矢地推動輔導員專業化建設,優化師資配置。通過他們的先進理念、思想方法和深厚的經驗引導和帶動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開展教育實踐探索和研究,促進輔導員隊伍專業化發展。在培訓中,專家們以身示范,用生動的事例,典型剖析,深入淺出,開拓管理思路,特別是在職業道德、工作方式方法上潛移默化地影響輔導員。
高校輔導員培養培訓,是推進輔導員隊伍專業化的重要舉措和推動力量,各高校應不遺余力,搞好這一工作,真正實現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
(作者:孫玉,河北金融學院教務處;郝艷杰,中央司法警官學院宣傳處;張凱,中央司法警官學院勞教管理系,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