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黑龍江省擁有數量眾多、種類豐富的旅游小城鎮,在黑龍江省小康社會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黑龍江省旅游小城鎮在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從加強政府主導、深入挖掘產品文化內涵、豐富人才培養方式等幾方面來探討加快發展的對策,這才是充分發揮旅游小城鎮功能的必要途徑。
關鍵詞:小康社會;縣域經濟;旅游小城鎮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The Small Town Tourism Developmen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LI Xiao-yang
(School of Tourism and Cusine,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Harbin 150076, China)
Abstract: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s a large number of small towns with vastly diversified tourism resources. In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the correspinding development is obviously hit by some problems. The paper presents some solutions in terms of governmental leadership,exploring in-depth cultural conntation,enhancing personnel training,etc.
Key words:well-off society; county territory economy;small town tourism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黨和國家到2020年的奮斗目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2020年,我國農村全面小康實現程度要達到90%以上,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達到6 000元,農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要達到9年。2006年,黑龍江省農村全面小康社會發展迅速,小康社會的綜合實現程度為3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 552元,農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為7.7年,但由于受區位、自然資源等因素的影響,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仍是制約黑龍江這一農業大省全面小康建設的重要因素。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在于消除城鄉差別,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新格局。從國外經濟和中國消費需求發展變動的趨勢看,發展農村的旅游經濟應該是一條可行的選擇。
一、黑龍江省旅游小城鎮概況
截止到2006年底全省共有建制鎮464個,鄉級小城鎮、農墾小城鎮、森工小城鎮600多個。旅游小城鎮主要是指以旅游為主要功能,以提供迥異于城市、鄉村的旅游產品,并產生良好的環境、社會、經濟效益為主要特征的小城鎮。根據旅游資源的內容對黑龍江省旅游小城鎮進行分類,可以分為人文旅游資源型和自然旅游資源型兩大類。
黑龍江省人文旅游資源型旅游小城鎮分為歷史古跡與古建筑型和社會風情型。歷史古跡與古建筑型又可分為古人類文化遺址,以齊齊哈爾市五福昂昂溪新石器文化遺址為代表;名人故居與活動遺址,以望奎縣望奎鎮的林楓故居紀念館為代表;革命遺址與革命紀念地型遺址,以林口縣刁翎鎮八女投江殉難地紀念館為代表;古建筑型遺址,以黑河市璦琿鎮璦琿城為代表;社會歷史文化型遺址,以阿城區白城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京會寧府為代表。社會風情型又可以分為民族風情型,以樺川縣星火朝鮮族鄉為代表;邊境口岸型,以撫遠縣烏蘇鎮和虎林縣虎林鎮的東方第一哨為代表。
黑龍江省自然旅游資源型旅游小城鎮包括地質資源型,以嘉蔭縣第二批國家地質公園、4 A級景區嘉蔭恐龍地質公園為代表;水體資源型,以寧安市東京城鎮的我國第一大高山熔巖堰塞湖鏡泊湖為代表。冰雪資源型,以尚志市亞布力鎮的4A級旅游度假區亞布力滑雪場為代表。自然保護區型,以阿城市玉泉鎮的全國面積最大的國家森林公園威虎山國家森林公園為代表。
實際上一個旅游小城鎮所擁有的旅游資源往往并非是單一類型的,而是同時擁有多種類型的旅游資源。以寧安市東京城鎮為例,該鎮作為水體資源型旅游小城鎮擁有鏡泊湖風景區,但同時,該鎮距火山口國家地質公園也較近,也可劃分為地貌資源型旅游小城鎮。
二、黑龍江省旅游小城鎮的開發現狀
黑龍江省現AAAA級旅游風景區(點)18個,9個位于旅游小城鎮;AAA級旅游風景區(點)28個,13個位于旅游小城鎮;AA旅游風景區(點)53個,23個位于旅游小城鎮;A級旅游風景區(點)9個,7個位于旅游小城鎮。
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對于旅游小城鎮的發展給予了大力支持,制定了與旅游小城鎮發展息息相關的各項政策、法規。如強調建立旅游強縣、強鎮的考評體系,在“十一五”建成50個至80個旅游強市、強縣、強鎮,并將其寫入黑龍江省旅游發展“十一五”規劃。2005年6月1日起實施《旅游家庭旅館質量等級評定標準》,旅游基礎設施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有很大提高,接待能力大大加強,為黑龍江省旅游小城鎮的發展打下基礎。
同時,黑龍江省旅游小城鎮開發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政府主導不夠
