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家對城市廢舊家電所帶來的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的普遍關注,廢舊家電回收問題成為非常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應用城市可持續發展理論,從企業和政府兩個層面提出我國城市管理廢舊家電回收問題的思路和對策,以期為我國解決廢舊家電給城市發展所帶來的環境和資源問題提供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廢舊家電;回收;城市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293 文獻標識碼:A
The Modes of Recycling Waste Household Appliances for the Sustainable City Development
DAI Gui-lin,ZHANG Yong-qiang
(School of Economics,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071,China)
Abstract:The wide scial concerns with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problems brought about by discarded or end-to-life household appliances has planed the recyling task into agenda. Based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ies,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about how to deal with the recycling of waste household appliances from the aspect of the enterprise and authority,in hope of giving some rational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problems brought involved.
Key words:waste household appliances;recycling;the sustainable city development
一、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城市是一個由經濟、環境、社會、制度四個子系統之間通過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相互制約而構成的緊密聯系的復雜開放系統。因此,城市可持續發展有其特定的內涵。
傳統發展的城市經濟往往只重視經濟的增長和發展,而忽視與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和資源保護問題,而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經濟則是建立在城市生態與經濟的良性循環和協調發展的基礎上的。自然資源與環境保護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
圖1模型體現了傳統城市發展方向及途徑:

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觀念是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層次,是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在城市區域層次上的具體體現,是城市管理的基本目標。它的核心思想是在快速的城市化進程中,通過正確的方式和途徑,加強科學的規劃、管理,使城市的空間布局合理、要素結構優化、系統功能完善、生產運營高效,生態、經濟、社會效益高度統一,人居環境不斷改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整個城市得以健康、持續發展,以達到既能滿足當代、又能惠及將來城市發展和城市居民各種需求和愿望的目標。它以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維護和提高城市生態承載力和社會承受能力為最高宗旨,以社會、經濟和環境最佳綜合效益為指導思想、原則和最終目標。圖2三角模型體現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三維理論框架。
二、城市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廢舊家電回收處理問題
當一個城市社會經濟由溫飽階段步入小康水平甚至達到富裕階段時,人們會越來越多的考慮優美的人居環境以及資源如何有效利用問題,此時城市的發展不僅要做到有利于當前的進步,而且要保證有利于后代人的發展。達到環境、經濟和社會和諧發展的境界,這時是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階段。隨著我國大多城市步入小康水平,并向城市經濟富裕階段發展,我國家用電器每年的保有量和生產量是巨大的。2004年和2005年幾種主要的家用電器產量如下表1所示。

我國的家用電器多是從自20世紀80年代初期進入我國居民家庭,目前已達到很高的社會擁有量。據統計,我國電視機的社會保有量已達3.6億臺,電冰箱約為1.8億臺,洗衣機約2.3億臺,空調約0.8億臺,家用電腦約0.38億臺,移動電話約為2.7億臺。按10-15年的使用壽命計算,自2003年起,我國的家用電器已進入報廢的高峰期,每年約有3000多萬臺家電被淘汰。廢舊家電作為一種比較特殊的固體廢棄物,具有環境污染的潛在性和資源性的特點。目前我國缺乏健全的廢舊家電回收體系。而城市作為我國家用電器的密集使用區域和廢舊家電垃圾的承載主體,大部分城市的廢舊家電回收工作只局限于個體的小打小鬧,以贏利為目的的商品經營行為,處于一種分散經營的狀態,其中以個體從業人員走街穿巷回收為主,還包括廢舊物資回收和舊貨經營企業直接回收、生產廠家通過以舊換新回收、環保部門從生活垃圾中回收等?;厥阵w系不具規模,也沒有形成回收網絡,資源回收的分類處理與再制造、再利用脫節,因而資源回收率低,回收成本大,且容易造成環境污染,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規劃提出了嚴峻挑戰。
