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商業在現代經濟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商業的發達程度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城市市場經濟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進入21世紀以來,發展上海現代商業,探索出適合上海的現代商業模式和對策,是加快上海現代商業發展的關鍵,對此進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現代商業;現代商業模式;上海現代商業;零售商業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The Countermeasures to Develop Modern Business Model in Shanghai
YAN Xue-jiao
(School of management ,Shanghai University ofEngineering Science,Shanghai 200336,China)
Abstract:Business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modern market economy. The prosperous degree of the business industry has become a measurement of market economy maturity for a nation or a city. In the 21st century Shanghai need seek the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improving the local moden business.
Key words:modern business; modern business model;Shanghai modern commercial business;retail business
上海是中國商業發展的標志性城市,自改革開放以來,上海商業發展日新月異。因其優越的地理環境優勢,成為中國經濟、貿易、金融中心。商品流通體制的改革,促使上海多渠道、少環節、開放式的商品流通新格局逐步形成,商業業態正朝著國際化、現代化水平發展,商業增加值在上海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逐年提高。隨著經濟全球化,上海商業在國際商業舞臺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城市地位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也逐步提升。2006年全市實現商品銷售總額15 504.05億元,比上年增長19.8%。上海現代商業已經進入發展的新階段,上海現代商業如何發展,探索出適合上海的現代商業模式和對策,是加快上海現代商業發展的關鍵所在。
一、規劃建設形成10大都市商業中心
在南京東路、淮海中路、四川北路、南京西路、徐家匯商城、豫園商城、新客站不夜城、浦東新上海商城8個都市商業中心的基礎上,再建成江灣五角場和中山公園都市商業中心。南京路、淮海路已成為上海最繁華的商業地段,具有多年商業歷史和濃厚的商業文化底蘊,一般都擁有多幢高檔商務樓和百貨公司,聚集很多世界知名品牌,同時聚集了很強的人氣,消費人群主要集中在白領和境內外游客。
二、設置24個區域商業中心
規劃建設形成24個區域商業中心,其中包括老西門、打浦橋、虹橋、大柏樹、曹家渡、提籃橋、彭浦、武寧新城、淞寶、上海莘城等“十五”期間規劃建設的10個區域商業中心,以及龍華、上海南站、田林-漕河涇、控江路、大寧、真北、真如、七寶、大華、外高橋、金橋、張江、川沙和三林等有待新建設形成的14個區域商業中心。新設置的區域商業中心,大多分布在中環線一帶,以及中外環線之間,能較好地適應上海以外環線為范圍的中心城區城市發展的需要。區域商業中心雖然輻射范圍不如都市商業中心,規模不是很大,缺乏商業密集度,以綜合業態為主。通常,區域商業中心根據其商業特點及消費結構又分為交通型(上海南站、上海莘城)、旅游型(七寶、龍華)、居民型(彭浦、老西門、淞寶)和商業型(虹橋)4類。由于區域居住人口的迅速增加,現有商業已遠不能滿足區域人口的消費需求,存在著較大的市場空間。
三、建設和完善特色功能區及商旅文結合的風情街
建設和完善10個特色功能區和20條商旅文結合的風情街。其中,將重點建設完善陸家嘴、上海外灘、濱江大道、世博園等項目。特色功能區和商旅文結合風情街是都市景觀、時尚、商業、旅游、文化和綜合產業的集聚體,“十一五”期間,上海市各大中心城區將建設和完善10個特色功能區和20條商旅文結合的風情街。其中包括“十五”期間建設形成的特色功能區和風情街,如上海新天地、衡山路風情街、上海老街、福州路文化街、多倫路文化街等,“十一五”期間,將重點建設完善陸家嘴、上海外灘、濱江大道、世博園等項目,正在改造建設的巨鹿路、愚園路、張家浜等風情街,將按照特色差異、錯位發展的思路進行微調。此外,“十一五”期間,各大中心城區還將積極規劃建設有特色的專業街,涉及服裝服飾、花卉、通信器材、特色餐飲、數碼電器、藝術品古玩、旅游紀念品、運動器材、建材、五金器材等各個領域,到2010年,建設和完善20條左右特色專業街。