黑龍江省旅游小城鎮的開發缺乏主導,仍處于遍地開花、各自為政的狀態。以冰雪資源型旅游小城鎮的典型代表玉泉鎮為例,1995年,該鎮僅有玉泉狩獵場、威虎山公園等少數景點經營滑雪項目,現在,全鎮11家滑雪場已占全省1/7。滑雪場的增多并沒有使玉泉的旅游業取得應有的發展,反而使當地的旅游業陷入一種混亂之中。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私人小滑雪場質量差,雪道短,器械簡陋,這些小滑雪場也對外宣稱是“玉泉滑雪”,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玉泉鎮的形象,而對各種損害玉泉旅游形象的行為沒有及時加以制裁,政府主導不夠是主要原因。
(二)文化內涵挖掘較淺
旅游是文化性很強的活動,城鎮是區域文化的中心,濃縮了地方文化的精華。流民文化、金源文化以及抗聯文化等成為黑龍江省的獨特文化。一些旅游小城鎮在開發過程中片面強調自然資源對于旅游小城鎮的重要作用,而忽視了旅游產品文化內涵的深入挖掘,未能開發出讓旅游者真切感受特色文化的旅游產品。例如,作為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游擊區域,全省范圍內擁有為數眾多的東北抗日聯軍活動遺址,但在開發的過程中還是采用參觀為主的游覽方式,對于抗聯精神和文化內涵挖掘不夠深入。
(三)專職從業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黑龍江省現有十所院校開辦旅游專業,全省設有9個旅游培訓中心。但由于旅游小城鎮在經濟發展水平、所得收入、生活條件等各方面較省內大、中城市仍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到旅游小城鎮工作的畢業生較少。而當地旅游從業人員又大多未受過較為系統的專業培訓和學習,難以滿足旅游小城鎮的發展要求。以大慶市大同區八井子鄉為例,該鄉農業采摘園已具有一定規模,但急缺高素質的專職導游、接待人員,接待時常常需要鄉干部親自出馬,否則很少有人能介紹清楚。
(四)產品質量整體不高
黑龍江省旅游小城鎮精品少、品牌效應差、產品質量整體不高。以黑龍江省優勢旅游小城鎮——冰雪資源型旅游小城鎮為例:全省75家滑雪場中絕大部分位于旅游小城鎮,但年接待旅游滑雪者不到100萬人。這些滑雪場最短的雪道長不過百米,多數滑雪場沒有造雪設備、壓雪設備及符合要求的教練員。而韓國僅有12家滑雪場,所有的滑雪場都設有拖牽索道。年接待滑雪者達450萬人,其中半數為國外旅游滑雪者。韓國隆平滑雪場最長的雪道長達7 000米,纜車運送能力達26 500人/小時,而黑龍江省最大的滑雪場亞布力鎮滑雪場最大運送能力僅為2 000人/小時,這其中的差距不言而喻。
三、加快黑龍江省旅游小城鎮發展建設的對策
(一)堅持政府主導,加強宏觀調控
市場機制可以使資源配置達到最大化,但無法克服市場機制固有的如對利益的盲目追逐、滯后應變性等缺陷。因此政府作為宏觀調控的主要執行者對于黑龍江省旅游小城鎮的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應科學規劃旅游小城鎮的開發建設,加快小城鎮的交通、水電、通訊、治安、文教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當地居民和從業人員的環保意識,完善符合黑龍江省具體實際的地方性法規,對各種有礙于旅游小城鎮發展的違法行為進行堅決制裁,進而為旅游小城鎮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保障旅游小城鎮的健康、快速、有序地發展。
(二)強調群眾受益,確保農民增收
當前,全國旅游業正按照國務院對旅游業“十一五”發展的要求,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局。在2006年初舉行的全國旅游工作會議上,吳儀副總理要求,全國旅游系統要“以旅促農,積極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積極推動縣域旅游和旅游小城鎮建設”。因此,各級主管部門要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高度,認識發展旅游小城鎮的意義和作用。在開發過程中,應始終以農民利益為指導,在規劃、論證、招商、融資、建設、利用等各個環節要處處為農民著想,做到發展為了農民,發展依靠農民,發展成果由農民共享。
(三)豐富培養方式,輸送高素質人才
鼓勵廣大旅游專業的畢業生積極投入到黑龍江省旅游小城鎮建設中,在政策等方面對到旅游小城鎮工作的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和其他高級人才進行傾斜,在為他們提供優厚待遇和良好發展機遇的同時,在醫療、幼兒教育等方面加強建設,切實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使廣大院校成為黑龍江省旅游小城鎮建設的重要依托。另外,一些條件允許的小城鎮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建立自己的培訓機構,既能節約引進人才的成本,又可以培養真正符合當地產業需要的人員。
(四)整合各方力量,形成開發合力
黑龍江省政府于2004年下發了《關于鼓勵和促進民間投資的意見》。該文件表示“鼓勵民間投資開發旅游資源,發展旅游業,允許私營組織和個體私營者興辦旅行社、旅游車船公司、旅游酒店等旅游企業”。這一文件的下發可以看作是黑龍江省整合各方力量進行旅游開發的有益嘗試。在旅游小城鎮的開發過程中,當地各級政府、旅游企業、當地居民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將來自各級政府、企業和當地居民各方的力量深入挖掘、整合成旅游小城鎮發展的強大合力。
(五)挖掘文化內涵,提升產品質量
游客購買旅游產品的目的在于從旅游中得到最大的精神滿足,這種滿足是通過游客在旅游過程中體驗出來的,而滿足程度的高低直接取決于旅游產品的質量高低。因為游客在旅途中所體驗的滿意程度是與食、住、行、游、購、娛等各方面密切聯系的。因而,要提高旅游小城鎮所提供的旅游產品的質量,應在產品設計、服務質量、服務設施等多方面加強建設。同時,應重視獨特的流民文化、金源文化、“抗聯”文化等的深入挖掘,努力推出一系列富有黑龍江特色文化內涵的旅游小城鎮旅游產品,滿足游客在游覽過程中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劉春杰.論發展旅游業對黑龍江縣域經濟的推動作用[J].學術交流,2004 (3):61-64.
[2] 彭溢.黑龍江省旅游產業將成為產業結構調整的主力軍[N].黑龍江日報,2006-05-18.
[3] 白鶴松.黑龍江省小城鎮建設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02:56-57.
[4] 肖煜.引入體驗營銷,促進旅游業發展[J].商業研究,2005(24).
[5] 李果,王海勤,李蓉.黑龍江旅游觀光農業項目的發展模式探討[J].商業研究,2005(8).
(責任編輯:孫桂珍)