因此建立合理的廢舊家電回收渠道既是城市規劃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目標必不可少的一環。城市可持續發展作為一種新型發展觀和新型發展模式,不僅要求對廢舊家電產品進行必要的回收利用,同時為廢舊家電回收利用制度設計指明道路,即在最大程度地減少對環境危害的同時,實現資源的持續利用,從而促進城市全面發展目標的實現。廢舊家電的回收體系的建立既有賴于回收參與企業的良好運作,又依賴于有效管理機構的運作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實施,以及公眾的配合。此外,由于我國的城市地區差異性比較明顯,廢舊家電回收工作在各地的進度也不可能一致,廢舊家電回收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各地應當在國家總體思路和所在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的戰略指導下,結合自身的經濟水平、企業的運作態勢及政府管理機構執政能力等實際情況,積極開展地方性廢舊家電回收體系的建設。
三、城市構建廢舊家電回收體系的基本原則
(一)法制化原則
廢舊家電回收涉及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兩個方面,因此,應該制定相關立法,明確廢舊家電的回收利用必須保護環境,絕不允許以損害環境為代價,謀取私利。只有取締非法的廢舊家電回收處理渠道,才能建立滿足城市可持續發展要求的廢舊家電回收利用渠道。
(二)整體化原則
城市廢舊家電回收體系的建立要與其他城市固體廢棄物的回收物流統一考慮,全面規劃,以避免由于條塊分割造成的重復建設。對收集站點、轉運中心、分檢處理中心、廢棄填埋中心等進行合理布局。當然,建設時可以有步驟、分批地建設,以廢舊家電為突破口,逐步完善城市固體廢棄物回收網絡。
(三)產業化原則
要通過立法的形式,逐步收編目前的散兵游勇式的回收網絡,通過政府立法干預、企業積極參與的方式建立起穩固高效率的回收網絡,并通過行業規范,建立起統一透明的服務收費標準體系。
四、建立完善城市廢舊家電回收體系的對策
筆者著重從企業和政府兩個層面來研究如何建立完善的城市廢舊家電的回收體系。
(一)企業層面——循環經濟理論導向下廢舊家電聯合回收模式的構建
1.聯合回收模式構建的理論基礎
循環經濟是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方式,是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范式。它通過采取有利于環境保護和對資源合理、高效利用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以實現資源使用的減量化、產品的反復使用和廢棄物的資源化為目的,是一個“資源——生產——消費——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研究探索循環經濟下合理的廢舊家電回收模式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有必要尋求一種適應我國國情的廢舊家電回收方式。
企業是社會經濟系統的主要細胞和基礎,是循環經濟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循環經濟系統中,企業承擔著促進物質在經濟系統和生態系統之間的循環,將經濟系統和生態系統統一起來的重要角色。按照國家發改委頒布的《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提出建立生產者責任制原則,即生產企業負責回收處理其生產的廢舊電家電產品。但在循環經濟的背景下規劃廢舊家電回收系統,不再只是某個企業的事,而是需要全社會的積極參與和相關部門的配合,使它成為一種新的生態化產業模式,以一種類似于自然生態鏈的關系去擬合回收物流系統中的各參與者,從而達到減少環境污染、充分利用資源、物質循環利用的目的。而且廢舊家電的回收利用不僅需要大筆的回收成本費,而且需要建設大量的回收廠??紤]到我國目前家電制造商物流整體水平,單獨建立回收體系回收廢舊家電產品,存在很多困難。
邁克爾波特的價值鏈理論認為企業創造價值的過程可以分解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相互關聯且連續完成的增值活動,其總和即構成了價值鏈。每一項增值活動就是這一價值鏈條上的一個環節。價值鏈的各環節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并共同決定整條價值鏈的收益。由于價值鏈各環節所需要的生產要素各不相同,任何企業都只能在價值鏈的某些環節上擁有優勢,而不能擁有全部優勢。對廢舊家電產品的回收處理過程而言,其基本價值活動是直接與廢舊家電產品回收再利用相關的活動,如產品回收、運輸、檢測、分類、再制造、銷毀處理以及再配送。因此,作為家電制造商而言,不可能在回收工作價值鏈的全部環節中占有優勢,只要抓住自己擅長的環節,并在其它環節上尋找具備競爭優勢的其他企業并與其合作就可以使整個價值鏈保持競爭優勢,又使自身可以發揮原有的優勢,從整個回收活動中獲得利益。
基于此筆者提出聯合回收模式的思路,即家電制造商、第三方物流企業和零售商建立彼此之間在價值鏈上的互補性合作。零售商在回收物流的競爭優勢在于其方便消費者回返產品,由于零售商遍布全國各地具有接近消費者、了解消費者心理特點的優勢,自身又有一定的倉儲能力,完全具備作為回收點的條件;第三方物流企業擅長的環節是廢舊電子產品的運輸、倉儲等物流活動;制造商優勢在于掌握產品的拆卸、分解、再制造技術,參與企業在各自優勢環節開展合作,實現每個環節對價值鏈增值的最大貢獻,從而達到互利共進的效果。這種合作可以增強企業的競爭優勢,有效提高服務水平。
2.聯合回收模式的回收渠道構建