四、全面完成現有社區商業的改造和提升工作
要全面完成現有社區商業的改造和提升工作,形成滿足社區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社區服務網絡,形成商業布局合理、綜合功能齊備、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較高的社區生活中心。在中心城區中外環線之間、外環線帶和郊區新城,建設形成40多個新型的多功能社區生活中心和鄰里中心,并對現有社區商業進行改造和提升,形成一個商業布局合理、綜合功能齊備、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較高的社區商業中心。作為都市商業的補充,社區商業配套功能性較強,以滿足社區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為服務重點。社區購物網絡被形象地稱作“51015”,即居民步行5分鐘可達便利店、10分鐘可達超市和餐飲店,騎車15分鐘可達購物中心。預計未來10年內,社區消費將占全社會商業零售額的1/3以上。
(一)將社區商業基礎部分納入社會公共服務體系
指導社區居委會為發展社區服務提供便利條件,支持社會各方面力量利用閑置設施、房屋等資源興辦購物、餐飲、就業、醫療、廢舊物資回收等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網點,并維護其合法權益。要鼓勵相關企業通過連鎖經營提供購物、餐飲、家政服務、洗衣、維修、再生資源回收、中介等社區服務。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物流配送平臺幫助社區內中小企業,實現服務模式創新,推動社區商業體系建設。
(二)運用財政政策推進社區商業的發展
對社區商業中與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商業和服務業,建議參照《社區商業設置規范》的有關內容,對菜市場、大眾餐飲、大眾理發、大眾沐浴、維修、再生資源回收等,給予支持和鼓勵。政府要制定有關政策,實行部分網點租金補貼、政府進行網點回購等措施,為社區商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同時,要鼓勵各類組織、企業和個人進社區開展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社區服務業務。對從事經營菜市場、大眾化餐飲、理發、沐浴、維修、廢舊物資回收等,在設置和招商時由區縣政府和街道、鄉鎮給予租金或稅收等方面的扶持。
(三)發揮多方積極性落實網點資源
政府部門要加強與街道、居委會的協調工作,對社區中自有和可控的商業網點,研究和落實優先滿足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網點的配套,已經用于其它商業用途的,要逐步調整到位。要引導居委會利用閑置的設施、房屋等資源,興辦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社區服務業務。鼓勵和支持區縣政府和街道鄉鎮通過財政預算或多渠道籌建資金,以成本價格向房地產開發商回購部分用于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網點,通過向開發商返回部分土地出讓金,彌補回購網點的成本價格與市場價格的差價。由政府掌控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網點的資源,對部分社區商業網點的用途實施有效調控。
(四)形成“消費合作社”促進社區商業發展
“消費合作社”是國外商業活動中的一種常見的形式,即由消費者自己投資建設一些為他們服務的商業機構,參與“消費合作社”的成員可在這樣的商業機構中享受優惠的價格和特殊的服務。由于“消費合作社”是消費者自己的組織,具有很強的自主性和可參與性,所以在為消費者服務方面體現出了很高的質量。同時也可以彌補在社區商業開發中資金不足的缺陷。
(五)吸納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商業的監督管理
社區居民是社區商業的主要消費群體,他們應當有權對社區商業的建設與發展提出要求和建議。因此,從事社區商業經營的企業,應當主動吸納社區居民的代表參與社區商業的監督與管理,不斷調整經營模式,改善服務,使之與社區細分市場的需求更加吻合,同時也能使得進入社區商業的企業同社區融為一體,使得社區商業更具有親和力。
五、以“配套化”引領交通樞紐型商業發展
以“配套化”引領交通樞紐型商業發展,形成機制,完善配套,優化布局,形成通暢、便捷和集約型的商業新格局。適應交通基礎設施快速建設的趨勢,大力推進交通樞紐與商業的結合,滿足在新的動態空間和生活條件下的消費需求。集中發展城市軌道交通樞紐型商業,機場、火車站、深水港、高速鐵路站等站點商業,郵輪商業和省際高速公路匝道口商業。交通樞紐型商業發展主要是形成機制、完善配套、優化布局。
(一)發展軌道交通樞紐型商業中心
上海傳統的以公交樞紐為依托的區域商業中心,出現向軌道樞紐為依托的區域商業中心轉移趨勢。今后幾年內要通過網點規劃,業態配套,加快軌道樞紐型商業中心的形成。對軌道公交匯集的換乘樞紐型站點,按區域商業中心規劃;對普通軌道公交站點,按便民利民原則配套商業業態;對靠近居民區的軌道站點,一般可設置為社區商業中心。支持軌道交通建設企業與商業投資建設企業合作與重組,形成軌道交通樞紐型開發的專門化企業,實現規劃,建設、運營一體化的良性發展機制。到2010年,建成中山公園等10個以上以軌道交通為支撐的新型區域商業中心。
(二)支持機場商業建設
加強虹橋機場和浦東機場基礎商業配套設施建設,規范商業管理,滿足來往旅客的消費需求。支持浦東機場引入國際著名品牌、國內知名品牌和國內外著名品牌折扣店、餐飲連鎖店,豐富免稅商店的經營品種,滿足高檔精品消費和多層次消費需求。
(三)培育開發郵輪商業
根據上海城市國際化發展趨勢,將有越來越多的郵輪經停上海,國內一部分人群對郵輪消費的需求也在出現。據此,與旅游、交通等部門相配合,積極培育開發郵輪商業。支持推進北外灘郵輪碼頭商業配套設施建設,同時設計觀光購物線路,設立定點商場。支持各類商業企業參與經營,并引入國際相關企業進入上海市場,提高服務水平。
六、推進以試點城鎮為典型代表的郊區城鎮商業發展
郊區商業是未來幾年上海商業發展的重點之一,要結合新城中心鎮建設,積極推進以試點城鎮為典型代表的郊區城鎮商業發展。到2010年,郊區商業要成為全市商業的重要支撐和增長亮點。郊區商業發展主要是合理布局、形成特色、加快建設。
(一)加強新城中心鎮商業發展的分類指導和綜合協調
根據新城中心鎮的城鎮規劃、產業基礎和交通基礎條件,以及地區發展定位,采取有所側重的推進方式。對城市形態和產業集聚已基本完成的城鎮,主要是完善和細化商業規劃,市區聯手積極做好招商工作;對城市形態已基本形成,但產業集聚尚未完成的城鎮,主要是配合形態建設做好商業規劃推進產業集聚;對城市形態和產業集聚均未形成的城鎮,主要是加強商業規劃的前期介入,到2010年基本形成市郊城鎮商業配套布局。
(二)重點打造若干個精品商旅休閑區
充分發揮郊區旅游資源優勢,通過增加和完善商業服務配套設施,開發綜合性的娛樂休閑項目,努力把朱家角、南翔、新場和松江古城發展成為具有江南特色的古鎮文化旅游購物區;把奉賢、臨港新城、金山、崇明等地發展成設施齊全和服務一流的濱海商旅特色區;把佘山、淀山湖周邊發展成為環境優美、自然景觀豐富的商旅休閑區。吸引中心城區等外來消費,實現從單一旅游觀光到綜合性“體驗經濟”的飛躍。
(三)加快完善和優化郊區商業布局
通過制定商業配套規劃及鼓勵商業企業入駐,加快推進市級以上工業園區內的商業服務網點建設,滿足園區內基本的生活、商務和休閑服務等需求。鼓勵發展若干市郊獨立的大型購物中心,在積極推進青浦方家窯地區工廠品牌直銷中心建設的基礎上,到2010年再建設3-5個市郊大型購物中心。此外,結合“十一五”規劃的編制,完善郊區大型商業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建設,形成若干個布局合理和設施一流的郊外物流中心、農產品加工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七、制定一系列措施,積極推動零售企業開展“零售業節能行動”
通過制定一系列措施,積極推動上海市零售企業開展“零售業節能行動”,到2010年力爭實現全市大型商業設施節能改造基本完成、萬元商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5%的總體要求。以5 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商業設施和3 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餐飲設施及連鎖業為重點,3年內全面推廣使用高效節能綠色照明燈具、節能型空調系統、節能型冷藏設備、自動控制扶梯等節能設備和技術。上海大型商場、商店要宣傳推廣節能商品,率先從已經實施能效標識的家用空調、冰箱做起,不得銷售高耗能的空調、冰箱,對列入《能效標識產品目錄》的節能燈具、電視機、太陽能熱水器和各類節能、節電裝置要開設專柜。
通過對上海現代商業發展模式進行了研究分析,針對出現的問題及取得的經驗成果,提出可行性的對策。未來幾年的上海商業發展,應立足于已取得的成就,總結經驗教訓,利用好外部資源,利用世博機遇,在政府政策推動扶持下,不斷增強城市競爭力,重視人才建設,構建人才高地。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構建和諧社會,在社會每一成員的努力下,共同建設新一輪的上海商業。
參考文獻:
[1] 張俊杰.上海商業從傳統走向現代的五大轉變和突破[J].上海商業, 2006(1):14-15.
[2] 旭峰.2006年上海商業的發展[J].上海百貨,2006(1):41-48.
[3] 汪揚.晁綱令談上海商業生存態勢[J].上海經濟,2006(8):4-6.
[4] 孫元欣.“十一五”期間上海商業的發展[J].上海商業,2006(1):25-27.
(責任編輯:石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