從廢舊家電產品聯合回收模式的參與企業可以看出這種回收模式所采用的回收渠道,它是以負責為制造商回收產品的零售商作為回收的入口,第三方物流企業作為回收的倉儲站和運輸單位,制造商的回收處理中心對回收產品的狀況進行判斷并做出適當的處置,而后將處置過的產品、零件和材料送到各個相應的再次使用企業進行再利用。如圖3所示:

(二)政府層面——合理規劃和完善立法
城市政府是城市管理機構及各種政策和規范的制定主體和執行主體,代表著最主要的社會管理力量,在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踐中負有特別重要的引導責任。廢舊家電回收作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的一個重要環節,涉及的領域較廣、環節較多,牽扯利益面較廣,完全依靠市場機制自發運行是無法有效完成回收工作的,因此需要政府通過制定各種政策法律,調節企業和個人的行為,引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以實現資源回收和環境保護雙重收益。政府應制定法規,完善政策、制定標準,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加強監管。同時考慮到我國不同地區、不同城市之間的收人水平、家電擁有量、消費需求層次差別很大,需要相關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結合本地區的實際考慮回收處理體系的建設和規劃,落實責任,加強對廢舊電器回收處理的監督管理。
1.政府部門合理的規劃制度
為了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城市規劃是政府部門的一項重要職能。堅持分階段、有重點、重實效的原則,從城市的整體布局考慮,對廢舊家電的處理中心建設進行規劃,使之能夠保證回收體系的良好運作,并納入城市國民與經濟發展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其它規劃進行協調。
2.完善廢舊家電回收利用的法律制度
政府應盡快建立完善城市廢舊家電回收的法律法規。通過立法,保證廢舊家電回收有法可依,從無序走向有序??梢越梃b德國、美國及日本的經驗,明確生產者、經銷商、消費者和政府有關部門在廢舊家電回收中的職責和義務,用法律手段保障廢舊家電的綠色回收。
我國在制定廢舊家電回收利用法時,應明確制造商和零售商對環境污染的責任,即不僅有在產品制造過程中不用或少用對環境和人體健康有害的原材料的義務,而且有系統回收廢舊家電,無污染處理廢舊家電和盡可能高效地再利用廢舊家電中有用零部件的義務。零售商有回收所零售的電器并妥善交給家電制造商的義務。生產者承擔責任的好處有兩個方面。其一,可以促使生產者在產品的設計階段就充分考慮到產品報廢后回收利用的便利性問題,從而從根本上提高資源的回收利用效率,盡可能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其二,可以促使生產者積極參與到廢舊家電回收網絡的建設中來,甚至可以充分借用其正向物流系統的部分資源來促進廢舊家電回收網絡的建設。
對于消費者的責任應集中于引導消費和監督回收義務上。即通過宣傳教育,逐步提高消費者的環保意識。此外,消費者也有義務將廢舊家電交售給回收企業,不得擅自丟棄拆解拼裝或銷售。
政府在廢舊家電回收利用體系中主要承擔監督管理責任。政府具體應履行的相應義務可以是:(1)監督生產企業履行廢舊家電產品回收處置義務,依法對不履行的行為實施必要的處罰。同時,國家應對生產者生產的同類商品制定通用標準,以免因某一產品更新換代或個別部件毀損而導致整個設備報廢,造成資源浪費。(2)開展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環境意識,營造有利于消費者進行綠色消費的環境。(3)出臺鼓勵企業技術創新的政策,鼓勵企業采用符合清潔生產要求的技術、開展廢棄物循環利用。(4)利用經濟手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廢舊家電回收利用領域,解決廢舊家電回收利用基礎設施建設中的資金“瓶頸”,培育并形成新的環保產業。
關于立法過程中的制度建設問題。應按照我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的規定,明確國家和地方城市各級環境保護部門的管理職責,改變廢舊家電回收利用無主管部門的局面。立法過程中,國家可以考慮采取以下四個方面的措施:一是稅收減免機制。對于制造商回收、再利用廢舊電器而改進或生產的家電產品,給予稅收優惠,實行稅收減征或免征。二是設立環境污染稅。對于在家電產品制造過程中,不考慮產品的環境性能,未使用廢舊家電商品零部件或應該利用而沒有利用的對環境無污染和對人體無危害的原件的“非綠色環保型”家電產品,征收懲罰性的環境污染稅。三是建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在家電商品中推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這一方面可以減少制造商的理賠負擔,另一方面可以更有效地保護消費者的環境民事權利。四是貸款限制政策。國家對不實行廢舊家電回收或不使用廢舊家電回收零部件進行生產的企業不提供貸款支持。
參考文獻:
[1] 趙宜.基于供應鏈的回收物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5.
[2] 黃少鵬.遵照循環經濟思想促進家電回收利用[J].再生資源研究,2004(5).
[3] 龔英,靳俊喜.循環經濟下的回收物流[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7.
[4] 李松志,董觀志. 城市可持續發展理論及其對規劃實踐的指導[J].城市問題,2006(7).
[5] 林燕海.淺談如何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J].城市規劃,2006(6).
[6] 魏潔,李軍.生產商延伸責任制下逆向物流回收模式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5.
[7] 范江華.企業逆向物流運作方式研究[D].上海:上海海事大學,2004.
[8] 李永萍.淺談廢舊電子產品的環境管理與回收利用[J].太原科技,2004(2).
(責任編輯:石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